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2020-11-14 18:16:53

日本政府的文官、武官集团的激烈斗争。

军部的意识形态是大东亚共荣圈,建立东南亚的帝国。这一派以关东军、海军集团为首。

文官的意识形态是更加开放,更加兴盛的自由社会。以犬养毅首相为首。

1931年,日本作为出口国,刚从世界的大萧条的泥淖中走出,没有任何可供侵略的资源。日本的文官也很清楚,侵略行为会让日本灭亡,特别是对中国的侵略。但文官集团无法直接控制军队。只能在预算、政策上进行强力的约束。

而张作霖杨宇霆(大帅麾下第一人)的策略也是如此:在东北虚与委蛇,努力在日本与苏联的巨大压力下平衡,并以重金贿赂日本的文官集团。

日本的官僚集团并不是以侵略的眼光看待中国。自甲午至1931年,36年时间,文官集团以大畏重信为首的同文会一直以“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开端,打倒清政府,让中国如日本一样走向维新,走向开化,一起让黄种人屹立东方”为内心的核心目标不懈努力。于是日本大规模接纳中国留学生,向中国投资巨额。与军部的占领中国的目标完全相反。

但中国第一官二代没有这等眼光,爹还没死多久就杀死杨,将自己与日本文官体制的联系完全切断。

在此背景下,又以爱国之名与苏联贸然开战,并强行要求收回关东军在东北的权益。

日本并不全是以侵略的形式在东北获取资源。有相当的资源是日本财团以合法的外资形式进行开发。这些财团真正控制着日本。财团一直是文官集团的支撑,但在20-30年代,中国的各地军阀,除了张大帅以外,长期以爱国之名义抢夺日本在华财产。

这个事就是不对的。资本没有善恶的说法。财团的投资帮助就业,打开消费市场,增加税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只有张大帅认真执行。

在东北权益无法保障之后,陆军成为了他们的盟友。对于日本来说,在东北局势持续恶化的情况下,外交手段无法解决问题,因为张拒绝了外交,选择了侵占与不保护,于是动武成为了选项。

918事变的发生是颇有戏剧性的。关东军对沈阳北大营的袭击没有得到国内的批准。为了避免冲突的扩大,这些士兵甚至连步枪都未准许携带,赤手空拳冲入北大营。事实就是,关东军开始也没有计划全面占领东三省,只是以赌博的形式做了这样的举动。

当晚张学良正在北平(奉系军阀的新地盘)看戏,接到通知后,自己却下令不允许还击。事实上,考虑到关东军面临国内文官集团的巨大压力,北大营两万东北军只要还击,文官集团就可以借助这次事件在国内镇压住日渐嚣张的军部。

但张学良的命令无疑是天助关东军。东北军一枪未发,开进关内。

关东军占领了沈阳的大帅府,在官邸内搜查到了张家父子行贿犬养毅等文官的收据。

在文官集团提出严厉抗议与质询时,将这些证据出示给日本的媒体。

朝野哗然。日本人民心中那个浪费国际税收造成局面紧张的军部形象,迅速转变成为不畏贪污的官僚集团,拯救日本侨民在华利益的伟大形象。

犬养毅内阁迅速离场,军部迅速在上海启动129事变,与蒋的军队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在这个过程中,喊抗日口号数年来攻击蒋的各地军阀,未出一兵。国联迅速干涉,蒋与日本签订合约。日本惨胜。

现实不是什么“日本一心,开始就全面攻击”,大家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连侵华战争也是走一步看一步,近卫内阁一开始是向蒋施压,蒋拼尽全国军队在上海作战(1931年的经验让蒋认为城市作战的战损比远小于平原作战,且等待国联干涉,等待日本政府放弃。但37年军部控制的内阁已不是31年的内阁,且日本海军空军的参与,国联的绥靖政策导致淞沪会战伤亡巨大,最终导致南京的丢失和一溃千里的局面。而英美也在39年付出了这种绥靖政策的苦果)

至此,我简单说一下918的后果:一、让日本军部彻底地击溃长期意愿和平共存的官僚集团。让军队尝到了侵略的甜头,开始一步步蚕食察哈尔、热河、北平。最终产生了1937年全面侵华的环境。

二、东北军丢失了自己的根据地,成为了国民政府的内附,被全国人民痛骂。最后流落陕西,没有照应。张为了成立西北联合政府,不愿做打工仔,巨资资助我党,让出陕北,最后引发震惊中外的事变。这也终结了他的一生。

三、国民政府失去了最大的力量。要知道,抗战之前,中国只是名义上的统一,国民政府的有效地盘也仅是东南沿海与长江沿线,连河北都无法染指。如果东北尚在,侵华战争甚至不需要八年。日本自知不自量力,不会有侵略的想法。

别说誓死抵抗,只要张不杀杨宇霆,只要张愿意与日本文官搞好关系,尊重日本在东北的合法权益,只要张在接到电话后说出抵抗的字眼,日本便不会。

作者:愿做人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飯盛男2020-11-15 02:46:33
不対、只説一個、張要在東北敷設自己資本的鉄道、影響到満鉄的収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