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蓝天2021-08-01 22:35:10

 

       鲁迅生前,朱安被当做空气般忽视,但生活是不成问题的。在京时,鲁迅有记账的习惯,临要南下,他特意留了一笔钱放在友人处,以备不时之需。鲁迅离开北京之后,每个月给西三条的家寄钱,足够让她们维持中上水平的生活,并且从不拖欠。

       鲁迅去世后,许广平要做的事,是留下他的遗作——编辑出版《鲁迅全集》。

将鲁迅遗作授权给许广平

       与此同时,鲁迅的北京好友常登周家门,跟鲁瑞商谈鲁迅的版权和版税事宜。鲁瑞对许广平扶助鲁迅、养育孙儿感激涕零;而朱安给许广平的首次直接通信,则是一封鲁迅遗作的授权委托书。

 

       不能避免的是经济问题。

 

       鲁瑞给许广平的信中曾有这么一句话:“白发老母,及黄口婴儿,皆累及于你……”言下之意是:媳妇,我往后的生活,就靠你了。尽管她还有两个儿子,但长子长媳的传统让她将媳妇当成了依靠。朱安呢,更是只能指望丈夫遗产继续过日子。

 

       从鲁迅去世到1938年初,鲁瑞和朱安的生活靠的不是近在迟尺的周作人(周作人还要抚养周建人断了关系的北京妻儿),而是远在天边的许广平,当然,她们吃的是鲁迅的遗产,理直气壮。

战争期间,许广平负担吃力

       战争前,一直为鲁迅出书的北新书局按月支付版税,北平家一百元,上海家两百元。战争后,书局关门,由许广平每月给北京寄去一百元生活费。那一阵子,婆媳信来信往,谈得最多的就是钱。

 

       战火越烧越旺,每个人都过得很辛苦,许广平不例外,没有工作的她也没有直接的生活来源。鲁迅去世后,她立志传承鲁迅伟业,自筹资金自负盈亏整理、印刷、出版全集,资金来自预付款,等书出版面世了,战争也来了,书业萧条,好不容易收回来的一点书款,连还债都勉强。幸好还有个鲁迅纪念基金,她借取基金付房租、吃饭、养育体弱多病的幼儿,还得负担北平的那个家。

 

周作人负责一半家用

       日子越来越苦,儿子多病,许广平在给婆婆的信中开始叫苦。一开始婆媳还能互相理解,战争持续一年以后,鲁瑞一面体谅,一面难免有抱怨。她明知儿媳不容易,接受生活费毫不含糊;她还有另外的儿子,却不肯麻烦他们,或许怕苦了亲儿子?

 

       这个时候,鲁迅早年的朋友也看不过去了:有的该尽义务的不尽,有的要负债尽义务。在他的提议下,许广平以极低的姿态写信给周作人,在说明鲁迅遗作版税情况及目前生活现状后,“乞”他能负担一部分。周作人没有回信,倒是用实际行动负担了一半家用。

 

       许广平松了一口气,但依然负担重,尤其是南北通兑艰难,以前一百元寄费只要几毛钱,如今要几十元。周海婴气喘频发,医生建议送他到温暖的地方,比如去香港休养治疗,可惜没有钱。

 

       偏偏鲁瑞的体谅之心越来越淡薄了,对现实贫困的焦虑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激发了人的自私之心,尽管她承认也听说汇兑猛涨,但也默然表示时势使然。许广平只好托北京的朋友每月给老太太送去生活费,算是她借的,之后她再找机会托人带钱去还给他们。

 

       这样做当然不像以前那么固定而有保障,常常地,米缸见底了还不见钱的踪影,急用时更是一夜急白头。鲁瑞呢,宁愿不断地向许广平诉苦,也不抱怨她的亲儿子。宁愿让朱安放下颜面去拜求鲁迅的友人,也不肯去劳烦他的二儿子。

 

       此时周作人已经下水,可谓有钱,有钱了的他口头上同情寡嫂,行动上仍每月承担他那一半并不增多的生活费,此外便是在八道湾大兴土木,钱用不完,则下馆子、吃酒席、买貂皮大衣……

