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瑞2020-10-20 14:42:00

为什么极端宗教分子挑起的叛乱,是导致中华文明百年苦难的重要原因呢?

Original 罗马主义 灼识新维度 Yesterday

 

末路狂凶

 

晚清沧海事上卷 33

 

 作者 | 罗马主义

 

金积堡之战,堪称是中国近代战争史上,斗智斗勇的典范,可惜却几乎不为人所知,实在是让人惋惜不已。

 

一开始左宗棠打了一整套迷踪拳,露出无数的破绽,引诱教主不停的四处募集军队,企图一举打垮左宗棠。

 

结果教主却被左宗棠带到了沟里去,因为清军根本就没打算在战场上和教主决胜负,而是要借机耗空他的粮食,让他尝尝,什么叫做坐吃山空!

 

而教主也不愧是一代大奸大恶之徒,明知中计,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计就计,一度重创了诱敌的雷正绾和黄鼎,把他两个人逼出了峡口,团团围住,又设计暗算了刘松山,打算趁乱全歼湘军。

 

结果搞得不明真相的朝廷,把左宗堂连降三级,还罢了雷正绾的官,给他一个停职留用的处分,如果不是刘锦棠的横空出世,雷正绾和黄鼎的坚韧不已,今天的四川和陕西,可能就是中国的边疆了,至于左宗棠,也就不会被梁启超称为,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了。

 

所以在战后论功的时候,左宗棠向朝廷首推的就是刘锦棠,其次是黄鼎,然后就是雷正绾,他们三个人的丰功伟绩,完全有资格写入中学历史课本。

 

那么教主是不是就此完蛋了呢?高手过招,哪有这么简单!如果你以为,使出了六脉神剑和火焰刀,就已经是高手过招的顶点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天底下还有更厉害的易筋经和乾坤大挪移。

 

教主既然是这场惊天大叛乱的幕后黑手,那他可就不仅仅是凶神恶煞,穷凶极恶,无恶不作,而是彻彻底底的恶贯满盈,是真正的天下恶人之首。

 

所以他在经过短暂的慌乱和崩溃以后,很快又缓了过来,决心要顽抗到底,那他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一个就是他的老套路,葵花宝典,玩阴的,要想成功,必先自宫。从背后捅左宗棠的刀子。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一是又玩起了假投降,试图让朝廷知道,他从来都是好人一枚,所有的责任,全部都在男方。

 

二是打起了悲情牌,试图挑起舆论战,把左宗棠描述成一个残忍无比的大恶人,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很简单,你左宗棠不是够狠吗?你要烧我的粮食断我的炊吗?好,那咱们就干脆把它变成一个公众事件,让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一起来评评理,看看舆论会不会放过你。

 

于是西北的官员,又开始有人给朝廷上奏,说教主一直就想投降朝廷,从来没有反叛之心,之所以和政府打的难解难分,那全是被左宗棠逼的,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左宗棠派军烧人家的庄稼,不给人家留活路,你说这是人干的事吗?你说人家不反能行吗?

 

 

那么这些奏书到了朝廷以后,会是什么反应呢?很简单,一片哗然!

 

好多以圣母婊自居的大臣们,都觉得左宗棠这事做的不地道,也不管前线的实际情况,纷纷站在道德的高地上谴责左宗棠,说朝廷以仁义治天下,你怎么能这么作?

 

权且不说左宗棠你是不是沽名钓誉,逼良为娼,就算教主是十恶不赦之徒,那要打要杀,你冲着他去呀,你这烧老百姓的粮食算是什么事?根本是为官不仁。

 

他们觉得,如果教主算是一个大恶人,那么左宗棠简直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官,他造成的危害,比教主还要大十倍百倍。

 

于是很多人又开始建言,还是赶紧把左宗棠这个家伙换了算了。

 

你可千万不要小看这舆论的压力,这汹涌而来的口水,压的慈禧太后都差点扛不住了,大臣们纷纷要求派人去调查这事,无论如何也要让对方先春耕,同时如果对方确实愿意投降,那就应该立刻接受,为什么呢?仁者无敌吗!

 

所以舆论大部分都是盲目的,自古至今都是如此。

 

左宗棠再次被逼到了墙角,在三月初七给朝廷的奏折里,他不得不对这个问题作出回应,一方面他强调,打仗烧对方的粮草,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做法,没有什么可指责的,清军做的对。

 

另一方面,他也不得不承认,这种事只能是在对外国作战的时候,才能这么做,在本国作战的时候,是不可以的。然后他又强调,说我烧对方的庄稼,谁看见了?有证据吗?反正我没干过。

 

然后他又说,现在叛军之所以濒临崩溃,就是因为缺粮的缘故,教主说投降,纯粹是缓兵之计,我们即将大功告成,没有必要再派人来调查处理这事……

 

唉!这大概是左宗棠逻辑最混乱的一篇奏章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得出,左宗棠有多难。

 

在真实的世界里,和穷凶极恶之徒讲仁义道德,那简直就是与虎谋皮,找死的节奏。可是这和朝廷里的那些圣母婊,又怎么扯得清楚呢?

