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采菊人2021-07-17 22:29:34

一楼的两侧, 是厨房, 一边管楼上五家人, 一边管楼下的五家人。

一楼中间有四个厕位, 既不是老式的蹲坑也不是新式的抽水马桶,相当于“两结合”, 下面有如蹲坑式的长槽, 但地面上的部分则又是坐式。

一楼二楼的两边头, 是较大的“套间”,中间有个隔断, 中间三间就是单间了, 忘了具体各自多少平方米, 大概单间是15-16平方米, 套间23-24平方米。

我认识很多住日晖一村(二万户的一部分)的哥儿们,日晖一村1-50号是江南造船厂的职工宿舍,全是7级以上的老工人(其实大多也不到四十岁), 记忆中分房子时四个以上子女的可以分到边上的套间, 否则只能分到一间, 搬进去后再生孩子的, 哪怕生了十个八个, 一平方厘米都不会增加!

又好几个同学家都是六七个兄弟姊妹, 一般最小的一两个才是搬来后在日晖一村出生的,但有一个朋友, 比我大几岁, 他老爸是老七级半工人,他只有一个姐姐,所以他家住房条件几乎就是日晖一村最好的了, 四口人, 15-16平方!他姐姐大概在六十年代初就结婚,所以他家变成三口人啦!六十年代末, 这小子找对象, 这可是个非常好的条件啊!

其实这孙子并不想这么早结婚的, 他挺想再“白相”几年,可他老爸老妈怕他鬼混出事, 想着法子在他姐的帮助下, 把他匡进了婚姻中, 这不说了。一家四口, 老两口小两口,住一间房, 在上海属于乓乓响的住房条件了, 晚上拉个布帘, 齐活。

小子再想白相, 挡不住老婆一年两年连生倆娃!这可难了。

老妈原本就经常去姐姐家帮忙带孩子, 这一家伙就permenant了, 这二楼角落里呢, 有个约两平方米的箱子间, 工各家放点一时用不着的东西, 此刻, 老爸恬着脸给各家说好话, 当然也得给些好处, 大家同意他家放一张行军床(上海人家很多都有这么一张行军帆布床的),晚上爬进去睡一睡。

他跑房管部门申请增配房子,答复简单得很,NO! 你家15-16平方, 户籍六口人, 人均超过增配房子的2.5平方米!

搞得他很郁闷,也没辙呀, 好在家里经济条件不错,老爸退休前的一百一十块左右, 七折退休还有近八十块,小夫妻和广大青年朋友脚碰脚的差不多, 他不但不需要赡养父母, 还可以得到老爸的帮补。

这小子之所以还在外面白相相, 一则喜欢, 二则回家太挤, 他自己老对别人说“册那, 回去老呒劲, 屋里小来兮, 小赤佬一哭一叫, 老婆就要喊我帮忙了, 烦死了”》

 

08622021-07-17 23:17:17
回忆历史,比较优劣,要从当时的现实出发才能以理服人,当时的工人新村是时代的产物,比较工人居住的滚地龙
上海大男人2021-07-17 23:18:46
补充一张70年代鞍山六村的平面图
华府采菊人2021-07-17 23:25:12
老工人们兴高采烈地搬进日晖一村时, 得到的许诺是过几年你们可以搬进更好的房子啦!
华府采菊人2021-07-17 23:32:09
这是外走廊的“筒子楼”,一条长走廊,更老的外走廊房市有厨房没厕所, 公共厕所在楼梯口
上海大男人2021-07-17 23:34:06
是的,老天山新村这种房型较多。
海云之南2021-07-17 23:36:37
这是早期工人新村房子。即使如此小已经有了极大改善。70年代末,还有大批居民人均住房不到2平米。
chufang2021-07-17 23:59:09
那时候忙着挖防空洞,顾不得房子了。
BeagleDog2021-07-18 00:09:40
这种房在70年代相当不错了,有煤气,还有抽水马桶。
上海大男人2021-07-18 01:53:57
奇怪,在美国,很少看见合用厨房卫生间的民居。
方家胡同2021-07-18 02:04:58
没有当学生的经验?学生来美以后,生活清苦,合租现象十分普遍,不但合用厨房,合用厕所也在所难免。更别说冰箱,每个人都标上自己的名字
lthy2021-07-18 02:57:20
“火红的年代”里赵四海家住的宽敞,就他和老娘住两大间。
公鲨2021-07-18 03:50:12
控江新村的房子好像也差不多
上海大男人2021-07-18 04:43:08
您讲的对,那是做学生时的困难时期。
聂耳2021-07-18 12:46:54
咦,回忆历史如何比较也要与你统一思想?你说的是以偏盖全。上海在49年前住滚地龙的是极少数,而且他们大多不是工人!
花似鹿葱2021-07-18 13:31:45
哈军工最初盖的教师单身宿舍起点很高,房间木制地板,走廊水磨石,半截油墙,但是最后就成了家属筒子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