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rina20052021-04-03 14:08:20

老舍与诺贝尔奖传言的真相揭秘

朱安远

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中心  北京  100070

  要:随着1968年度诺文奖提名资料的解密,与沸沸扬扬的“老舍和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传言大相径庭,1960年代的候选人中根本就没有任何中国作家(包括老舍)的踪影。因获取诺奖提名是被诺委会评议并进而赢得诺奖的前提和必由之路,老舍终生未获诺奖提名已成定论,鉴此可确证老舍与诺奖的传言是彻头彻尾、不折不扣的谣言,这段历史公案终于大白于天下。该谣言在中国大陆传播之广、影响之大和历时之久,实属罕见,期间微弱的质疑声也被喧嚣的谣言合唱声所淹没,这一事件在中外影响恶劣,其流毒仍有待被彻底肃清。同时论及了日裔和华裔诺文奖得主概况以及中国和日本作家获诺文奖提名情况。

关键词:诺贝尔奖学(诺学);诺贝尔文学奖(诺文奖);文学奖诺贝尔委员会(文诺委);诺文奖提名;诺奖官网提名数据库;短名单;老舍;川端康成

Revealing the Hearsay between Lao She and Nobel Prize

ZHU An-yuan

(Marketing & Sales Center,Beijing AriTime Intelligent Control Co.,Ltd.,Beijing 100070,China)

Abstract: The declassification of nomination for 1968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hearsay which said Lao She lost the Nobel prize. Actually, there were no Chinese writers among the nominees in the 1960s, so the truth is Lao She has never been nominated for a Nobel prize. Because being nominated is the only way to be appraised by the Nobel committee and then win the prize, this historical case can now finally be revealed to the world. It is rare that a rumor has been spread so widely, so much and so long. This rumor has had a bad impac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ts poison has to be eliminated. This paper also mentioned overview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winners and the nominations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writers for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Key Words: the study of Nobel prizes,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the Nobel committee for literature,nomination for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nomination database of the Nobel prize official website,shortlist,Lao She,Yasunari Kawabata

  1. 老舍与诺奖的传言业已确证是谣言

关于中国小说家和剧作家老舍(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后更名为舒舍予,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笔名“老舍”,1899.02.03—1966.08.24)与诺奖的传言,在中国大陆有据可查的始作俑者是老舍问题研究专家宋永毅(笔名肖潇,1949.12.15上海—,祖籍浙江慈溪,后任职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在其专著《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年)[1]中《气节和风骨:一种古典人格美的完成》一节的描述,其中没有点名的“一项威望很高的国际性的文学奖”,不言自明理应是指诺贝尔文学奖。[2~3]稍早的1987年初从境外媒体已传入更为明确的说法:“老舍的儿子舒乙曾向笔者透露,一九六八年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是老舍,瑞典‘诺奖’评审委会已一致通过,后来查悉老舍己在文革开始自杀身亡才作罢论。”[4]此处的“笔者”彦火(即艾火,原名潘耀明,生于1948年2月)是香港知名作家,曾任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兼总经理。

正如温斯顿·丘吉尔(1953LI)所说“当真相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跑遍了全城。”女作家舒云的烂文《老舍为什么没领到诺贝尔文学奖》[5]流传甚广,该文胡乱演绎、随心臆想、漏洞百出、谣言众多,正所谓是“一篇胡诌文,满纸荒唐言”,笑料跌出,令人喷饭,[6~8]但它却对老舍与诺奖的传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影响广泛而恶劣。文献[9]P165对老舍与诺奖关系的描述几乎都是由谎言堆砌的,破绽百出,根本就不值一驳。

老舍先生独子舒乙先生因名利思想作怪而丧失基本的分析判断力,盲目采信道听途说、来路不明和捕风捉影的传言,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地向民众广泛传播老舍与诺奖的传闻,充当了名副其实的传谣主将和急先锋,[10~14]其家人胡絜青(育1子3女:长女舒济,独子舒乙,次女舒雨,幼女舒立)和舒济也涉案其中。[15~16]早在1991年4月,瑞典文学院马悦然院士(1924.06.06—2019.10.17 15:30pm,1985LSA05/12,1987LVA1297)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学时就证实1968年诺文奖本属老舍是“谣传”,[17]但影响甚微。面对舒乙等人不顾事实、铺天盖地、甚嚣尘上、愈演愈烈的意淫式传闻,马悦然曾发出震耳发聩般的怒吼“舒乙是个坏人!”,以十分严厉的口吻怒斥舒乙的所作所为,可惜收效仍不大。[18]

