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蒋校长很认真研读了发表于1936年12月的《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一文,他在接下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就不会那么战略被动,他也会更明确自己应该干些什么,而不是任何事情都要插一手。
《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直接指明了统筹全局者的主要任务:指挥全局的人,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照顾部队和兵团的组成问题,照顾两个战役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各个作战阶段的关系问题,照顾我方和敌方全部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次要的问题,那就难免要吃亏了。
任何一级的指挥者,都应该把自己注意力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问题或动作上。
对照此原则,蒋校长几乎全部没有做到,他关注的次要问题太多了,他直接命令空军去轰炸长江中的日舰,他撤离南京时还下手令要求宋希濂找火车头堵塞日军攻击的道路等等。这种情况下,他如何能照顾好全局呢?
关于怎么打仗,《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说的更为透彻: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转移时反对逃跑主义,反对战役的持久战和战略的速决战,承认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的速决战,反对固定作战和阵地战,承认运动战,反对击溃战,承认歼灭战。
对照上面,就知道蒋校长及国民党军队的历次会战,基本全都整错了,效果很差也就不难理解了。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