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2020-12-27 04:48:46

作者: 少年怒马

 

01

 

华山脚下,春雨斜织,道路泥泞。

 

杜甫一身旧青袍,右手拄着一根树枝,弓着腰,正在爬一个斜坡。

坡很长,一直伸向远方,尽头只有一丝昏暗的天色。

 

杜甫推一推斗笠,向天空瞄了一眼,比刚才更暗了。这里人烟稀少,他心里有些打鼓。

 

他记忆中的开元盛世,是“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人们生活富足,出门不用担心拦路抢劫。

 

当下就难说了。

 

安禄山的叛军已经逼近洛阳城,天下大乱,安享了150年太平的大唐子民,哪见过这世道,无不仓惶逃难,饿殍遍野。想到这里,杜甫花白的胡子抖动了一下。

 

越是乱世,友情越是珍贵。

他决心继续往前走,因为一个老朋友,就住在这条小路的尽头。

 

二十年前他曾来过一次,今天走在这路上,两边景色并无太大变化,这种熟悉的感觉,让他心里有了一丝暖意。

 

杜甫唯一担心的是这位老朋友,他会不会搬了家?过得是不是像他一样落魄?甚至,还在不在世……

他必须去看看。

 

关于这位老朋友,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我们只能从杜甫的诗里,得知他姓卫,在家族中排行老八。

 

卫八年轻时也曾三更灯火五更鸡,立志干一番大事。奈何世道沉沦,就做了一名处士,隐居山林,读书耕田。

 

此时的杜甫不会料到,千百年后,在他“光焰万丈长”的1400首诗集里,今天为朋友写的这首质朴的小诗,格外感人。

 

卫八处士也不会料到,他本该寂寂无闻的一生,将因为杜甫的到来而流传千年。

 

让我们记住这次会面的时间,安史之乱爆发四年后的759年,一个春日的黄昏。

 

这首诗,就叫《赠卫八处士》。

 

02

 

现代社会,即便通讯发达到朋友圈想删人,想退群,交通一日万里,我们仍然有一二朋友,相见却一直没机会。

 

古代可想而知,尤其战乱时期,亲友的一次分别,可能就是永别。

 

为什么送别诗一大堆呢?在一起的日子太珍贵了。就像杜甫说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可是今天,我们的老杜,竟然在黄昏时刻见到了老朋友,于是他上来就是一阵感叹: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参(shēn)指参星,现在的猎户座,方位在西;商是商星,现在叫天蝎座,方位在东。两个星座一个升起另一个落下,一个在天亮,一个在黑夜,永世不能相见。

 

杜甫是说,人生就像参商二星,见一面太难了。今天到底是个什么日子啊!咱俩竟然见着了。

 

就像是浩瀚而冰冷的夜空,两颗遥远而孤独的星,突然化身流星,冲向地球,掠过华山之巅,在这间茅舍里相遇。

一切平息下来,化作摇曳的烛光。

 

世界温暖了。

 

然后,诗圣跟我们普通人一样,见到多年未谋面的老朋友,先惊讶于对方的外貌变化,也一定会提起共同的老友。

 

杜甫继续写道: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杜甫是非常重情义的人,见卫八之前,他已经拜访了一些老朋友,可惜一半都已去世,他很悲伤,心如火焚。

 

庆幸的是卫八还健在,所以老杜既兴奋又感慨,谁能想到,二十年后我居然又到了你家。

 

二十年会改变什么呢?

当年的单身狗小卫,已经变成老卫了,孩子好几个。二十年前,杜甫二十八岁,正好是写《望岳》的年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热血还在年轻的身体里翻腾。

 

可以想象,当时的开元盛世,两个年轻人是何等雄心,何等快意,他们坚信自己是后浪,也立过乘风破浪的flag。

焉知二十年后,却被拍在沙滩上,匍匐,无声,最后化作泡沫。

 

当然这是后话。此时,四十八岁的杜甫是愉悦的,卫八一家也很高兴,对这个到访的故人格外热情: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父执是父亲的好友。卫八的孩子们,很尊敬这个落魄的叔叔,问杜甫的近况。话音未落,卫八又招呼儿子们赶紧拿酒去。

 

请注意,杜甫的语言非常精练。孩子们“问他来何方”,杜甫一定是说了,但他没有写进诗里,直接跨过去了,“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二十年啊,杜甫经历了多少事情,但他只字不提。

