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2021-07-15 21:30:24

 
毛主席的旗帜在年轻人的心中高高飘扬

(1) 年轻人悄然兴起了一种新风潮 *****

 

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正因为如此,中外反动势力万万没想到的一幕,已经悄然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此一幕就是,在中国年轻人中,悄然兴起了一种新风潮,让中年父辈们直呼看不懂,那就是,学《毛选》。 *****

 

一位老师对此印象尤为深刻,她说这帮玩二次元的孩子,现在都能引用《毛选》语句来造梗:不要把别人的猪说成自己的,不要把300斤的麦子报成400斤。(语出1958年11月郑州会议毛泽东的讲话。) *****

 

在电商平台,《毛选》旧书也已悄然成为热销商品。一向追新的年轻人,对这些封面陈旧纸张泛黄,甚至别人读过的《毛选》表现出浓厚兴趣,“我喜欢这种岁月的气息”,“读着上个主人标注过的书,我能感觉到他曾经热过的心”。甚至,1977年版的毛选第5卷,很多店家卖到脱销。 *****

 

据某出版社统计数据,自2015年起,5年间《毛选》销量逐年递增,2020年销量更比上一年翻了一倍。
                     *****

 


               
     *****

 

拥有一套8成新的《毛选》,是一件能让朋友圈称羡的事。也有人晒出了自己辛苦搜集、由三个版本拼起来的《毛选》。
                         *****

 

*****

 

                *****

 

在这件事上,还有人“求人不如求老”。有网友晒出来姥爷的《毛选》,在姥爷当年的勾划总结里,时隔40多年,他看到那个曾经的年轻人对《毛选》的热爱。 *****

 

书在手,读着走。他们有的是在校学生,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工作多年的公司职员、也有自由职业者。
                              *****

 

*****

 

                *****

 

在地铁里、在公交车里,在其他公共场合,他们手捧一本《毛选》,汲取一天的能量。
                             *****

 


                              *****

 

他们或者阅读电子书,更多的是阅读纸质书,并认真做了标注。
                        *****

 

*****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

 

                       *****

 

甚至一向喜欢自嘲为“学渣”的他们,开始借用工具或者手画《毛选》的思维导图,来加深自己对书本内容的认识。
                             *****

 

*****

 

                       *****

 

他们也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引用《毛选》语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观点,来为自己打气。
                     *****

 


                 

在微博上,#毛选共读小组#、#重读毛选#已经有100多万的参与度,有的人每天坚持分享毛选心得,有的人在阅读中,对“教员”的文字开始感同身受。
                              


              *****

 

在以二次元文化著称的B站上,朗读毛选的视频上过推荐首页。有的视频播放量轻松突破百万。而更让网友惊喜的是,这样的视频,弹幕没有关,评论没有关。听毛选,刷弹幕,成为他们读毛选的新姿势。
                           *****

 

*****

 

              *****

 

在朗读开始前的国际歌声中,满屏弹幕随之刷起。追求“个性”与“独立”的年轻人,在这样的“集体”氛围里,聆听“教员”的教诲。 *****

 

“教员”,是年轻人们对毛泽东的亲切代称。一方面源于青年毛泽东确实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员工作,另一方面源于年轻人自觉在他面前,是一个小学生。在网络,一声“教员”,就把那个身居高堂、正襟危坐的形象,变得像身边谆谆教诲的老师。 *****

 

                                                         *****

 

(2)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读起了《毛选》? *****

 

年轻人各有各的说法。但归根结底,是他们开始认真了。有人直言,“因为他是对的。他当年说的很多话,在近二三十年里,我们很多人都淡忘了,甚至怀疑了。如今回想他的话,发现又是正确的。他早就给人民指明了方向,只是我们自己迷失了。”
               *****

 


                            *****

 

更多的人是在这个年纪,面对纷繁的社会变化,陷入迷茫,这种迷茫进而带来无力感。而《毛选》,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逐渐被他们发现,被他们视为宝藏,成为他们重新审视世界的标尺和思想武器。
                           *****

 

*****

 

                       *****

 

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疫情,让国家陷于危难,除了众志成城艰难抗疫,还要面对国外泼来的污水。一直关注疫情动态的小刘坦承,当时的心情是疑惑的、灰暗的、悲观的。他说,偶然一次在B站刷到“教员”的一段讲话,让他的心一下定了下来。
                        *****

 

*****

 

                              
”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

 

也就是在那时,他产生了读《毛选》的想法。他说,他要让《毛选》里的思想,成为自己的思想。 *****

 

“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人”。《毛选》的普适性一直被年轻人们津津乐道,诸如: *****

 

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曾带着5本《毛泽东选集》进入丛林发动群众,5年后建立新政权就任总统;刚当选的美国总统拜登曾引用教员的“妇女能顶半边天”;英国财政大臣引用《毛主席语录》反驳对方观点;法国总统马克龙自称“我是毛主义者”...... *****

 

有趣的是,被多元文化浸染的他们读了《毛选》之后,有人读出了“奋斗”,有人读出了“团结”,还有人读出了“佛系解决方案”。

“我不买房, 不消费,不借贷,不结婚不生孩子,不给他培养下一代劳动力,他还怎么剥削?我就是要从我这一代,葬送资本主义的未来。”
                       *****

 


                          *****

 

马克思很早就在 《共产党宣言》 中指出: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 *****

 

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现在,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也产生了自身的掘墓人。中国年轻一代发誓要成为这种掘墓人。 *****

 

这一切,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证明了社会发展规律在发挥作用。 所以,正如马克思所在 《共产党宣言》 中所指出的: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

 

