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世界历方案 研制者 太原科技大学 曾一平
1. 适用年代 长纪元761年~21650年
2. 分段“
-6段(长纪元751年~2500年)、
-5上段(长纪元2501年~3199年)、
-5中段(3200年)、-6下段(3201年~4250年)、
-4段(长纪元 4251年~6000年)、
-3上段(长纪元6001年~6399年)、
-3中段(6400年)、-3下段(6401年~7750年、
-2段(长纪元7751年~9500年)、
-1上段(长纪元 9501年~9599年)、
-1中段(9600年)、-1下段(9601年~11250年)、
0段(长纪元11251年~13000年)、
1上段(13001年~13199年)、
1中段(13200年)、1下段(3201年~14750年)、
2上段(长纪元 14751年~16399年)、
2中段(16400年)、2下段(16401年~16500年)、
3段(长纪元16501年~18250年)、天文
4上段(16501年~19599年)、
4中段(19600年)、4下段(19601年~20000年)、
5段(长纪元20001年~21750年)。
3. 0标准段历法规定:
3.1. 年首 规范立春日(公历2月4日)
3.2. 历季 1月1日规范立春;4月1日规范立夏;7月1日规范立秋;10月1日规范立冬。
3.3. 历年 平年365日,闰年 366日。
3.4. 闰法 逢4的倍数年为闰年。逢100的倍数年减闰。逢400的倍数年免减闰。每万年中的3200倍数年减闰。平均历年长为365.2422日。
3.5. 历月 每月30日。6月后有月外日,平年5日,闰年加闰日为6日。月外日为长工休日。
3.6. 历周 历周为5日,每月1日为周1。周2至周4 为工作日。周1和周5为工休日。
3.7 规范节气 时段对应的远日点范围为黄经45°~135°。自4月1日规范立夏开始,平年连续5个长节距16日。闰年加一个长节距。其余规范节气为短节距15日。
自然历0段(长纪元11251年~11300年)宽型久用年历表
(公元1251年~3000年)
1月 |
春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雨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3 |
3 |
28 |
29 |
30 |
||||||
2月 |
惊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分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4 |
4 |
29 |
30 |
||||||
3月 |
清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谷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5 |
5 |
29 |
30 |
||||||
4月 |
夏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满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6 |
6 |
30 |
||||||
6月 |
1 |
2 |
芒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大 |
16 |
17 |
18 |
至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37 |
7 |
7 |
30 |
||||||
6月 |
1 |
2 |
3 |
4 |
暑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暑 |
22 |
23 |
24 |
25 |
26 |
37 |
28 |
8 |
8 |
||||||
月 外 |
1 |
2 |
3 |
4 |
5 |
6 |
|
|||||||||||||||||||||||||||||
7月 |
秋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处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9 |
26 |
27 |
28 |
29 |
30 |
||||||
8月 |
白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分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10 |
26 |
27 |
28 |
29 |
30 |
||||||
9月 |
寒 |
2 |
3 |
4 |
5 |
|
7 |
8 |
9 |
10 |
霜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11 |
27 |
28 |
29 |
30 |
||||||
10月 |
冬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雪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12 |
27 |
28 |
29 |
30 |
||||||
11月 |
雪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至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1 |
28 |
29 |
30 |
||||||
12月 |
寒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寒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 |
29 |
30 |
||||||
说明 |
|
|
||||||||||||||||||||||||||||||||||
|
|
|
|
5日周周5 |
|
公历月序1日 |
|
公历闰年3~8月月序1日 |
|
闰日 |
|
|||||||||||||||||||||||||
自然飞度紫色格
|
莫负寸金寸光阴
4. 其它时段历法调整规定:时段序号每增加1,远日点范围增加30°。规范长节距位置后移30°(或30日)。
历季仍由1月1日,4月1日,7月1日,10月1日开始。
自然季仍由规范立春、规范立夏、规范立秋、规范立冬开始。
说明:历法分时段的天文依据:地球远日点以太阳为中心有21000年的长周期。所以远日点每1750年转移黄经30°。所以每1750年取一近似的长节距作近似长节距以作稳定的规范四季。这样就能使1750年内的历法稳定不变。而且四季的近似程度足以满足一般生活的需要。四季的近似长短基本满足定节气的要求。比按平节气要更符合实际。这样分段后,能做到21000年远日点长周期内的历法得到统一的表述。
0段基本段的世界历具有优美的合天、简明、公平的三大优点。其它各段也基本保有这三大优点。而且使古今未来21000年的历法得到统一的表述。应该看到这21000年的时代区间是人类已有文明5000年的4倍。近后的一万年,人类会进化到什么程度。人类的文明会发展到什么水平。现在没有一个大胆的预言加能够想象。我们的历法恐怕真的不需要设计得更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