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愚2020-12-26 18:52:08

 

刻骨铭心的 “ 大包干 “ 细节记忆

作者:黄清水

 

黄清水, 1957 年生人,出身山东海阳农家, 1978 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山东大众日报社,做记者、办晚报、当研究所主任,一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2011 年 12 月因病去世。

 

101.jpg

 

英年去世的黄清水。

 

 

安徽小岗村农民签下分田到户的 “ 生死文书 ” ,被誉为揭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其实,与安徽毗连的河南农民 “ 政变 ” 、 “ 闹单干 ” 也颇为惊心动魄,笔者 28 年前在中原大地上见识到的一些大包干情景,至今回想起来还有些激情难抑,其中一些人和事刻骨铭心,值得回味和珍视。

 

县委秘书预言:

“ 大包干将席卷全国 

 

1981 年春节一过,我和一组人大新闻系同学被安排到河南日报实习。 月底,我和同学赵海啸来到了紧邻安徽的豫东沈丘县,本以为跟 “ 联产到劳 ” 相比没什么新鲜,准备蜻蜓点水一下走人。谁知刚走了几个公社,就被 “ 大包干 ” 后的 “ 世外桃源 ” 震撼了。

 

于是,我们决定留下来好好看看这 “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 幽灵,是如何震掉 “ 大锅饭 ” ,农民自己当家作主,吃上米饭白馍的。

 

102.jpg

 

黄清水(右 )与大学老师和同学。

 

我们很兴奋,马不停蹄近一个月走遍了沈丘大部分公社,每接触一次农民,就受到一次教育,深化一次认识。但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位县委新闻秘书,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他的名字叫张英俊。他本是受县委书记之命为我们协调上下,照顾我们生活的,但其实他对我们的影响和帮助最大。

 

饭后茶余闲聊,从他口中知道了沈丘紧邻着安徽的界首,民风受宋朝包公的影响很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发现两省 “ 三不管 ” 地带出现了 “ 分田单干 ” 的,并很快往其他公社蔓延,事情反映到县委,大院里形成两派,大家办公室里吵不完,到食堂里端着碗继续吵。但事实胜于雄辩,看到分田单干的农民 “ 两眼泪汪汪,心里喜得慌,一年不愁吃,二年卖余粮,三年国家快快盖粮仓 ” 的新气象,反对的声音逐渐偃旗息鼓。到 1980 年初大家基本统一到了吃饭第一、活命第一的 “ 实事求是 ” 硬道理上来。

 

县委书记沈发启说,只要农民能吃上饭,书记不当也值,上面怪罪下来我顶着。束缚洪水的闸门一开,一夜之间全县的地就分完了,有的公社干部形容 “ 变起来可真像 ‘ 政变 ’ ,快得出人意料。 ” 张英俊越说越激动,最后竟来了句 “ 不信你们看吧,大包干将来非席卷全国不可 ” 

 

103.jpg

 

黄清水(右 )与大学同学。

 

文件只提倡 “ 五定一奖,联产到劳 ” ,大包干更在 “ 不要 ” 的范围,怎么可能让分田单干 “ 席卷全国 ” ?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可张英俊解释说,首先这是人心所向,农民愿意干,你挡不住,你不让他干,他偷着干;其次,解放 30 年了农民还吃不饱饭,社会主义优越性在哪里?人民公社说起来好,但当不了饭吃; “ 分田单干 ” 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于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都好,符合当前农村情况和管理水平,这样的好事上面迟早会认识到的,会允许全国采用。

 

没想到在这样偏僻的地方还有这样有思想的干部!沈丘之行事过境迁,当年我们接触了上到周口地委书记、下到地头农民,包括北京到当地驻点的农业专家,大部分人和事如今早已模糊了,唯有张英俊这个名字和他的 “ 大包干将席卷全国 ” 的预言,虽历经近 30 年,在我记忆的底片上不曾褪色,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显示出他真知灼见的光辉。

 

公社书记

用报纸作 “ 护身符 

 

1981 年 月,我们转到河南与湖北交界的信阳地区,看到大别山深处一片片金黄待割的麦子,你能感受到和豫东一样的生机和活力。坐在下乡寂寞的吉普车里,我冷不丁冒出一个 “ 大包干了都 ‘ 各顾各 ’ ,集体、公共的事情怎么办 ” 的问题。这是在沈丘未及深究的问题,也是社会上存疑的地方。

 

104.jpg

 

黄清水(左)与大学老师和同学。

 

谁知我的问题刚出口,陪同我们的信阳县谭家河公社党委书记谢金辉竟一口气说出了 “ 四个统一 ” ,早有准备似的。他说大包干以后,村干部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需要做的工作更多了。比方,五保户要人管,路要人修,剩余劳力要找出路,山林和水利设施要建设维护等等,都需要干部牵头组织才能办好。

 

这么成型的工作理论和实践,出乎我的预料。我马上执笔写出消息,发回编辑部竟上了个头版头条!

 

我问谢金辉,这么复杂的新问题他为什么能这么成竹在胸,他说,现有的农村工作思路延续的基本还是人民公社 “ 六十条 ” ,分田单干只能偷着干。但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民逃荒要饭。

 

我说,实践证明大包干是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好办法,但文件上不允许,你这样 “ 胡搞 ” 不怕坐牢、戴个什么帽子吗?

 

105.jpg

 

黄清水(左 )与大学同学。

 

谁知谢金辉竟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