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台伊始,大笔一挥就是行政命令17道。其中很引人瞩目的就有《关于防止和打击基于性别认同或性取向的歧视的行政命令》,这个以防止和打击性别歧视的行政令再一次把男女同厕摆上了热门话题。“男女同厕”?怎么可以这样!对于受中国儒家文化熏陶的老一代华人而言,实在不中听也不受用。本老太算一个。
不过,静心细想,这事中国早就有。本老太就经历过。非常地不堪回首。
最近的一次就发生在2002或者2003年的夏天,时隔差不多10年,我又去了大兴安岭林区,去了漠河去了北极村,特别是去了尚未正式开放的南瓮河湿地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岛状林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一路上都是兴致勃勃,直到那一天。
大兴安岭地区是政企合一的体制。大兴安岭行署专员也是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局长,到基层,林业局也是区镇。记不得是哪一个区(林业局)了。中午我们在那里落脚午餐。最大的酒店是刚刚建成的,里面装潢簇新,似乎味道还没有完全散尽。走了一上午,进去不久我就去找卫生间。在一个拐角处发现了“WC”的标志,可是没有分男女,我站在门口犹疑不决。过来一个服务员说:不分男女的,进去把自己的门锁上就行。我进去一看,只有两个小门,中间用板子隔开,高不见人头,可下面大概30厘米左右空档是互通的!可是内急啊!好在那一刻空无一人,我想自己速战速决,快进快出就好。于是迈上一个台阶进去了。没料到这时急那时快,我这边刚蹲下去,半截儿,“哐当”一声,那边来人了,而且一定是个男的!这个尴尬啊,啥叫进退不得,屏住呼吸,读秒如年!慌里慌张站起来,手机掉地了,从下面的空档直接摔到隔壁!那还是一个摩托罗拉掌中宝呢,不能只要面子不要贵重的手机吧?还好,总算碰上不财迷的一个绅士,一只手把手机推了过来。我说了一声“谢谢”。可是不敢出那个小门。觉得无法面对,多尴尬啊。只好站在那里,等对方走出他的“露天小屋”。一直邓到哗啦哗啦洗手的声音、咳嗽吐痰的声音、脚步的声音统统消失,才长出一口气,走了出来!
回到饭桌,朋友们说,以为你在那面旅游呢,怎么这么久?我将刚刚发生的事情陈述一遍,大家这个乐啊。。。。提起来就乐,乐了好几年。
其实再往前数,文革大串联时候,在河北一带农村上厕所,男女看似分开,两个门进去,但是里面只用土坯垒了一个半人高的土墙,蹲下去看不见,站起来就能对望,打招呼聊天很方便哈!
中国的男女同厕归根结底是因为贫穷因为落后,不仅农村,城市厕所虽然男女分开,可是进去脱下裤子一蹲一长排;就连洗澡也是光不出溜一大塘子。这些年有钱太快了,可是文明教养跟不上,如厕的习惯还是照旧。否则,富丽堂皇酒店都盖了,就差厕所那堵墙的钱吗?
如今欧美国家纷纷返璞归真,要搞男女同厕,反对“性别歧视”,看上去维护了少数群体,却罔顾更多人的尊严,不免令人感到些许虚伪。
贫穷落后让人顾不上文明顾不上礼貌顾不上个人隐私个人尊严,那一幕留给人的是一声叹息。可今天,要大张旗鼓重返同厕年代,这是要重演一出《时光倒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