 

不过左宗棠最终还是做出了让步,让刘锦棠暂停进攻,没有干扰金积堡的春耕,一方面是为了平息这场口水战,另一方面,春耕毕竟不是夏收,金积堡的粮荒并没有被缓解,将来这长出来的粮食,他教主也未必能收得到。

 

但这事让教主又看到了希望,他决定死扛到底了,那么他能得逞吗?

 

左宗棠也决定,再不能给教主一点点机会了,面对这样的敌人,你只要稍有一个疏忽,肯定就是满盘皆输,后果不堪设想。

 

简短的休整以后,清军兵分两路,再次发动了对金积堡的进攻。这一次,左宗棠可是要霸王硬上弓,直接干教主。他准备一举扫清外围的堡垒,直接围困金积堡,是什么让左宗棠又有了这样的底气呢?

 

那就是克虏伯野战炮的到来,这种在德法战争中大放光彩的线膛后膛炮,被从上海运到了西北前线,一部分装备了刘锦棠部,一部分装备了徐文秀部,它们被左宗棠寄予厚望,能不能轰垮金积堡外围的要塞,就全靠它们了。

 

 

于是黄鼎、雷正绾和徐文秀,从中路沿着峡口展开进攻,刘锦棠和金运昌,率军沿北路重回金积堡中心地带。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教主在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他和俄国人接上了线,在这段时间里,通过蒙古走私了大量的俄制伯丹单发后膛步枪,少量俄制野战炮,火力也有了质的飞跃,他也要做拼死的搏斗,熬垮左宗棠。

 

战斗再次大规模的爆发,为了应对粮食危机,教主干脆把大部分的人全都派了出去,让他们化整为零,在甘肃宁夏全境展开进攻,到左宗棠的后方去解决吃饭问题。

 

这招非常狠,教主确实是个厉害的角色,本来按照正常人的想法,左宗棠大军来攻,应该防守的人越多越好,可是教主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人越多崩溃的越快,干脆来招恶人断腕!

 

更何况大西北地广人稀,清军那点人根本就拦不住他们,这样左宗棠就必须从前线调出部队,到后方去剿匪,就能为教主赢得时间,只要再过几个月,麦子就又熟了,他就又有机会了。

 

那么这个战术有效吗?还真是给左宗棠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不仅仅是拖慢了他进攻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引来了政治上的非难,面对漫天遍野的告急文书,朝廷始终对左宗棠的各种说法,表示极大的怀疑,在北京城里,到处都流传着他已经全面战败的谣言,让换掉他的呼声越来越高。

 

既要对付狡猾的敌人,又要应付朝廷的责难,这要是常人,早就乱了方寸,即使不直接崩溃,很可能也重度抑郁了。

 

可惜的是,教主面对的是左宗棠,他不是常人,他很快就理清了,如何对付这些乱窜的极端分子。还是粮食,控制住关键的有粮地区,极端分子们再疯狂,他们也不可能靠吃土度日。

 

教主的伎俩再次被挫败,不过他也不在乎,因为他也需要减少这些吃饭的嘴,只有让这些人去送死,剩下的人才能撑得下去,这本来就是他计划中的一部分。

 

仅仅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后方敌人就被肃清了,决战的时候终于来到了,但是仗依然不好打。因为剩下的极端分子们,都是被教主彻底洗了脑的人,早已六亲不认,全都疯狂到了极点。

 

面对清军的进攻,这些人坚决血战到底,一旦堡寨被攻破,或者被清军包围的时候,他们绝不投降,反而是杀光所有的家眷,然后剩下的人,就会集体发动自杀式冲锋。

 

 

大家想一想,什么人后来也干过这种事?就是那些万恶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所以这仗打的有多艰难,大家可想而知。在西北的每一仗,几乎都是硫磺岛战役的翻版。

 

攻打金积堡的战役,更准确的比喻,有点像攻克柏林的战役,那边是一个街道一个街道的争夺,这边是一个堡寨一个堡寨的激战,从各个方向攻入金积堡,都需要穿越几十个堡寨,没有捷径可走。

 

面对如此疯狂的敌人,战斗异常的漫长和残酷,虽然清军有了克虏伯火炮,能够轰垮对方的寨墙,摧毁寨内的房屋,可是接下来进入巷战,还是需要士兵挨家挨户的搜索,而大量的极端分子,时不时的就会成群结队,从断痕残瓦中冲了出来,肉搏战几乎就是家常便饭。

 

不仅仅如此,极端分子几乎夜夜都会从城墙上爬下来,对清军的阵地发动反突袭,而且他们现在也装备了大量的洋枪,很多枪手也会埋伏在沟壑草丛里,从两三百米外,对清军进行冷枪狙击,专打清军的军官,让清军损失惨重。

 

这种战术,已经很接近现代战争了,双方都为了适应这种战争的变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湘军总兵简敬临,在行军过程中,就因为骑在马上过于显眼,被隔着湖面的极端分子狙击手,连续击中两枪,当场毙命。这仅仅在一年前,几乎还是天方夜谭般的事情。

 