本来在1966年度诺文奖提名情况公布后就几乎可以断定老舍与诺奖的传言是谣言,但在诺奖提名史上,逝后不久仍被提名的特殊情况偶有发生,故1968年老舍被提名的情况(包括被恶意或恶作剧式提名)尚不能完全被排除,还无法获得“确证”。在诺文奖提名史上,曾发生过以化名自荐的闹剧,此提名函至今仍可在诺奖官网上查询到。随着1968年度诺文奖提名情况的解密,可以确凿无疑地确认老舍与诺奖的传闻是毫无事实依据的,谣言不攻自破。老舍终生未曾获得过诺文奖提名,何来竞争1966年或1968年诺文奖?!这些说法只能是痴人说梦,故所有有关老舍与诺奖的传言必定是谣言无疑,舒乙等人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式的“美好希冀”已彻底破灭,历经30多年,此事现总算尘埃落定、水落石出了。所谓毛泽东曾获1968年度(或1969年度)诺文奖提名,显然也是谣言(文献[19]P73引用了文献[20]Pxxv中错误的信息)。

为了与日本当时的高速发展相呼应,1968年瑞典文学院一开始就想从日本作家中寻找一位最合适的获奖者,为此他们从侧面征询了3位日本文学专家的意见:基于“当代还在写作的日本作家中,谁最好?谁最了不起?”问题的询答,美国哈佛大学日本文学教授希贝特(Howard Scott Hibbett,1920.07.27—2019.03.13,号称“日本通”)的答案是谷崎润一郎(逝于1965年)和川端康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日本文学教授唐纳德·金(Donald Lawrence Keene,1922.06.06纽约—2019.02.24东京,可采用日文写日本文学史)的答案是三岛由纪夫和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和文艺评论家伊藤整(Sei/Hitoshi Itō,1905.01.16—1969.11.15)则只推荐了川端康成。最终,最能代表日本的作家川端康成顺利当选,川端康成荣获诺文奖是日本当代文学正式走进西方世界的标志性重大事件。[21]根据唐纳德·金的说法,是一位丹麦小说家促成1968年诺文奖授予川端康成而不是三岛由纪夫。[22]所谓老舍的“插曲”是荒诞不经的无稽之谈,根本就站不住脚。

迟至2017年,堂堂博士论文(攻读现当代文学专业)仍在大肆传播老舍与诺奖的谣言。[23]文献[24]则将老舍与诺奖的谣言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沉寂一时的烂渣又起,拾人牙慧,全文信口雌黄、肆意编造、无中生有、错漏成堆,咄咄怪事,令人震惊。笔者现批驳评析如下:①“1945年诺贝尔文学奖已拟定授予法国诗人、戏剧家保尔·瓦莱里,然而,未及公布,保尔·瓦莱里却因病去世。按诺贝尔文学奖规定:不授予故去的人。评委会只得重新选举。有人提名畅销书《骆驼祥子》,评委阅后给予一致好评,同时也有人提出:故事结尾过于简单唐突,与作品整体架构脱节。……译者违背原创本意,杜撰大团圆结局,虽迎合了西方人的心理和阅读习惯,却破坏了作品的故事结构、人物形象和主题,导致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法国象征派诗人、散文家和哲学家瓦莱里(Ambroise Paul Toussaint Jules Valéry,1871.10.30—1945.07.20)获诺文奖提名情况是27=6/1/2/1/4/4/1/2/1×3/3,12=1930~33/35~37/39/40/43~45。1945年瓦莱里获诺奖的呼声确实很高,瑞典文学院时任常务秘书厄斯特林院士(1919LSA13/06,1941—1964年出任常务秘书,1947—1970年出任文诺委主席)也推崇于他,[25]不幸他却在瑞典文学院未予表决前仙逝,尽管当时并未禁止向亡者追授诺奖[1961年10月12日达格·哈马舍尔德(1905.07.29—1961.09.18,1961PE)被追授当年诺和奖便是明证,实际上1974年起才有禁止向亡者追授诺奖的新规定[26~27]],但瑞典文学院还是不愿意选择“不受欢迎”的追授,最终于1945年11月15日(星期四)决定将当年诺文奖颁奖给智利女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1945LI)。老舍从未获得过诺文奖提名,枉谈什么被文诺委委员所关注和“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纯属胡说八道。诺文奖的颁奖权掌握在瑞典文学院全体院士手中,文诺委(抑或称评委会)只有推荐建议权而无最终决定权。②“1968年,老舍和《猫城记》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终评,在五个候选人投票中获第一名。这年,瑞典驻华大使受国内委托,在北京寻找老舍,却得知他已于1966年8月去世。按诺贝尔文学奖不颁逝者的规定,评委会只得重选,结果,奖项颁给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一派胡言,全都失实(当时死后追授并未被明确禁止),不值一驳。③“曾有人对老舍两次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提出质疑,因为按规定,所有评选细节和未公布的结果都须严格保密,不可能被公众所知。但据作家萧乾回忆,1951年,他去瑞典参加学术会议,从外国友人处得知:老舍确在1945年因译者擅改《骆驼祥子》结尾,落选诺贝尔文学奖。上世纪60年代,瑞典驻中国大使也曾证实:1968年,瑞典文学院委托他与老舍联系,通知评选结果。”所谓“萧乾回忆”和“瑞典驻中国大使证实”纯属子虚乌有,连“1951年萧乾去过瑞典”一事都高度存疑。[28]

