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tai2021-02-23 01:53:20

1977年恢复高考,是中国当代史上一次重大转折。改变的不仅是当年40万名年轻学子的命运,整个国家的命运也悄然发生着改变。恢复高考,标志着国家将知识和人才确立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今天,回望历史转折处这一深情瞬间,我们看到了中国向前迈进的步伐--这是整个时代的呼声。

1

突然成了邓小平的客人

1977年暑假,中国科技大学助教温元凯从安徽合肥回上海度假。一天,传达室大爷神秘地告诉他:有一封中央办公厅电报。温元凯一听很奇怪:我一个小小助教,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有什么关系?

电报通知他到北京开会。

8月3日,在机场迎接温元凯的是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刘道玉。他告诉了温元凯一个更加振奋的消息:“座谈会是应刚刚复出的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要求召集的国务院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召开,开4天,8日结束。邓小平要听大家意见,你做好准备,要踊跃发言。”

2

教授检讨 小平皱眉

第一次住进北京饭店。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温元凯有点不敢相信似的。拿到会议资料,打开名册,更是大吃一惊。名单上都是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和权威教授。有北大校长、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清华大学校长何东昌,南开大学校长、化学界老前辈杨石先,复旦大学副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还有吉林大学副校长、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中国医科院院长黄家驷,中国农科院院长金善宝,以及中国科学院著名物理学家、核弹之父钱三强、生物学家童第周、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等等。参会代表多为六七十岁的老专家,年龄最大的是82岁的杨石先。在功勋显赫的前辈面前,31岁的年轻助教温元凯诚惶诚恐。

“后来才知道,是方毅推荐我参加座谈会的。” 当时,温元凯在化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崭露头角,但也受到了压制。1977年4月,他给当时担任中科院院长的方毅写信,讲述自己的科研经历和苦衷。5月,方毅的回信同时寄给了他本人和中科大党委。

▲1977年8月4日早晨,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中断11年的高考制度。

温元凯清晰记得,那天邓小平穿了一身军装。这是邓小平复出后第一次公开参加的重要活动。邓小平说:科技、教育已经荒芜一片,他要先管科技和教育,给大家当后勤部长,“你们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尽管提出来”。当时“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左”的思潮还很猖獗,33位代表面面相觑,没人敢发言。再三动员后,大家推举年纪最长的人发言。“我记得第一个发言的是杨石先教授,他一开口就检讨自己资产阶级世界观没有改造好,一定要好好改造,下工厂,下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7年教育工作座谈会后的合影,邓小平右侧为刘西尧,左侧为方毅。

“我观察邓小平反应,发现他老皱眉头。”温元凯回忆说:听完杨石先检讨后,邓小平要大家畅所欲言。接着发言的是苏步青,他总算发了一点牢骚,说自己手下原来有“十八条罗汉”(助手和博士),现在被下放得一个都不剩。邓小平马上就讲,要给苏老配备助手。中途休息时,会议组织者鼓励温元凯等一些比较年轻的人大胆发言,暴露问题,反映问题。

3

温元凯,取了你四分之三

温元凯说,我是小人物,在座的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和师长,所以还是没有敢举手发言--当然,我肚子里有很多话要讲。记得是一个下午,我利用插话的机会,说我有话要补充。邓小平说可以。

▲温元凯,时为中国科技大学助教

温元凯提出了十六个字高考方案:“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没想到邓小平听完后当场讲:“温元凯,取了你四分之三。”大家都一愣,什么叫四分之三?邓小平说,第二句“领导批准”可以拿掉,考大学是每个人的权利,不需要领导批准。“我当时胆很小,不敢讲不要领导批准,听他这么一说,大家更高兴了。”温元凯回忆说。

据中国科学院档案中的科教座谈会原始记录显示,温元凯十六字高考建议,是在邓小平拍板后提出的。

4

查全性痛陈时弊,邓小平一锤定音

座谈会上,有一个人最先提出了恢复高考制度的建议。他就是著名电化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导、中科院院士查全性。

▲查全性,时为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查全性回忆说,会议前两天,所有与会学者一直表现得非常拘谨,只敢谈一些不涉及敏感的小问题。8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党委负责人忧虑地说,现在清华的新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有小学水平,还得补习中学课程。邓小平插话道:那就干脆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还叫什么大学!