 

这是友情的诗,君子之交的诗,专门为卫八这位老朋友写的诗。这个相遇的雨夜,杜甫一如既往,心里没有自己,只有朋友。

 

同样的场景,我们可以拿白居易做个对比。

 

白居易一生仰慕杜甫,拼命学杜甫,继承老杜衣钵,开创大名鼎鼎的《新乐府》,但杜诗的精炼他没学到家。

 

比如刚刚说的这四句,是个对话场景,白居易在《琵琶行》里也遇到过:

 

《琵琶行》前半部分写琵琶女的音乐多么动人,遭遇多么不幸,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收尾。

 

如果后半部分,从“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开始直接跟上,全诗会干净利索,紧凑精炼。

 

可老白偏不。他非要在中间给自己加一段戏:“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吧啦吧啦,絮絮叨叨。

 

感兴趣的可以去看,这段很多余,至少是可以压缩的。

 

杜甫就不这么写,自己的经历不重要,跟老朋友相聚才重要。

 

他接着写道: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间:[jiàn],掺杂。

屋内准备酒,屋外准备吃的。这时天已经黑了,雨还在下,卫八家人剪了韭菜,蒸了黄粱饭,这是掺杂了黄米的杂粮饭。

 

饭菜如此简单,可见卫八家很清贫。然而,这或许是他们拿得出的最好的食物。

 

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聊这二十年里的经历,杜甫的齐鲁之旅,科举落榜,与李白、高适的友谊,在长安做京漂时的“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自己小儿子的饿死......

 

当然,还可能会聊到杨贵妃兄妹们的熊掌鹿唇、骆驼肉和水晶盘,只是吃这些的权贵们,都随着马嵬坡事变一起埋入黄土了。

 

这些不忍卒读的经历,令卫八感慨万分,他不知该怎样安慰这个远道而来的落魄故人,只能一杯接一杯劝酒,连碰十杯。

 

可是他们都很清醒: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故意”是故交的情意。杜甫情深意长,几乎每首写朋友的诗,都不忘表达情感,永远记得对方的好,哪怕这个好只是一餐黄粱几杯浊酒。

 

快乐是短暂的。诗的结尾,杜甫回过神,明天分别后又要远隔山岳,世事难料,不知道我们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见一面。

 

03

 

杜甫的情感世界,博爱、深情这些词都不能尽道,甚至梁启超说的“情圣”,我觉得都无法描述。我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它,但一直没有找到。

 

只能打个比方吧,或许不太恰当:

杜甫对世界、对亲朋、对陌生人的情感,就像贾宝玉对女孩们的呵护、怜悯和包容,那种情感力是常人无法理解的,所以大家说他们呆傻、迂腐。

 

这样的情感力,能捕捉到很细微的人生世事的变化,像通灵一般,有预感。

 

你看杜甫安史之乱前的很多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完全是大厦将倾前的前奏。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也是同样的谶语和预言。

 

这顿饭后,二人分开。当年冬天,杜甫为了避难开始成都之行,一直到十年后客死他乡,他与卫八终究未能再见上一面。

 

发现没有,杜甫是“晚节渐于诗律细”,四十八岁时,诗歌早已炉火纯青。

 

但在这首诗里,没有技法,没有煽情,不炫文采,也没有大事件,通篇文字就像那顿韭菜黄粱饭一样简朴,但能把人看哭。

 

当然,少年人无感是正常的,杜甫的诗,需要年龄打底。

 

明朝一个叫钟惺的大咖,评论这首诗,是“如道家常,欲歌欲哭”,又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这就是杜甫。无招胜有招,情感到了,一碗白开水也能把你喝哭。

 

千载之下,不知道杜甫和卫八后来会怎么想起对方,卫八的孩子们老年以后,会怎么给下一代讲述这次会面。

 

但我一直觉得,远在成都的杜甫,一天比一天潦倒的杜甫,一定会在某个春天的雨夜,想起这顿春韭黄粱饭。

 

他甚至还给卫八写过信,诉说自己在巴蜀的境遇,并相约战乱结束后回到洛阳,再次“重上君子堂”。

 

如果真有这封信,我觉得李商隐已经替他写了,就是《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清溢2020-12-27 14:18:21
好文。质朴、真诚,温暖人心。
KnowAll2020-12-27 17:54:47
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