日本小说家栗良平(原名伊藤贡,Kuri Ryōhei;くり りょうへい,1954年生于北海道砂川市)是中篇小说《一碗汤面》(译为《一碗阳春面》或《一碗清汤荞麦面》不妥,一杯のかけそば,1992)的作者,他也曾被误传是1968年诺文奖得主。[29]

  1. 1965—1968年度诺文奖提名和颁奖情况

1974年10月4日版《诺贝尔基金会章程》中规定,诺奖所有奖项的提名情况、评议过程和表决记录都予以严格保密,保密期为50年(决选过程中的更多细节则一直是永久保密的),1976年诺奖各颁奖机构才首次公布各自50多年以前的档案资料。笔者在文献[30~31]中论述了1901—1964年度诺物奖提名情况以及诺奖提名与中国的关联关系,1965—1968年度诺文奖提名情况见表1(特意增添1945年度诺文奖提名的相关数据供参考)。

1  1945/19651968年度诺文奖提名情况

年度

提名函总件数

入围总人次

入围总人数

首次入围人数

女性入围人数

诺文奖得主人数

诺奖官网公布日期

1945

23

1×15+2×1+3×2=23

18

4

41

32

1996年初

1965

1203

1×70+2×12+3×4+

4×1+5×1+6×1=121

894

19

85

96

2016.01.04

1966

997

1×56+2×7+3×6+4×3=100

72

10

38

109

2017.01.04

1967

11110

1×51+2×9+3×3+4×3+

5×2+6×1+8×1=114

70

1811

512

713

2018.01.09

1968

115

1×68+2×8+3×3+

4×1+6×3=115

83

21

414

815

2019.01.0216

 
龙剑2021-04-03 16:08:38
中国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高行健的《灵山》没人物,没情节,是一部不知所云莫名其妙的书。
白云蓝天2021-04-03 18:22:45
老舍的小说水平其实很低,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水平其实也很低,所以诺贝尔文学奖也是水奖。
白云蓝天2021-04-03 18:26:28
看了赛珍珠的《大地》,水平之低令人咋舌,居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日本大江健三郎写的小说几乎都是垃圾,也是文学奖获得者。
白云蓝天2021-04-03 18:39:22
《灵山》虽然写法独特,但至少知道作者想说什么,日本的大江的小说,才真正的不知所云,而且内容极为枯燥。
delta20202021-04-03 19:36:16
呵呵呵,初学围棋的人看九段下棋,也总说九段的水平很差。
白云蓝天2021-04-03 19:44:03
看得懂真正九段下棋的人,会看不懂一个垃圾棋手的棋?!
桂雨12021-04-03 23:05:05
同感,小说情节极其简单,像白开水,能获奖也许是因为异国风情的吸引力。
飯盛男2021-04-04 01:45:29
大江健三郎確実是很難讀。他得奨後還得意買了本他的一本小作、讀了一頁就讀不下去、原因是其運用的字語和平常日語距離太大
白云蓝天2021-04-04 04:32:14
中文版语言倒通顺的,也知道写的是什么,但内容极为枯燥,而且不知他要表达什么。
白云蓝天2021-04-04 04:37:06
故事很幼稚,根本反映不出中国的特点,有些情节荒谬不堪,比如描写大灾荒时,很多逃难的人倒毙,却竟有很多肥大的老鼠与人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