时间很快就进入了六月,双方又开始为了争夺小麦收割,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由于清军的粮食供应也很困难,所以这一次没有人放火烧粮食了,双方都拼命的抢割庄稼,阻止对方收割庄稼,最后刘锦棠率领的湘军占了上风,金积堡的夏小麦,几乎全都落入了他的囊中。

 

左宗棠给朝廷上的奏章越来越长,这是因为战斗越来越零碎,越来越密集,在越来越多的杀敌数字背后,清军的阵亡名单也越来越长。

 

教主的日子很难过,左宗棠的位子也摇摇欲坠,双方都在咬紧牙关……

 

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在古灵州城下爆发,雷正绾、黄鼎和徐文秀率领的中路军,迎战上万名装备精良的叛军,这一仗打的异常激烈,对方的骑兵反复突击,步兵冒死冲锋,在洋枪和火炮的掩护下,几次冲入了清军阵地,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白刃战,就连主将雷正绾都亲自挥刀上阵,黄鼎手下的营官,也有多人被对方的洋枪击中。

 

最后全靠徐文秀部,利用克虏伯大炮猛烈开火,最终打垮了敌军。叛军终于全军覆没,只有十余名骑兵逃走,在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之后,清军的中路军,终于成功的攻到了金积堡城下,和刘锦棠会师了。

 

金积堡终于被合围了,西北大地,此时已经是秋风瑟瑟了,春季种下的粮食,教主一颗也没有收到,又全被清军抢走了,金积堡已经彻底没有任何机会了,那么教主愿意放下屠刀了吗?

 

不,他还心存幻想,他一方面继续耍着诈降的花招,一方面在等着天边的奇迹,那么他在等待什么奇迹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谈一谈,教主策划的这场穆斯林极端势力大叛乱,对中国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深远影响?

 

我们知道,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爆发了两场规模巨大的内战,一场是太平天国运动,而另一场就是西北穆斯林极端势力大叛乱。

 

太平天国运动让中国损失了接近1亿人口,而西北穆斯林极端势力大叛乱,则导致了三千万人被屠杀。

 

虽然两场战争都异常的血腥,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大悲剧,但是两场战争对中国带来的影响,却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我们抛开那些让人刻骨铭心的数字,单讲这两场战争给中国后来带来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承认,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中国,给中国带来了机遇,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而西北穆斯林大叛乱,则是一场纯粹的分裂运动,毫无意义的内耗,它拖垮了大清王朝,让中华民族陷入了近百年的痛苦和屈辱的深渊,为什么我们会做出这样的结论呢?

 

一切还是要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说起,客观的讲,对当时的清朝人来说,这不过是一场加强版的倭寇骚扰而已,它不足以惊醒,依然在沉睡中的中国人,让他们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但是随后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让大清王朝的腐朽和没落暴露无遗,随后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更是震撼了中国的精英阶级,让他们深刻的意识到,这个世界已经彻底的不一样了。

 

所以从一八六零年开始,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恭亲王为代表的开明派,已经意识到了,因循守旧就是死路一条,必须要有选择的向洋人学习。

 

 

而最先进入中国的,就是洋枪和洋炮,还有洋人雇佣军。已经走投无路的大清王朝,靠开外挂打败了太平天国,死里逃生,这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向洋人学习的决心。

 

假如1862年没有爆发穆斯林大叛乱,以及1864年的新疆没有沦陷,1863年左右,江南就开始了重建,到了1866年以后,中国就会全面的进入和平时期。

 

那么大清会走上哪一条路呢?很明显,中国肯定会比日本,先完成现代化改革,为什么我们会这么说呢?

 

原因很简单,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中国的改革势力空前强大,当时的慈禧年富力强,一心要为她的亲生儿子,打造一个太平盛世,非常的开明务实,恭亲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洋务派四巨头全都大权在握,几乎所有的各省都抚大员,不是湘系就是淮系,他们都有强烈的改革意愿。

 

再加上刚刚经历了内战,朝廷的危机意识也非常的强,而且以书呆子为主的保守派,当时都是靠边站的,所以政治气氛对改革非常有利。

 

而且当时保守派最关心的问题,是削藩的成功与否,也就是曾李左等人,愿不愿意放下手中的兵权,去换取政治地位的问题。在当时只要不拥兵自重,搞不搞改革,根本就没人关心。

 

因此你看这个时期,恭亲王搞同文馆,翻译外国人的书籍,找外国人当大使,曾国藩派容闳去美国购买机器,建立安庆制造局,左宗棠搞福建船政学堂,搞马尾造船厂,李鸿章搞江南制造局,还有洋务派一起搞的海军舰队,也就是后来上当受骗的阿斯本舰队,几乎都没有遇到多大的阻力,因为当时主要的政治矛盾不在这里。

 

所以这和日本西南战争结束以后的局面很类似,改革派可以大展拳脚。而且当时中国的国际机遇非常好,首先是当时的各国都在搞金本位制,再加上轰轰烈烈的美??

多哥2020-10-20 17:39:04
好故事,精彩明理!
Katrina20052020-10-21 00:44:26
该事件给后人的提示:中国目前正处于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若因胎毒而重蹈历史覆辙,不如让TW成为草场/演兵场,百年后再重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