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彭德怀司令员“西顶东放”的作战部署,副司令韩先楚负责西线防御作战。
用那支部队在西线汉江进行防御作战,彭德怀与韩先楚意见不一致。
韩先楚想带老牌主力三十九军去,彭德怀想让由国民党军队改编而来的五十军去。
透过屏幕,大家可以看到彭总说出这个决定时,志愿军司令部其他领导诧异的表情。
具体负责西线作战指挥的韩先楚直接表达了他的担忧,劝彭总再考虑下。
彭德怀力排众议,坚持上五十军上。
之所以将事关全军安危的汉江交给一支由原国民党军队改编而来的五十军,彭总自有他的道理。
彭总认为,五十军是志愿军中最好的防御部队,他们在禹王山战役中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
时间回拨到十三年前。
1938年4月,徐州会战第二阶段,禹王山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
进攻一方,是刚刚在台儿庄被中国军队重创,急于报复的矶谷、板垣师团。
防御一方,是长途跋涉赶到战场,没有经过休整即投入战斗的滇军第六十军,也就是志愿军第五十军的前身。
日军大本营陆拟定的作战计划是:集中30万兵力,沿津浦线南北对进包围徐州,歼灭中国第五战区主力部队。
作战前期,经过六昼夜血战,六十军把日军牢牢挡在了台儿庄东部地区。
眼见进攻受挫,日军决定改变主攻方向,企图绕过台儿庄,攻占禹王山,直取徐州。 *****
徐州会战日军进攻示意图 *****
禹王山,位于苏鲁交界,西控运河,北临台儿庄,是台儿庄一带的制高点。
禹王山一旦失守,不仅六十全军的阵地将完全暴露在日军的炮火之下,徐州也将面临日军直接的威胁。
显然,双方的指挥官都认识到了禹王山的价值。
4月26日夜,六十军一八四师师长张冲,接到了军长卢汉的命令:留一个团坚守台儿庄,其余主力进驻禹王山组织防御。
军令如山,一〇八六团团长杨洪元、一〇八七团团长王开宇、一〇八五团团长曾泽生等先后率部直奔禹王山。
是的,您没看错,滇军一〇八五团团长,就是后来的志愿军第五十军军长,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曾泽生将军。 *****
工作中的曾泽生将军 *****
虽然一八四师反应迅速,但还是比日军慢了半拍。
4月27日,当张冲率部赶到禹王山山下时,山顶已被日军一个大队抢先占领。
战略要地,不容有失,张冲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禹王山。
山顶的日军发现了我方的举动,连续发射了数十枚烟幕弹。
瞬时间,我方阵地前浓烟滚滚,官兵们视线受阻,进攻队形开始凌乱。
山顶的日军趁机向山下发起反击,企图歼灭我进攻的部队。
危急时刻,战场上突然来了一阵风。
这阵风不是日军的“神风”,而是一股自我方刮向山顶的风!
日军释放的浓烟,被这阵风刮回到自己面前了。
这下,轮到日军视线受阻,队形凌乱了。
机不可失,张冲马上率人向山顶发起猛攻。
自食其果的日军抵挡不住,禹王山回到一八四师手中。 *****
反映禹王山战役的艺术作品 *****
夺是夺回来了,下面就该研究怎么守住的问题了。
一八四师按战前部署,迅速在禹王山展开了兵力:
一〇八七团守卫禹王山前沿阵地;
一〇八五团守卫西北侧翼;
一〇八六团守卫东北端突出部位;
三个团互为犄角,相互呼应。
为了守住禹王山,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官的张冲向全师下达了两道命令:
第一,战斗中,如果身体前面中弹受伤,给予表彰奖励;如果身体后面中弹受伤,就要接受处罚。
这条命令既符合战场的实际,也符合这支军队的传统。
这支军队来自云南,云南当地的少数民族自古就有就有这样的传统。 *****
当时的报纸对六十军的报道 *****
第二,师、旅、团、营、连各指挥部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一百米。
这条命令就有点违反常规了。
问过我家那位据说懂点战术的人,他的回答是:
这是违反条令的,各级指挥所之间距离如此之近,很容易被敌人一锅端,整个指挥体系也就瘫痪了。
合不合理,这个我不清楚。
但是,通过这个命令,张冲师长让一八四师全体官兵看到了自己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
班、排、连、营、团、旅、师,我们都没有退路了,禹王山就是我们的死地。
张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张冲的师部就设置在日军主攻方向上西南山坡上,整个作战中始终坚守在一线,与部属同生死,共进退;
张冲的外甥、一〇八五团三营营长何起龙被张冲派到了禹王山主峰阵地;
张冲的侄子、特务连班长张镇东及随身警卫员也被张冲派到了前沿阵地。 *****
影视作品中的滇军将领形象 *****
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整个一八四师在师长张冲的率领下在禹王山与日军展开了血战。
4月28日,禹王山主阵地阻击战打响。
日军一个大队在坦克、骑兵配合下向我方阵地反复发起自杀性进攻,一度占领了禹王山主峰。
为夺回阵地,第五四四旅旅长王炳章亲率士兵发起反冲锋,胸部被敌子弹打穿后,仍坚持指挥战斗,直至夺回阵地;
张冲的外甥营长何起龙、侄子班长张镇东及警卫员在此次战斗中均壮烈牺牲。 *****
抗战中的中国军队 *****
4月30日晨,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日军再次向禹王山发起猛攻,一线阵地多处被突破,山顶再次被敌人占领。
五四三旅一〇八六团三营三连连长李佐奉命组织敢死队,夺回阵地。
这个李佐,就是十三年后协助曾泽生军长指挥汉江保卫战的志愿军五十军司令部李副参谋长。
李佐亲率第三排发起冲锋,刚冲过山顶,两个班的战士已全部牺牲;
李佐又把第二排投入战斗,也大部牺牲,但终于夺回山头阵地。
为夺回阵地,日军集中10余门重炮,向三连阵地狂轰滥炸,将三连射击掩体全部摧毁。
来不及修复工事的三连不得不以战友遗体为掩体,以猛烈的火力回击日军的进攻。
残酷的战斗每天都在继续,牺牲的人员每天都在增加。
由于牺牲的人数太多,阵地后方的数十亩麦田里,埋满了阵亡将士的遗体,新阵亡者已无地可埋。
血战至5月18日,六十军接到了转移的命令,撤出禹王山。 *****
禹王山战役纪念馆浮雕 *****
从4月中旬至5月中旬,滇军六十军以血肉之躯与敌机械化部队艰苦奋战了将近一个月。
战后统计,六十军共投入作战35123人,伤亡18844人,击毙日军一万二千多人。
禹王山一役,六十军成功的掩护了国民党数十万主力部队实施了抗战史上最大规模的战略转移,为部署“武汉保卫战”赢得了近一个月的宝贵时间。
也正是十三年前的这场血战,坚定了彭老总把保卫汉江的重任交给五十军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