曾经,物欲横流,风口飞猪。这些即将进入社会,或者已经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发现,马列书里一天劳作15小时的无产者,在现代已经变成了焦虑的程序员,变成了奔波的业务员,变成了坐出腰椎病的编辑,变成了被公知轮番洗脑的受众,变成被灌输“996”福报论却不敢辞职的打工者。
                                  *****

 

*****

 

                    *****

 

于是,当福报厂的“风清扬”成为诸多年轻人跪舔的“爸爸”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清醒过来,并重新读起《毛选》,武装自己的头脑,开始自己思考。 *****

 

                                                                            *****

 

(3) “你曾经误会最深的一个历史人物是谁?” *****

 

在知乎,有一个拥有18854730 浏览量的问题:“你曾经误会最深的一个历史人物是谁?”在1352个回答里,大部分回答都指向了“教员”。 *****

 

甚至有的答主不用提及教员姓名,只写了5个字,就收到了26558人赞同。
                      *****

 

*****

 

                *****

 

更多的人,是在这个回答下打开心扉,自省曾经对他的误会: *****

 

“年少时,自以为看了几本书,听了几句其他人的评价,便以为,哦,这就是他。那时的自己,总以为喜欢他的人,都是可笑的,被洗脑的。然而随着自己慢慢踏入社会,慢慢被社会毒打,慢慢看了更多的历史资料。才发现,那个可笑又愚蠢的人,是自己。” *****

 

                              *****

 

*****

 

                     *****

 

在诸多自责幼稚、深情缅怀教员的回答里,有一个2.6万赞的回答,贴了教员各个时期的照片,最后一段话让很多人情绪失控,瞬间泪奔。
                       *****

 


                  *****

 

几十年前,他曾经饱含期望地写道,“六亿神州尽舜尧”,“遍地英雄下夕烟”。 *****

 

几十年前,他对年轻人充满信心与期望:“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

 

几十年后,万千青年重读《毛选》,追怀教员音容,人潮之中有一个声音响起,代他回应,引发网络上山呼海啸般的转发分享。 *****

 

“不必时时怀念我,也不要指望我回来,我离开以后,你们就是我。人民万岁!” *****

 

年轻人们说,他走了很久,可他终究要回家。 *****

 

年轻人们说,他一直记得我们,正如我们记得他。
                        *****

 

*****

 

                 *****

 

显然,现在年轻人已经不再误会毛主席了, 这表明,强加于毛主席的所谓“晚年错误”在年轻人的心目中已不复存在, 相反,年轻人已经充分认识到,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恰恰证明了毛主席晚年的理论和实践是完全正确的。 *****

 

                                                              *****

 

(4) 伟大的毛泽东主义正指引着年轻人前进的方向 *****

 

2020年12月26日,当全国人民轰轰烈烈纪念毛主席诞辰127周年的时候,一些西方媒体也曾经酸溜溜地报道说,中国的“毛泽东热”从来没有那么热过,中国人心中的民族主义情绪燃烧起来了! *****

 

现实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经过2020年红色中国抗疫斗争的现实教育,中国绝大多数年轻人都认识到了这样一个真理:中国公知吃着美国人的狗粮,曾经通过教科书、网络、媒体所传播的一切美化美国的东西,原来都是谎言:美国不美,美国不自由、不民主、不富强、没人权! *****

 

这是中国年轻人拥抱毛主席的一个重要原因。 *****

 

这说明,公知们和中外反动势力几十年的努力都白费了。当然,这并不奇怪。这是他们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必然结果。 *****

 

如今,中国人民对毛主席、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未来,感情更深了、更加拥护了、信心更足了。 *****

 

如今,中国年轻人越来越爱读《毛选》了,已经成了普遍现象,连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也都看到了这一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中国年轻人在地铁上、在图书馆、在走廊上读《毛选》的姿势——最帅、最美; 中国许多年轻人以拥有一套老版本的《毛选》为荣,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叛逆者》和高考作文题,让学习《毛选》的热潮更加火爆。 *****

 

如今, 中国年轻人爱读《毛选》,也是有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持的: 在2020年疫情之后,“毛选”这个关键词在百度中的搜索指数,竟然翻了三倍之多; 清华、北航的图书借阅排行榜,《毛选》高居榜首; 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上,朗读《毛选》的视频播放量轻松突破百万…… *****

 

中国是毛泽东主义的故乡,如今,伟大的毛泽东主义正在哺育着千千万万个年轻人茁壮成长,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 *****

 

如今, 中国年轻一代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情绪正在快速高涨,中国年轻人群体中的“毛泽东热”正在越来越热。 *****

 

如今, 毛主席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尤其在年轻人的心中高高飘扬。 *****

 

年轻人是中国的未来。 正因为如此,中国充满了希望,中华民族充满了希望!

走资派还在走2021-07-16 00:00:40
热爱毛主席,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把毛主席的指示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
Shortpump2021-07-16 00:51:52
这帮人送到农村劳改一年,让他们知道什么旗帜高高飘扬!
kai20022021-07-16 03:28:00
应该是扎根农村,不要回城。
hkzs2021-07-16 09:11:45
小时候憧憬过下乡插队,我对父母说,等我下乡的时候,农业机械化已经实现了,我只需要去开拖拉机就可以了。
华府采菊人2021-07-16 14:32:36
开几家要粮票才可以买饭的餐馆给他们
龙剑2021-07-16 15:47:18
想起文革中流行过的一首歌:‘老俩口学毛选’
华府采菊人2021-07-16 16:43:53
阶级敌人妄想来变天, 我们贫下中农一定要擦亮眼, 咱学习“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现在也有借什么什么为名, 行什么什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