 

生活苦,鲁瑞许广平婆媳生嫌隙

       苦啊苦,鲁瑞面对上涨的物价,继续向许广平诉苦,并自作主张从北京朋友那多取三四十元以提前储存必需的煤,许广平也苦,三四十元,说得轻巧,一急一怒一委屈,就有气了:“海儿多病……收入毫无……上海物价也贵到不能细说……长此以往,卖身也无补……”

 

       这年年底,许广平有了一个到南洋工作的机会,找工作不容易,她想去。她这一走,肯定没办法按月寄钱,她给北京朋友寄了400元,让他按月交到西三条去,这笔钱能维持10个月,也算仁至义尽。

 

       气性和两个儿子一样大的鲁瑞,因为许广平一时冲动下的不谨慎言语,而再也不领她的情了。她给周家好友许寿裳写信,控诉声讨许广平,意思是物价上涨,给的钱还和以前一样少。老太太越说越伤心、越说越气愤,甚至斥责许广平“损害豫才生前之闻望,影响海婴将来之出路”。

 

       儿子那边呢?周作人那么有钱,也没有给她加生活费啊,老太太对许寿裳说:“启明藏拙未遑,乔峰又力薄能鲜,奈何奈何。”把苛责给了艰难困苦中的儿媳,无限的爱护和理解,给了剩下的两个亲儿子。也不能全怪鲁瑞不体谅,因为她听闻许广平有相当可观的收入,老太太认为这收入一定是儿子遗留下来的……多是谣传,都是误会。

 

主客观原因致使许广平断供

       气归气,发泄归发泄,许广平继续每月寄钱,鲁瑞继续每月收钱。1941年9月30日,她们最后一次通信,从此断了联系。

       客观原因是,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宪兵的抓捕对象没有漏过鲁迅家属,许广平被关押76天,之后,惊魂未定、东躲西藏、贫病交加的许广平自然无暇顾及北京西三条的生活。但之后直到鲁瑞去世,知道朱安独自生活,许广平也没出现,不能说,断了联系,也有她的主观因素。

 

朱安登报卖鲁迅藏书

       1944年8月25日,上海《新中国报》刊登了一则关于鲁迅藏书拟出售的消息。从内容推测,这有可能是周作人的主意:要么引出许广平,由她继续承担义务;要么卖掉藏书,朱安有钱了,也就不用他资助了。

 

       鲁迅的好友内山完造看到信息后,写信给朱安加以阻止,朱安回信表示生活所迫实属无奈,在刻意对周作人每月给自己150元生活费表示感谢之余,不忘强调当年将出版权授权给许广平,由许广平负责婆媳生活费的约定。

 

       售卖藏书的消息令许广平大为震惊,她十万火急写信阻止朱安。

       她解释过去为什么“消失”:自己生了一场大病,后来汇兑不便,熟托的朋友不在北京,才会一时断了接济。她也时时向周建人打探她的消息,设法给她汇款,可“也做不到”……也许吧,炮火连天下,什么事儿都有可能。

       她许诺朱安:“我还比较年轻,可以多挨些苦。我愿意自己更苦些,尽可能办到的照顾你……你一个月最省要多少钱才能维持呢?”

       她继续叫苦:“你只自己,我们是二人;你住的是自己的房子,我们要租赁;你旁边有作人二叔,他有地位,有财力,也比我们旁建人三叔清贫自顾不暇好得多。”

 

       另一方面,许广平通过法律、人情等方面最终保住了鲁迅的藏书。

       鲁迅生前的几位朋友到西三条和朱安说道的时候,朱安有一句话令人动容,她说:“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许广平继续负担朱安生活

       这时,是1944年10月,正逢抗战最后一个年头,时局动乱,汇兑未通,许广平又“消失”了。朱安只得写信给之前许广平委托来劝她不要卖书的朋友,不久,“大救星”来了,许广平请托了她两位朋友给朱安送去2万元法币,收到钱的朱安给周海婴写信表示感谢。

 

     从此,鲁迅一北一南两个家,在经历了种种矛盾、误会、不满、暗争之后,重新又续上了联系。

 

