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菊兄谈到上海过去东,南,西,北火车站,勾起我对上海客运船码头的回忆。
首先,延安东路陆家嘴轮船摆渡码头大概是乘坐过人最多的,我至今记得父亲带我第一次乘摆渡船的惊喜,那时还没上小学。也经历了那次大雾锁江,万人拥挤,酿成大祸的事故。
客运码头,长江航运是主力,其中十六浦码头是主要停靠码头。近海地方,比如宁波,青岛,普陀山等,也基本从那上船。我的祖父和父亲当年从宁波乡下到上海,就是乘船到十六浦的。父亲生前多么希望杭州湾有大桥啊!现在大桥就从我父亲出生的地方慈溪过。
60年代崇明岛划归上海,开始建设,文革中,大批上海知情到岛上各农场务农,每月回上海休假几天,航运量极大,特别是节假日。我的太太当年如果夏天从崇明岛回上海,最希望刮台风停航,可以在上海家中多待几天。去崇明的船,当时是从吴淞码头出发,地方偏僻,公交车好像只有一条线,下车走到码头有很长一段路,对有行李的乘客实在是个挑战。现在大桥飞架,崇明成了上海人的后花园。
我1987年到日本去“扒分”,带的东西多,选择坐船,记得是鉴真轮,大阪和神户轮流停靠。当时上海国际客运几乎没有,码头在北外滩的公平路码头,这大概是上海第一个对外的进出口,护照上的边境盖章就是“上海”二个字,其它地方都是“上海虹桥”,“上海浦东”等。(记忆可能不对,也可能叫长阳路码头?)
知道还有一些小的客运码头,比如上海到苏州的船运,码头就是在上海苏州河中山路桥附近。希望知道的老上海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