3728a2009-01-26 17:41:31
金点强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日本的偷袭行为令美国政府和人民震怒。偷袭发生的第二天美国即对日本宣战。此外,美国政府还将矛头对准了那些在美国生活和工作的日本人。全美国都在传言:是渗透到美国的日裔“第五纵队”向日军提供了准确情报。

  其实,在美国国内,对日裔及其他亚裔居民的偏见和歧视早已有之。加利福尼亚州的表现最为明显。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时任加州州长卡伯特·奥尔森便宣布,对本州的日裔居民采取“限制措施”:开除所有担任公职的日裔美国人,取消那些从事律师和医生职业的日裔美国人的执业资格,那些以捕鱼为生的日裔居民也被禁止出海。时任加州总检察长的厄尔·沃伦在向华盛顿汇报时称:“土生土长的美籍日本人,比日本侨民更加危险。”曾经居住在加州的田中老人回忆说,那时,他家的门口被人涂上了油漆,写满了恶意诅咒的字眼;当他们走出家门时,一些人对他们指指点点,用充满敌意的目光盯着他们。此外,日裔美国人开的杂货店经常有人去闹事。


  随着国内反日情绪的蔓延,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开始酝酿。为了防止日裔居民“帮助”日本军队登陆美国西海岸,有人建议将所有日本移民迁徙到内地,在严密监视下集中定点安置。


  罗斯福签署命令设置“集中营”


  1941年12月19日,美国陆军西海岸防卫司令部司令约翰·德威特将军向美国政府建议,将日本侨民从太平洋沿岸军事区迁出。1942年2月11日,陆军部长史汀生在电话中,向罗斯福汇报了由司法部和陆军部共同负责执行对日侨和日裔实行“再安置”计划。罗斯福表示同意,并指示要“尽可能做到合理”。1942年2月19日总统9066号行政命令,确定美国国内某些地区为“战区”,并可以对生活在“战区”内的人进行任何必要的限制,甚至可以把他们排斥在“战区”之外,并且对在西海岸的12万日本人(其中64%是日裔美国公民)作为敌侨放逐到美国内地。


  根据总统指示,德威特将军借口日本军队入侵和“颠覆的威胁”,先是对西海岸各州所有日裔居民实施“宵禁”。随后便展开了强制再安置行动。在设立拘留营问题上,美国政府遭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当时那些日裔美国人被视为是“垃圾”和“烦恼制造者”,很多州不愿意接待。拘留营只好设立在各州的为联邦政府所有的土地上。


  1942年3月20日,美国西海岸日裔居民的大迁徙开始了。一大早,各州的军警和联邦调查局特工就来到日裔居民的家门前,城镇的许多街道上回响着诸如“日本鬼,出来”的喊声。每个成年人只允许携带150磅(约为68公斤)重的行李,他们的资产被“全部充公”,并且没有上诉或者抗议的权利。在大约3个月内他们全部“搬迁”到了加利福尼亚等8个州的11处拘留营中。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次大迁徙中,日裔美国人损失了价值7000万美元的耕地和设备、价值3500万美元的水果和蔬菜,以及接近5亿美元的收入。储蓄、股票以及债券的损失更无法计算。


  这些拘留营位于各州最贫瘠、荒芜的土地上,四周围着铁丝网和瞭望塔,从外观上看,与德国纳粹的集中营并无二致,罗斯福总统都不止一次地把它们称为“集中营”。在拘留营内,分配给一个6口或7口之家的住房只有30平方米,房间里没有独立的煤气炉和自来水,数个家庭共用一个洗衣间、一个餐厅和一个厕所。露天的淋浴间也是数个家庭共用的,瞭望塔上的哨兵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淋浴间里洗澡的人。联邦政府规定,拘留营内,每人每天的伙食费为50美分,糟糕的食物更是难以下咽。此外,不少被认为“可疑”的日裔居民,还遭到了“隔离审查”。金元老人回忆说,她们一家被送到位于爱达荷州的拘留营中不久,父亲就被带走审查,与家人分离的时间长达3个多月。


