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ward20102010-06-10 04:21:52





刘晓波在《时代》周刊2010年百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网络投票中名列第8名,这个位次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刘晓波作为独立中文笔会两任主席、六、四“天安门四君子”之一和08宪章发起人,完全可以称得上的中国独立知识分子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但由于民众众所周知的原因,刘晓波的名字并不为大多数中国人所知,这从大陆关于《时代》周刊百名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的官方报道中可见一斑,刘晓波的名字被巧妙地隐去。看看这份网络投票的榜单,引人注目的是,排名第二的是生活在上海的80 后青年作家韩寒,刘晓波则列第八。这颇耐人寻味,可能有人会说,韩寒与刘晓波不能相提并论,虽然都可以被称为作家,但一个娱乐大众,一个关注政治,一个是社会“刺儿头”,一个则是投身民运,显然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是的,刘晓波不是韩寒,正如韩寒不是刘晓波。韩寒的博客我曾看过,文章写的非常巧妙,针砭时弊,含沙射影,敢于仗义直言,与社会形成了很好的互动,韩寒其实采取的是一种“冷民主”方式,借助互联网管道进行自由的思想表达,虽有涉足所谓敏感地带,也能讲究分寸,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和练达,颇能启发民智,引发社会的关注和民众的思考,他许多观点见诸报端,甚至为官方媒体引用,故而,韩寒对中国现实社会和民众的影响力可谓“巨大”,他代表老百姓发声,是中国民间力量的代表,毋庸置疑,韩寒在国内票源广泛,他的位次是中国老百姓和“粉丝”们一票一票的投出来的。而刘晓波则不同,刘晓波作为中国境内著名的异议人士,选择的是一条“热民主”之路,为改良中国民主现状,将中国纳入西方民主宪政轨道,他宁折不弯,血荐轩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曾几度入狱,也为自己打上“民主斗士”的标签。在国内,由于刘晓波的激进,他与政府完全处于一种对立状态,言论遭封杀,行动失自由,由于缺乏通畅的表达管道,刘晓波所倡导的民主实践与其声明所要唤醒和拯救的中国民众完全割裂开来,变成了仅仅停留在了纸面上的文字,这也导致刘晓波在中国民间草根阶层的影响力有限,把自己孤立成一名纯粹的理论家。但这并不影响刘晓波“墙内开花墙外香”,刘晓波的民主中国理论和实践在欧美具有广阔的市场,刘晓波名字不但被拿中国人权、民主说事的欧美政要、人权组织所看中,将其打造成投向中国的标枪,也为在海外混“民运饭”的中国民运组织所倚重,将其装扮成向台独和西方达官贵人们摇尾乞怜的金招牌。可怜刘晓波在一伙别有用心的“外人”的吹捧和绑缚下,渐渐走上了一条“精英”民主道路。由于脱离实际,不讲策略,耐不住寂寞,刘晓波不但与政府对立,而且与民众也脱了节,搞民主牺牲很大效果很小,不自觉间被操弄成了一件工具,被各取所需,为别人做“嫁衣裳”。看看这次《时代》百人投票就是明证,说句实在话,刘晓波进入200人大候选名单已属不易,以刘晓波影响力上榜以很勉强,背后肯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操控,可以看做是西方社会对是刘晓波牺牲自由搞民运的一种施舍的鼓励和褒奖。但仅此而已,偏偏刘晓波不识趣,得陇望蜀,他的位次在短时间内犹如坐了火箭一般直线蹿升直至第八,直到《时代》觉得有点离谱的看不下去了,于是在最后由编辑投票环节封杀了刘晓波,将其排除在100人名单之外。

以刘晓波的“全球”知名度,不可能获得这么多的选票,这从刘晓波的铁杆好友胡平为刘拉票专门的写的文章中可窥端倪。胡平打出悲情牌,大张旗鼓为狱中的刘晓波拉票,这种行为本身已经说明了问题。试问如果刘晓波如韩寒般在国内影响力巨大用的着专门为其拉票吗?以刘晓波如此敏感的身份,偏要这个时候不避嫌疑跳出了拉票,难道不怕授人以攻击的口实和把柄吗?可以推断,以胡平对刘晓波的了解,之所以要在这个当口写这篇拉票的文章,原因有二:一是胡平本人政治上的幼稚、弱智,再加上自我感觉太好,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号召力;另一个原因是现在整个“民运”缺乏底气,自知在民众中缺乏号召力和影响力。那么,既然刘晓波不为中国老百姓所知,只能获得西方政要和部分所谓搞“民运”小众寥寥数票,而胡平不避嫌的拉票显然又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身在狱中的刘晓波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高达14多万选票的呢?这背后肯定藏着“猫腻”。

纸里保不住火,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

据知情者爆料,独立中文笔会骨干会员,《开放》杂志执行总编辑蔡咏梅 女士公开呼吁笔会会员,要不断重复给刘晓波投票,还提供了一个可快速投票的工具软件。震惊之余我只能苦笑继而莞尔。神圣的投票被自我标榜为自由民主而战的民运精英操弄起来直如儿戏。海外民运圈默认一条颠仆不破的铁律,那就是“只要有人胆敢做大,管他敌人朋友,坚决打倒之”。这条“打倒当权派,造反有理”文革式的法则,在标榜着民主、人权的海外民运圈中大行其道,直到把海外民运变成了沽名钓誉、尔虞我诈的批斗场,降格为弱肉强食、血雨腥风的黑帮,并最终导致了海外民运不可逆转的颓势。所以,这次刘晓波出位上《时代》百人榜,还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必然会成为某些大佬的眼中钉,所以,早就觉得有问题,早就知道一定会有人来搅局捣蛋,不出所料,最终还是被知情者引爆了“投票门”。本来以我本人的想象力,怎么也没有想到爆料竟会出在挺刘的中文笔会会员蔡咏梅们身上,这多少还是有些出乎意外,但以我本人这些年来对海外民运观察,在这个江湖里混日子,捞生活,就要做好“没有底线,没有意外”的心理准备,把真的作假,把假的弄真这种颠倒黑白、翻云覆雨的做法正是海外民运的拿手好戏,所以,民运圈中超出想象力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也还会不断发生。试想,既然是私下聊天,为什么还会曝光?蔡咏梅难道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知情爆料者是谁?与刘晓波素有积怨的高寒、茉莉、郭罗基等会怎么想?一个问题接着会引出更多的问题,直到把人搞崩溃。所以,不闹出点意外那才叫见了鬼,中文笔会置身在这个大染缸里当然不能免俗,只是自命清高的“作家”们没有适当的表现机会罢了。

正是应了那句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想当年,刘晓波执掌中文笔会,被指在背后操纵了“排郭门”,并接连引爆了罢免“余、王案”,“开除高寒案”,原本好好地中文笔会在刘晓波的主导下,变成了党同伐异,排除异己的宗派小圈子。忍无可忍的高寒,将中文笔会告上法庭,上演了一场维权者状告维权者的闹剧。这边高寒的控诉声未了,那边“投票门”又上演,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是想当年极力标榜独立清白的刘晓波,这不啻是一个巨大的反讽。

刚入监狱门又入“投票门”,不知还有什么“门”在等着刘晓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踏上刘晓波自己选择的民运之路那天起,刘晓波就注定要在这样那样的一扇一扇门里穿行、挣扎,迷惑,最后,人老珠黄,被“朋友”抛弃,被岁月遗忘,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这是刘晓波的宿命,也是整个海外民运的宿命。

以上内容摘自dupi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