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成都天府广场,如潮的自行车。主席像下悬挂着标语“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满满的时代感啊。
1983年,成都的茶馆,坐满了茶客,茶博士正殷勤待客。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大爱好,各式各样的茶馆遍布城乡。成都人和茶馆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明末,成都一地有名有姓的茶馆已有三百多家,清初则增至四百多家。
1983年成都的小巷,隔壁邻舍正聊着天。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过得很慢。
1984年,天府广场上指挥交通的交警蜀黍。主席像下的标语换成了“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1984年,挤公交车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那时候没有私家车,公共交通就是靠公交车,拥挤得很。
1984年,成都青石桥农副产品市场,小贩当众剥兔子皮,有点残忍。
所以说,君子远庖厨啊。
1984年,还可以打气球。现在,想都别想了。
1984年,饭馆的生意好得很。成都人把那些卫生条件不好但是味道很好的餐馆,叫做苍蝇馆子。
1984年,百花坛公园里的遛鸟人。
1985年,成都街头的标语“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那时正开始实施居民身份证制度。
1985年,新华西路上的少先队员文明市民宣传站,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小主人。
1986年,上海大众的广告牌“上海桑塔纳,汽车新潮流”。那时候的上海桑塔纳,可不便宜,要20万大洋呢。当年买房子,20万不知道买多少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