  集中营的设立的确有效地切断了日本的情报源。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曾批量向外国有计划移民,日本军方在移民中安排了长期隐蔽潜伏的谍报分子,搜集情报,效忠天皇。珍珠港偷袭之所以能够得逞,夏威夷日侨的间谍活动起了很大作用。

日裔美国人参战


  日裔美国人在“集中营”里表现出极大的韧性和自救精神:他们从未试图制造任何混乱;他们每天早上集合,升起星条旗,行升旗礼;明知没有报酬,却热衷于从事为军队制作宣传画等工作;许多人在拘留营中认真学习英语和美国史。


  1943年初,随着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到关键一年,美国在各条战线上的作战和后勤人员吃紧。当时拘留营的费用也很大。于是美国政府逐渐放松了管制,允许一些人出去干与支援战争有关的工作,也允许部分日裔公民参加美国军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由日本第二代移民组成的第442战斗团队,他们在意大利和法国作战。该团队功勋卓著,按其建制规模和服役时间来说,是美国军事史上获勋最多的军事单位。


  由于熟悉日本语言以及了解日本国内许多情况,一些日裔美国人被招募进美国的情报队伍,他们也立下汗马功劳。1943年4月14日,太平洋联合情报中心截获一份日军机密电报,这份电报使用的是日军自诩为“无法破译”的新密码,但由威廉·戈金斯海军上校领导的日裔密码专家组熟谙日文的语法习惯,并对日军各作战单位的战时无线电呼号了如指掌,他们仅仅用了6个小时就破译了密码,洞悉了日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将在4月18日视察布因基地的行程,结果这个策划偷袭珍珠港的“元凶”落入了美军飞机的埋伏圈,最终山本五十六及其座机被击毙在原始丛林里。1944年7月,美军在塞班岛缴获了50吨日军情报资料,这些标注着“无军事价值”的资料到了日裔情报员手里却变成无与伦比的财富。在这些文件中,有一份“大日本帝国”军火库存清单被一位日裔情报人员发现,这为美国陆军第20航空队的B-29轰炸机袭击日本本土的行动提供了准确的目标方位,从而大大加快了战争进程。


  美国为拘留营向日裔美国人道歉


  1944年12月17日,随着日本法西斯的节节败退,美国军事状况获得极大好转。鉴于日裔美国人的良好表现,美国陆军部宣布1945年1月2日结束限制行动,日本人可以回到西海岸。二战结束后,日裔美国人的拘留营被全部取消。与此同时,对美国政府这一举措进行批评的声音开始大量出现。1945年,耶鲁大学法学教授、后来担任约翰逊政府的副国务卿尤金·罗斯托,发表了题为《日裔美国人案件:一大灾难》的著名文章,文章认为,没有可靠的证据支持拘留日裔美国人的决策,政府此举是对作为美国立国之本的自由精神“最沉重的打击”。


  由于本身承受巨大的冤屈,加上受到美国国内舆论转向的鼓舞,从1945年开始,日裔美国人陆续对二战中遭到不公正待遇提起诉讼。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日本人重新安置索赔法》。不过,到1962年,美国付出的赔偿仅有3600万美元。到80年代,日裔美国人索赔的要求骤增。1987年10月,美国国会又给予日裔总额不超过5亿美元的赔偿。1988年4月,又通过决定将赔偿总额提高到不超过13亿美元。1988年8月10日里根总统签署文件,就二战中日裔美国人的拘留营一事正式道歉,承认当时将日裔居民看成“外来的敌人”是出于战时的狂热和偏见,宣布给予曾经被关在拘留营中且仍在世的日裔美国人每人两万美元的补偿。2006年12月23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法案,拨款3800万美元,用于维护日裔美国人拘留营的旧址,并对当年那段历史进行研究,提醒人们反思,永远牢记历史经验教训。
lili92009-01-27 11:48:18
一旦中米战事爆发
yeeha2009-01-27 18:10:07
打不起来的。高层直系亲属不少就是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