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赋2010-10-27 09:47:48

    这里说的两栖人,是指在两个国家之间过着两栖生活的人。

    我因为出生在华侨之乡的福建,所以特别容易理解两栖人。可以说,我从小就知道有一种人,他们一半生活在故乡大陆,一半生活在海外,过的是两栖生活。年轻 时,我顽皮地杜撰过一个两栖人定义,说我们的华侨在国内有一个妻子,到海外又有一个妻子,所以叫做两妻(栖)人。这个定义以偏慨全,而且凌辱了对爱情十分 坚贞只有一个妻子的华侨,所以便不敢宣扬。

    没想到,—九八九年之后,自己也成了两栖人。我的两栖方式是身在美国,心在中国,身心分裂,痛苦得不得了。除了这种两栖感受之外,还感到自己两栖于中国文 化与美国文化之间,本来已习惯在黄土地文化的怀抱之中呼吸、取暖、游思,非常舒服,忽然被抛入蓝海洋文化之中,处处受到陌生文化的限制,很不习惯,常有窒 息感,这才感到,人要从这一栖生活进入另一栖生活,而且要在另一栖的文化规范中获得自由很不容易。开始时在心理上难免要倾斜,要激愤,吃苦时难免要困惑, 要落泪。

    八年过去了,我发现来自中国的两栖人愈来愈多,形态也愈来愈多样。他们读书、生活在美国,但年年回中国。回中国讲学,回中国探亲,回中国做生意,回中国找 对象,样样都有。总之是在两栖之间出入得非常频繁。在频繁中便出现一批聪明绝顶的两栖人,这种两栖人不是感到在两种制度两种文化冲突中生存的困难,而是两 种制度两种文化的好处(注意:不是长处)他都要。在家庭里,需要父母帮助资助时,他讲的是中国的“仁义”文化;不需要父母甚至排斥父母时,他讲的是美国的 “独立”文化。在社会中,需要享受美国的汽车与自由时,他说的是“资本主义”文化;回国索取荣誉、名声时,他说的是“社会主义”文化。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 美国文化,都缺少尊重,缺少分析,缺少评价的理性,一切都只是“利用”而已。今天对我有用,便说“Yes”;明天对我无用,便说“No”;今天甲给好处, 便信甲是真理;明天乙给好处,便信乙是真神。两栖人在如此变来变去中便逐步变质,“两栖人”变成“两面人”,完全是一副身躯两副面孔:一会儿是“博士”面 孔,—会儿是“战士”面孔;一会是“国际主义”面孔,一会是“民族主义”面孔;在美国是一副面孔,在中国又是一副面孔;而在中国时,与民间言欢时是一副面 孔,与官方握手时又是一副面孔。面孔的变换因时而定,因地制宜,与两栖动物在陆上水上都适应得很好十分相似。但毕竟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