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考试成绩扯出来的女巫之类
昨天下午开家长会,儿子的考试成绩低于平时标准,我忍不住像典型的中国式家长那样感到气愤,然而又十分清楚自己在盛怒之下,会说出一些乱七八糟的过头话,弄不好会导致他下一步厌学不想去学校,到时候我哭都找不到地方。
于是我暗暗告诫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用不理睬他的方式制造一些压力就够了,千万不能做出任何令自己将来无法弥补的蠢事,——他不是在我生命中高于一切吗?我不能因为一场小小的考试,就把这高于生命的一切给毁掉吧?
于是乎,昨晚在我沉默的力量威胁之下,儿子确实收敛了许多,当我看电视的时候,虽然这是个可以放松的星期六晚上,儿子却没好意思凑过来和我一起看,而是一反常态地主动去卫生间洗漱,早早道了一声晚安,就乖乖地上了床,很快他就进入了梦乡,也不再大放厥词,说太早躺在床上会睡不着觉的等等。
鉴于昨晚我的所作所为取得了累累硕果,今天我继续不理他,他也依然保持着昨晚那副羞愧的模样,用缄默来配合我对他的不理不睬,没想到临近中午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就开口对我说了第一句话:“妈妈,你不如打我一顿吧,只是别总这样子。”
我压抑着想要与儿子对话的欲望,看都没有看他一眼,他只好安静地撤退了。
下午,我在厨房洗一些做晚饭要用的食材,他来到我身边,用哄孩子的口气说:“妈妈,我觉得大人有时候还不如小孩呢,比如大人要化妆啊,有什么好化的呀?如果你长的不好看,再化妆也没用,——你看看人家女巫,她不用化妆,也照样有人羡慕她……”
我正在思量着如何应对,儿子的意识流蓦然跳到另一个主题上:“就像《蒙娜丽莎》,你们大人都觉得她漂亮,可我就觉得她长得像吸血鬼一样,很恐怖。”
“你就胡说八道吧。”我终于开口说话了,“小小的年纪,你最好低调一点,别太狂妄了。”
“妈妈,我一直都挺低调了,我也没有胡说八道。”儿子对于我终于开口说了话,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上的波动,继续坦然自若地陈述他的理论,“妈妈,因为《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画的,你们大人看他是名人,就说他画的女人漂亮,恐怕一说不漂亮,就是在说自己没品位,——要是我画的,肯定都说我画的是垃圾……”
我一时很想和儿子探讨他刚才讲的这些东西,可又不甘心刚刚建立起来的威慑力毁于一旦,于是我只能重新躲进不理睬儿子的状态之中。
然而儿子并没有气馁,他犹如一个耐心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既心平气和又循循善诱:“我觉得全世界的大人只有史努比那个作家最聪明,其他的大人都不行,包括写《哈利?波特》的J?K?罗琳,也包括你,——妈妈,你们都没有史努比那个作家聪明……”
“那个作家怎么聪明了?”我按捺不住好奇心,打断了儿子的话,迫不及待地追问他。
儿子的眼睛亮晶晶地望着我:“那个作家说了一句话,是史努比说的,——当然史努比说的话,肯定就是那个作家说的,因为是那个作家在写史努比的嘛……”
“你快点告诉妈妈,你到底想说史努比说过的哪句话?”
“史努比说:今天只想今天的事,明天再想明天的事。妈妈,你看你,——你今天总想明天的事,明天的事你又不知道,你再怎么想也没用啊……”
上帝啊,我陪他一起看的史努比电影,却没有记住这句极富哲理的话,看来真的不能轻视小孩子。
儿子竭尽全力地,几乎把他所掌握的全部知识都拿出来说服我,我心里明白他想要表达的内涵是,希望我不要再去想他昨天的考试成绩,更不要像从前那样,根据他眼下的坏成绩,就去推断他未来必定不会拥有锦绣前程……
这一年儿子十岁,为了他的坏成绩不至于影响我们母子关系,他不遗余力地与我周旋,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如今看到这则《宝宝日记》,才发现当年儿子印象深刻的那句话,也就是史努比所说的今天只想今天的事,明天再想明天的事,原来是出自世界第一畅销书《圣经》,——相应的原话是耶稣基督说的:“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偶然发生的。
眼下已是基督徒的儿子,估计早已忘记他十岁那年,不过是在看一部少年儿童都喜欢的动画片,却偏偏只记住了主耶稣的珍贵教诲,——“因为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
上帝就是爱,在儿子还不认识上帝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上帝手心上的宝贝了。
此时此刻我陡然想到:也许在儿子以往的成长道路上,当他遭遇烦恼又不肯告诉任何人的时候,那个今天不想明天事的理念,一定会给他随时的帮助与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