       其实,出售藏书的消息出来后,就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捐款捐物的大有人在,但朱安为顾及鲁迅的名誉,坚辞不受。送来的钱也不少,朱安其实是太需要了,但她像个孩子征询监护人一样征求许广平意见,许广平不同意,并且表扬朱安很自觉地不接受外界捐款的行为,这么多年她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是啊,许广平是为继承鲁迅遗志万死不辞的,是心怀天下的。

 

       因为健康问题需要额外花费,朱安少不得像以前婆婆鲁瑞一样:抱怨、叫苦、哭穷。并非不体谅,实属无奈。1946年,鲁迅逝世10周年纪念活动,鲁迅作品铺天盖地发行,这是政治的一部分,也意味着版税,经济宽裕一些的许广平应是更从容地照顾到朱安了。

 

       与此同时,周作人的汉奸案也到了即将判决的紧要关头,八道湾的房子或将作为逆产被判决没收。为此,也为整理鲁迅那些险些被卖掉的藏书,许广平带着周建人签过字的给朱安的房屋处理委托书,到了北京,进了西三条。差不多两个星期,许广平几乎天天把自己埋没在鲁迅藏书之中。

 

 

       鲁瑞于1943年4月22日去世,她的遗愿是,周作人每个月把给她的零用钱一分不少地给朱安,周作人应允了,更为他的母亲花费1万4千元巨资厚葬。

 

       鲁瑞去世了,即使每月有小叔子的资助,朱安的生活依然困窘。

将八道湾房产赠与周海婴

       许广平返沪后,朱安跟她说八道湾房产的事,她的那一部分赠与了“儿子”周海婴,也许是为了老有所养有儿送终,也不能不说是用这种方式感谢许广平这么多年的扶养。

 

       1947年,朱安病了,西医中医都看过,心脏太弱无从治疗了,朱安坦然接受。她按传统方式要求好的棺木,要求和鲁迅合葬,缛节该有也要有……

 

       儿子生着病的许广平无法赶去北京,但她写信给北平地方法院院长,要求“丧事从简从俭”,理由是鲁迅生前表达过死后“埋掉拉倒”的思想。至于跟鲁迅合葬,这肯定不是鲁迅想要的,也不是许广平能接受的,她很妥帖地将朱安葬在婆婆鲁瑞身边,也算生前死后相依为命了。

 

       “五七”的时候,七个和尚被请来念经,最后一次为朱安的亡灵超度,这是她强烈的遗愿。

 

       一切纷扰均远去。

 

朱安眼中的家人

       朱安是怎么评价和她有重要关系的几个人的?

 

       她一点也不虚伪地说许广平待她很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肯维持我,不断寄钱来。”她一句话总结许广平“的确是个好人。”

 

       谈及“儿子”周海婴,朱安似乎一下子忘记病痛,神采飞扬地对记者“炫耀”:“海婴很聪明,你知道吗?”

 

       对于丈夫鲁迅,她的评价准确而客观:“他对我并不算坏,彼此间并没有争吵,各有各的人生,我应该原谅他。”

 

白云蓝天2021-08-01 22:43:41
这篇才是真相!下面一篇明显是带着偏见的,割裂了关键事实,稍微一看就发现跟本人之前所了解到的情况不符。
月潜2021-08-02 04:09:58
就亲情而言,鲁迅比周作人忠厚得多,周作人很自私。
桂雨12021-08-02 07:35:54
+1. 而且没有脑子,听他那日本老婆挑拨。
Redcheetah2021-08-03 03:23:57
朱安是个好人;鲁迅是个伟人;许是个路人。
warara2021-08-03 04:59:19
可伟人爱路人不爱好人呀
zhuniang2021-08-03 08:45:21
封建制度不仅压迫女性,也摧残男性,鲁迅早死跟老太婆强加的痛苦婚姻不无关系,幸亏有后来的许广平,否则一生痛苦。
雨女2021-08-03 16:31:26
如果没有许广平的存在,这里每个人的命运会怎样?鲁迅的书会出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