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臭臭2013-03-18 14:56:25

自从成为外籍人士以来,我们就被中国人看成是外国人,这点可以理解,因为我们的国籍变了,又在国外生活了二十几年。

可是,我们居住的所在国,那里的大多数人们却始终把我们看成是外国人,因为黑头发和黄皮肤的缘故,尽管我们已经拥有了他们的国籍。

说明白点,无论我们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被看成是外国人,这就是我们海一代的现状。

大多数的海一代人,都是经过先求学后找工作这两条路,在国外站稳脚跟的。其实,关键还是要有工作,才能挣到钱,才能养家糊口。

每次回中国,我们海一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心里落差。主要是看见了昔日的同学朋友们,他们的工作生活都比我们国外的海一代丰富多彩。

首先,海外的我们没有那些可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灰色收入。比如,从祖国来的亲人和朋友,我们只能自己掏腰包请他们吃喝,自己开车带他们游玩,但是没钱让他们住高级宾馆或饭店。

相反,中国的同学和朋友们,在中国就能多次请我们上高级餐馆,介绍我们吃许多美食,还能为我们提供高级宾馆或旅店住,还能带我们去美丽的风景区观光与游玩。

其次,在国外,看见中国朋友对名牌产品的热衷,我们只能眼睁睁看他们大把大把地甩出钞票买名牌包、手表、衣物等,而帮不上一点忙。可是我们在中国,昔日的大款级同学,送我们孩子的见面礼就是一万元人民币,这个情谊,我们怎么还?!

再来看看孩子的教育。我们的孩子生长在国外,公认他们是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我不敢说中国的孩子就没有快乐的童年。要是真没有,也是被人为的给剥夺了。我只发现,中国孩子有很强的比较心里,也有竞争意识与能力。

前不久,中国朋友C,携妻女来我们这里度暑假,我们当然要尽地主之谊,招待他们一家三口来我家作客。没成想,进门后,当他女儿看见墙上我女儿画的画时,她沉默了一会说,自己能比我女儿画的还要好。

C的女儿在我家看见了不少手工制品,她拿起来左看右看的,最后指出这些手工艺品里都有小毛病。她说,要是她做的话,会做得更好。听了她的话,我家孩子气得拿眼直瞪她。

说实话,我家孩子和中国孩子比较,真的是太傻太傻了。记得有年在中国,老公侄子的孩子L,戴着个小眼镜,非常严肃认真地问我小儿:“圆周率是多少?”小儿摇摇头;他又问:“中国最大的河叫什么?”小儿还是摇摇头;后来他也摇摇头说:“你真苯!”

小儿鼓着小嘴来到我的身边,不声不响地玩游戏机。没一会,L看见我家小儿在玩游戏,他忍不住就靠过来了,又忍不住提出想玩,我还以为小儿不会理L呢,没想到他还是很大肚,不计前嫌地把游戏机给L玩。

这可是小L第一次玩游戏机,他兴奋得小脸涨得通红。只见他手微微发抖地捧着游戏机,其实他根本不会玩。在我家小儿言传身教下,他两手还是协调不好,只听小儿说:“你真笨!”得,俩人撤平了,哈哈。

总的说来,我家孩子学的不如中国孩子学的多,而且,知识深度也比不了中国孩子。每次看见我孩子被中国孩子一问三不知的窘态时,我的心里都在隐隐作痛,这到底是我们家长的问题,还是国外教育缺陷?

我一直在心里问自己,我们出国后都收获了什么?

是房子吗?据我所知,我们中国朋友圈里,任何一家手里都有一到二套房子(大三居或二居室),搞得好的还有小别墅或大豪宅。而我们自己手里只有唯一的住房。

是车子吗?众所周知,中国人最喜欢追求高档消费,朋友们开的车子又大又好。我们多次被问及在国外开的是什么牌子的车,我都回答说:“开不起你们那样的大车。”

是票子吗?以前的朋友们海归后,有的已经成为院士,多数人都是博导,没出国的几位做生意成了大款。我们挣的钱根本不好意思跟他们挣的票子相提并论。

是孩子吗?虽说在国外,你想生几个就生几个,但国外的许多知识男女和职业女性,他们有点倾向于“丁克”家庭生活。在中国,只要你有钱,还不是想生几个就生几个么,比如:那英,王菲等。

要说中外的基础教育,我认为还是中国的比较好。孩子虽小,但记忆力是最好的,这时候多学一些东西,应该不是一件坏事情。可是,国外的小学生,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

我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没有在小小年纪里就学会势利、恭惟与世故。中国学校在这方面教育满差的,孩子在小小年纪里就学会嫉妒和嘲笑别人。

西方社会里的等级界限没有像中国那么明显。在中国,大多数人都有非常明显的等级观念。比如,我的一位好友,她跟家里做保洁的阿姨说话时的口气,如同训三孙子一样,真让我受不了。

而在国外,我看见公司里几乎人人对打扫厕所卫生的阿姨,都非常客气有礼貌。进去时都HelloHi一声跟她打招呼,出来时说声Byebye,还有人留下一点小费。

再看看中国,打扫卫生的阿姨们,在人前永远都是低着头的。我还注意到,中国做服务行业的人,很少能看见他们真诚的笑脸,只有在你大把大把消费时,他们才会露出满意的微笑。

说到对人的歧视,在中国你随处可见歧视的存在。特别是农民、民工、外来户、做保洁的人们更容易遭受歧视。

由此可见,每个国家都有他自身的弊病。我们不能一味的求全责备,我们要么去改变,要么就只能适应。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大龄女格外挑剔
  • 自信的真义~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 领养的孩子难教育
  • 10分鐘煮出綿滑白粥
  • 女特警的爱情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