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人物周报
//谁有资格歧视别人? 张老师的“建议”被认为是与王歧山的表态和北京市政府的举措遥相呼应。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惟英的忽然成名神州大地, 不是因为她多年来的国际关系研究成果, 而是在北京市政协会议上的一席发言。//
-本报记者孙彦德
虽然名字的读音与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极其相近,但这位出生在南京、插队在东北的女教授由默默无闻变为公众人物却是最近十来天的事。她叫张惟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市政协委员。
在例行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政协委员们一共提交了1300项议案,其中就有张惟英老师的一份辛苦。张老师提案的核心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抬高外地人进京门槛,禁止外地人“盲目进京”。再通俗点说,就是首先要分开“准许哪些人进来,不允许哪些人进来或者说限制哪些人进来”,然后再在政策法规范围内进行区别对待。
张老师后来说她没想把提案公开,只想给市政府提个建议。或许张老师早就想到了这颗炸弹的威力,的确,所谓的“ 人口准入制度”太有冲击力太有话题性了,张老师想不红都难。
媒体第一次报道张老师的提案,标题用的是“一政协委员”,第二天就直接说张惟英了,可见这个名字被大众认知的速度之快。
“不能13亿人都来北京啊”
“中国有13亿人,不能13亿人都来北京生活啊!”
在2005年才到1月下旬,张老师就为2005年底媒体评选年度经典语录提供了一个备选,功莫大焉。说这话的背景是,有记者问人口准入“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张老师表示,想来的人实在是太多,北京接纳不了。于是她建议北京市规划一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把“捡垃圾的”和“恶意乞讨的”等挡在门外。张老师是江苏人,却能如此为北京市的发展深谋远虑,想必在自己是北京所需要的“人才”这一点上很是自信。
与此相关的一条新闻是,1月23日下午,在参加北京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分组讨论时,市长王歧山说,人口数量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首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王歧山表示,将“探索利用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在内的各种手段,千方百计控制住北京的人口总体数量”。
张老师的“建议”被认为是与王歧山的表态相呼应。
13亿人是不是都要来北京生活,也许永远都是个无解的问题。但这种基于北京人地方本位的说法遭遇了从专家到网民的集体炮轰却是免不了的。
谁有资格歧视别人
1月23日晚,张老师做客“首都之窗”网站,就提案与网民做直接交流。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在网上激烈交锋,其中表示反对的声浪明显高于支持一方。
相比“首都之窗”,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网民来源范围更广。张老师的建议经网络传播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声音几乎都直指其涉嫌“地域歧视”,甚至有网民将讨论上升到北京的经济是否是靠享受国家特殊政策才发展起来的高度。“如果把给北京的资源多分配给国内其它更需要的地方,把给北京的诸多优惠条件多面向全国,那我根本不想去北京。”一位网民忿忿不平地表示。
“信息都是公开的,对大家都公平,所以我不觉得这是歧视。”张老师认为她的建议与歧视毫无关系,依据是制度实施时可以将北京所需人才的信息全部公开,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样就可以使人们做出理性的选择。
事实是否会真的如此,估计连张老师自己也没底,因为她对北京市的人口规模到底怎样也“不是很了解”,但这似乎并没有妨碍“建议”的出笼。
把北京需要的人放进来,把那些“无序涌入”的挤出去,这种对外来人口区别对待的方式,在同样是北京市政协委员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万建中看来实在“是个霸王规定”,他觉得限制穷人来北京生活,其实“就是歧视”。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也对张惟英的观点“不感兴趣”。在接受《时代人物周报》采访时,郑也夫的第一反应是张惟英的提议很“滑稽”。
“这不是个高明的观点。”在郑也夫看来,人为抬高进京门槛,不是进步或倒退的问题,而是权利公平与否的问题。他认为,以是否是北京需要的人才对外来人口进行分门别类的“准入”,实际上是在那些有进京要求的人们面前划分了不同的标准,“不仅是地域歧视,而且是一种专长歧视,本领歧视。”
张老师自称对引起争议早有预料,“有两种声音是非常正常的……我提这个提案,不是就对某些人有利、某些人不利出发的,而是从是否有利于北京城市发展这个角度来提的。”
城市发展与迁徙自由
不管北京人是否承认,北京都已经或正在无限趋近于一座移民城市。资料显示,目前北京市常住人口约为1476万人,其中外来流动人口已经突破了400多万,这意味着每4个在街上行走的人中间,就至少有一个是外地人。而且这部分人在京的工作几乎遍布各个行业,从捡垃圾的拾荒者到高级白领,涉及不同的领域。
移民城市的出现,源于日益松动的户籍制度。其实,国外发达国家几乎都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迁徙权。近年来,有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他们在解决个人生存的同时,客观上也为城市的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用郑也夫的话说,“包括很底层的建筑工人在内,外地人对北京市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毫无疑问的”。
一方面是公民的自由迁徙权,一方面是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城市要发展。“我觉得,要控制人口还是应该用市场的手段。”北京师范大学的万建中教授曾经表示,北京生活成本高,已经足可以让来京的人们理智地选择离开还是留下。
据张老师说,她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北京市相关部门的认同,而且“政府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施”,因此她感到“很满意”。
因为中国人口众多,所以哪怕明知是“倒退”也只能如此为之,这大抵就是张老师的“权宜想法”。但张老师不该忘了,经济发展要维护人的基本权利,在城市发展与公民权利的保护之间,后者永远应高于前者。
网友反应
反对:
◆发表进京准入的张教授是凭着自己身强力壮挤上公交车后就要求司机关门,而不管身后没有上车的人,我觉得张教授在当教授的同时,也要学会如何做人!要不然虽然挤进公交车了,但也要小心脑袋被挤细了。
◆什么政策嘛,瞎扯!!!哪个城市没有外来人的贡献,如果限制外来人员,现今社会又和清朝时的固步自封又有什么区别。其实正是由于外来人员的冲击,才有北京当地经济的繁荣。
◆中国就该取消户口,凭什么分北京人,外地人,北京人就是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天天在算计外地人,还什么准入制度。好啊,所有外地务工人员都撤走,让你的北京成为空城才好!
◆什么叫北京人?我认为长期在北京居住工作的就是北京人。在北京,那是因为梦想,情感,或者事业在北京。是这些人成就着北京,呵护着北京,祝福着北京,北京是他们的,他们是北京的。正是有了兼容并蓄、冲突与融合北京才成了一座历史名城。你忍心赶谁离开!!!!!!
◆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我为我们学校有这样的老师感到惭愧。
◆这个新闻让我看得直发冷……
◆我是北京人,对很多外地人的一些行为不赞同。但限制其出入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提议,提出这种意见的人应该被轰出北京。
支持:
◆议案很好,坚决拥护。必须加强管理,我们住的地方很多外地闲人整日无所事事,他们怎么生存呢,不就是干违法的事吗?
◆完全同意!应该控制一下外地人进京的数量了。看看杀人、抢劫等案件,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干的。控制北京人口必须依靠行政手段,这不是逆潮流而动,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一个有限的区域不可能承载过量的人口。
所有跟贴:
• 张惟英感到“很满意”:政府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施 -王歧山的表态- (105 bytes) (13 reads) 2005-02-08
• 张惟英, 又一位闲得不务正业没有良知却爱哗众取宠的"专家 " -王歧山的智囊吧- (0 bytes) (7 reads) 200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