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战争 2020-12-13 18:17:15


从最开始的“物物交换”,到后来的贝币、金属货币,再到后来的纸币,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交易的方式不断改变,货币形式也不断的变化。1912年,随着满清政权的没落,民国逐渐走上历史的舞台。在民国时期,当时所用的货币是银元,又称作是“大洋”,那么,当时的一块“大洋”,如果放到现在的话,价值多少呢?

1914年,民国政府颁布了《国币条例》,正式将“银本位制度”实行。在《国币条例》中,正式对“圆”的单位进行了定义,当时,一圆的银币,整个的重量在7钱2分,且是无限法偿的本位货币。1914年12月的时候,“圆银币”正是开始进行制造,在每一枚银币上面,都刻上了袁世凯的头像,所以,后来大家都习惯性地叫圆银币为“袁大头”,也有人叫“袁头币”。

在当时,除了发行这种“圆银币”之外,还发行了很多的“角币”,当时的元、角、分、厘之间的换算,和现在是一样的,单位和数字都不变。当然,当时除了有银元之外,还有“铜板”,不过,当时的一个铜板就是1文钱,1000个铜板就是1个银元。(可以简单理解为1个铜板是1厘钱)

这1个银元,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听起来,都不像是很多的样子,但是,实际上,在民国时期,买一头大大的水牛,需要花费的银元是5个,买一袋大米的话,要用1个银元。在当时,1个银元差不是就是0.9左右的银子,但是,在当时会考虑到“耗损”,所以,基本上1个银元就是1两银子。所以,结合现在的物价来看,民国时期的1个银元就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250元。

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你如果想要在北平吃一顿当地正宗的“涮羊肉”,那么,你只需要拥有1个银元便可以实现;如果你是去上海玩,迷恋于当时的西餐,那么,1个银元就可以让你得到2套西餐;当然,如果你想要去看演出的话,就更好办了,只需要1个银元,你可以叫上你们一大家子的人一起去看,因为,在那时候,单是1个银元,就可以买到10张戏剧观赏票或者10张电影票......所以,对比一下现在的物价,你便知道当时的1银元有多么值钱了。

虽说,1银元看上去确实就那么点,但是一旦用起来,还是可以做出不少事情的。在当时,如果是在最发达的上海地区上班,那么,你要是个普通工人的话,每个月可以得到20个银元的工资,如果是教师、护士一类的工作,那工资就会高一些,每个月差不多有50个银元以上的工资,还是比较高的;当然,最高的是医生、律师等工作,在当时每个月有200银元左右的工资。所以说,技术类的工作,在什么时候都是吃香的。

由此可见,在民国的时候,货币的价值是比较高的。你现在的工资换做是民国的话,每个月可以得到多少银元呢?

dudaan2020-12-13 18:28:19
民国早期银元和铜钱“文”的兑换率是动态的,“文”不断贬值
龙剑2020-12-13 21:02:55
“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你如果想要在北平吃一顿当地正宗的“涮羊肉”,那么,你只需要拥有1个银元便可以实现”没有那么贵。
龙剑2020-12-13 21:06:46
还有一种袁的脑袋小一点,俗称小头,价值也低一些。
多哥2020-12-13 22:42:42
是听说有 “袁大头” 这个民间俗语,但好像没有 “袁小头” 这个讲法流行的见证。
kingofhearts2020-12-14 00:10:10
孙小头 vs 袁大头
信笔由墨2020-12-14 01:12:25
袁世凯头像的银元大,是按清时的标准大洋制作的,与鹰洋等价。孙中山头像的银元小,广东多,币值小。
老生常谈122020-12-14 02:48:01
听说
声嘶力竭1232020-12-14 03:50:57
貌似今天的人收入水平没有那时高,购买力更是远远不如。
老生常谈122020-12-14 04:02:36
因为那时候
时空穿越2020-12-14 04:55:18
那时的工资远没有那么高:一头水牛只要五元,一个工人每月有20元?可买四头牛?估计2元差不多。每月可买两袋大米。
时空穿越2020-12-14 04:57:30
不过还是要感谢此文作者给出的很多有用的信息。
zneteng2020-12-14 15:41:25
教授们每月400大洋,那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