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在1927年7月就成为我党秘密党员;在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他一直战斗在反对外寇和内奸的最前线;1948年冬天,他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果断率领3000多名国民党官兵起义,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50年代以后,他出没在祖国茫茫林海,绿化祖国,矢志为人类和子孙后代造福。
在长达60年的漫漫革命生涯中,他不顾生死、不为利诱、不计得失,始终以忘我的牺牲去为人民服务。
他,就是在80年代才逐渐被人知晓的“卧底将军”张克侠。
张克侠,原名树棠,1900年出生于河北献县一个普通家庭,早年上过几年高小,后于1916年考入北京清河陆军军官学校,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在当时的战乱年代,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安稳地过日子,于是张克侠的父母就给他说了一位通州农家姑娘李德璞。
李德璞是医院里的一名护士,她的妹妹李德全后来嫁给了冯玉祥将军,张克侠和冯玉祥就成了连襟,这为张克侠以后的潜伏提供了方便。
1938年,抗战形势严峻,已经是59军参谋长的张克侠带领军队一路转战。
他原本打算把夫人和孩子留在老家河北,但是没过几天,夫人李德璞直接在军部门前拦下了时任军长张自忠的汽车,“张克侠身体不好,抗战不能没有他,而他不能没有我”。
只是因为这一句话,张自忠看了这个微微有些驼背的女人足足有五分钟,随即签发了一纸委任状,任命李德璞为第59军中尉文书。
之后的整个抗日战争中,张克侠和李德璞夫妻二人寸步不离。
1938年临沂之战,59军在茶叶山血拼十日,双方拉锯战过程中,日军曾一度进逼到离59军军部只有半里路的地方。
警卫连在张自忠的命令下冲进军部准备强行转移时,张克侠还在沉着指挥,李德璞正拿着针线给丈夫缝一颗纽扣,她回头对警卫连长说,“慌什么,你是对张将军没有信心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
三天之后,59军痛歼日军板垣师团,歼敌数量过半,板垣几次要切腹自杀。
此次战役,张克侠以少胜多,以劣势装备完胜机械化的日本正规军,成为中外军校教科书上竞相引用的典型战例。
1948年11月3日下午,张克侠决定带领部下起义。
在此之前,华东野战军为了配合这次起义,已经拿下陇海,切断了国军与徐州的联系,而且起义的前期工作已经做好,势已如箭在弦。
但是就在两天前,张克侠接到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冯治安的命令,去徐州开军事会议。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张克侠决定去参加会议,但他没想到的是,冯治安似乎早已生疑,押着各位军师级的指挥官不散会,一连开了好几天。
李德璞和第59军副军长孟绍龄此时急得火上房。
全军3万人马早已集结待命,就等军长回来,一声令下就揭竿而起了。
时不待我,时为中校参谋的李德璞带上一张事先绘制好的军事势态图去踹冯治安的门,声称中共军队已经逼近徐州,“别光在会议室里研究理论,应该让我们的司令官立即归队”。
已经被围困多日的其他军官也随声附和,冯治安见势不妙,急令警卫连出击,李德璞则抢先一步冲到冯治安身边,用随身的短刀逼住了他:“你知道,你对面的十几人,最小的军阶都是上校,你想大敌当前,让近十万的军队群龙无首吗?”
指挥部这一闹起来,10多个将校军官的卫队也纷纷冲出来,整个徐州国军高级指挥系统已经沦为一团散沙。
冯治安虽然向蒋介石电告了这里的情况,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何况大战在即,还没开战,高级指挥官就剑拔弩张地来了一个窝里反,这成何体统?为了息事宁人,他只好授意让各指挥官归队。
张克侠脱身之后,当晚便通电全国宣布起义,他在电文中说:“20年前,我就是中共党员,现在,我带着老婆孩子,回家。”
这次起义,让淮海地区东线的国民党军防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华东野战军主力趁虚而入,直捣徐州,切段了国军主力黄百韬的退路,进而歼灭国民党第七兵团,加快了淮海战役的进程。
张克侠将军率部起义后,参加了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为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新中国成立后,张克侠请求参加祖国绿化工作,转业到地方,曾任华东林业部部长、中央林业部副部长,中国林业科学院院长等职。
1984年,张克侠将军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