卉樱果2012-01-04 19:06:14

温哥华MOSIC的教育中心ELSA有寄托孩子的服务,因此学生以年轻妈妈们为多,苏妈妈花了两年时间从第一级读到第三级,眼看就要毕业了,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去中侨接受英语的就业指导,而后怎样能找到工作,如何尽早融入主流社会-虽然温哥华华裔多到街上大多数是黄面孔,各华裔媒体还是呼吁这个导向。

苏妈妈的女儿在托儿服务処也呆了两年时间,她留着很中国的童花头,又有一个很上海的小名-妹妹头。说起女儿,苏妈妈既感慨又羡慕,甚至还有不安,因为妹妹头不仅英语长进比妈妈快,北美化的思维观念也让做妈妈深感跨越代沟的难度。

那次苏妈妈去接女儿,还没推门就听到里面小朋友乱喊乱叫,从玻璃门外看到一个调皮的男孩子,正追赶着其他小朋友亲吻。妹妹头迎上去,抓住那个男孩子的手,眼睛直视那个男孩,问:Will youmarry me? 那个男孩子想了想,使劲吸了一下鼻子,说No妹妹头说:那么你就不可以亲我。男孩子愣了,转身没趣地玩起积木来。苏妈妈看了这一幕,惊奇的不得了。

妹妹头晚餐时告诉父母,在托儿所最要好的小朋友叫尼娜,苏妈妈对丈夫解释,就是那个喀麦隆黑人同学的女儿。妹妹头不满地反驳:不是黑的,是Brown(棕色)!苏妈妈给妹妹头洗脸,妹妹头不配合,苏妈妈吓唬她:你不好好洗脸,就会变成尼娜一样的黑。不料妹妹头再次申明:尼娜是Brown,我喜欢她的Brown,我想和她一样Brown!苏妈妈无话可说,想到大多数华人追求的美白,在女儿这一代中不会有什么市场了。

妹妹头喜欢画画,周末苏妈妈带她参加社区的儿童画培训课,説不定女儿学得一技之长可以得到升华,将来当个画家什么的。不料妹妹头一本正经地宣佈,我长大要在维多利亚的海边给游客画画。苏妈妈聼了有点头晕,女儿的理想离妈妈的期望相去太远了吧。幸好妹妹头的理想是随意随时改变的,看到街头艺人,妹妹头一面问妈妈:下大雨他们怎么办?这个严酷的问题得到的回答是躲在毛毡下,妹妹头便把自己的理想从画画转为跳舞,地点是Mall里,那里暖和,看的人也多。

苏妈妈想起华裔房东出生在加拿大的儿子,他去年深秋由於公司被併购而失去了工作,年纪轻轻的他不急著找工,却到维斯勒山上住了半年,彻底过了一把滑雪癮。至於隔壁的华裔女孩,高中毕业考取了UBC却推迟一年入学,因爲要了却自己的一个心愿,从温哥华驾车到东部的纽芬兰!

而他们的父母,第一代移民,当年也和苏妈妈一样,勤勤恳恳地打工赚钱买房。不同的生活观念不同的生活方式,到底谁活得更自在或者更实际,那就不是像选择题那样可以简单地用YesNo打勾的。

有位朋友听了我的妹妹头故事,说:“第一代移民既有原居地的文化,又接触到本地的文化,这是优势,一加一大于二。以前有位在温哥华出生的华裔同学对我说,你很痛苦,因为你在中国接受了一种文化,在这里有要接受另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文化。我对他说,我比你幸福,因为我在中国接触过一种文化,在这里又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我可以比较,分析每一种文化的优劣,可以徐娜则,随意抽取每一种文化适合于我的因素。”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各地移民带来了使这个国家变得多姿多彩的文化,我欣赏百花齐放,百溪漫流,而反对融入失去个性的主流,我认为,如果不把自己归于某一文化阵营,我们就可以自由出入各种文化之中,这时就不会苦于随波逐流,而会乐于漱石枕流。

〈星岛日报〉加西版 2006.04.10点击一下,请帮我的画加加分,谢谢~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从苏妈妈和妹妹头说起
  • 古巴之旅(5)西恩富戈斯以及老爷车
  • 古巴之旅(4)特立尼达
  • 古巴之旅(3)圣塔克拉拉
  • 古巴之旅(2)-哈瓦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