这席话令在座的武汉大学化学系52岁副教授查全性感同身受,他在笔记本上写了个大纲,激动地站起来,慷慨陈词,痛陈招生制度之弊端:“当前新生质量没有保证,主要矛盾还是在招生制度,不是没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现行制度招不到合格的人才。一些热爱科学、有前途的青年选不上来,一些不想读书、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占据了招生名额……”

▲査全性

查全性一言既出,举座惊讶。就在这次座谈会召开前夕,当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会已经开过,招生办法依然沿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十六字方针。招生文件也在座谈会召开当天送到邓小平手中。1977年按照老办法招生几乎已成定局。

没想到,邓小平听完后,向查全性点点头,然后环视四座问:“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意见?”时任教育部部长刘西尧,数学家吴文俊、化学家王大珩等都表示,赞同查全性意见。“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今年就恢复高考。”邓小平略一沉吟,一锤定音。

“邓小平做了决定后,我们所有代表,包括人民大会堂端水的女孩子都情不自禁站起来,整整鼓掌了五分钟。”温元凯说。

5

中断11年高考正式恢复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这标志着中断了11年的中国高考制度正式恢复。

▲刘西尧送呈邓小平关于恢复高考的审阅件及邓小平向华国锋所提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批准的建议。

 

▲人民日报发文报道

积压了整整11年的考生一起拥进考场,印考卷的纸张和经费成了两大难题。当时全国上下所有物资都要凭票供应。中央决定每个考生收5毛钱,其余全部经费由国家负担;决定借调印《毛泽东选集》第5卷的纸印高考试卷。

58.jpg

▲1977年12月11日,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精神抖擞迈入考场。

▲考场气氛肃静,秩序井然

恢复高考的冬夏两季,全国有1160万人参加考试,是迄今为止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考试。当年全国共需招40.1万名大学生,录取比例是29:1。

▲1977年的招生对象为工人、农民、知青、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30周岁,婚否不限。图为1978年春,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

▲1978年2月,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图为清华大学1977级的学生在课堂上。

关闭了11年的泱泱大国的高考考场终于再次敞开了大门,一个可以通过公平考试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又回到了亿万民众的中间。

恢复高考是“文革”过后拨乱反正的第一个重大事件。查全性因与刘道玉为同事而被提名参加科教座谈会具有偶然性,邓小平同志及时地拍板也可以视为一个偶然性的事件。但联系这一事件的前后关联可知,恢复高考在当时是势所必然的。俄国思想家普列汉诺夫在《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中曾说,“个人往往能对社会命运发生重大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是由社会内部结构及其对其他社会的关系决定的”,指出这种必然性并不否定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反观现时我国教育和科技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如应试教育、教育行政化和产业化、学术腐败、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迟缓等等,虽然大家对症结洞若观火,但长期得不到解决,正是亟待有魄力的决断。对比之下,邓小平当年果断拍板何等可贵!

Who_Who2021-02-23 03:01:57
当时大街小巷,厂矿、学校、机关、部队都挂谁的像,电匣子采访考生都说感谢谁。为什么,后来有些人就改口了呢?
BeagleDog2021-02-23 03:03:17
最后一张照片是和倒数第二张照片一样的。能不能再重新贴一个?
零不是数2021-02-23 03:12:21
77级入学后过了一两周又增收了一些大龄的学生,三十二,三岁的。我们班添了三位。
老生常谈122021-02-23 03:15:42
过了2个月,不是2周。
Who_Who2021-02-23 03:19:39
比这次重要会议更重要的全国教育大会,谁出席了。
BeagleDog2021-02-23 03:20:47
我们学校老高二老高三的一开始就和大家一起入学的。不过后来我们系扩招了一个走读班,年龄偏大的多一些,第二个学期就住校了。
立竿见影-12021-02-23 05:06:35
到了10 月中旬才正式宣布,但其实各省的“复习大纲”在九月中旬已开始流传。 我在很偏僻的乡里,在那年的十月一号看到了复习大纲
零不是数2021-02-23 13:07:51
我可能记错了时间。不过三位老大哥都不是走读。其实班里最大的是第一批的一位大姐,孩子都上小学了。
yuntai2021-02-23 13:52:23
您老一上来就“谁,谁”的,可那些跟本文说的有什么关系呢?挂像怎么了,出席怎么了?
老生常谈122021-02-23 17:04:45
请相信我。
dudaan2021-02-23 17:43:25
我们班添了十来位,年龄有大有小
空城之主2021-02-23 21:55:18
8月9号会议结束,10月3号教育部拟出方案,当天邓小平上报申请,10月16日才有华主席批准,10月17日见报。
华府采菊人2021-02-24 00:32:52
如果一直不恢复高考, 坚持四十多年“工农兵学员上管改大学”, 肯定是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