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cat8012021-10-06 13:41:31
  • ZT

  • 19岁领导普宁万人暴动

      1908年,李运昌出生在河北乐亭县木瓜口村一个农民家庭,他青年时代正值中国内忧外患,李运昌忧国忧民,立志报效祖国。1923年李运昌入乐亭中学,知道家乡出了李大钊这样一位革命先驱,他渴望自己能走李大钊先生那样的路,渴望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看看。李运昌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于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秋,李运昌被中共乐亭县委选去苏联学习。但是,到北京找到李大钊后,得知去苏联的轮船已经开走。1925年10月,李大钊推荐他考黄埔军校,成为第四期学员。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9月底,李运昌从黄埔毕业后,李运昌等17人便被派到广东农村搞农民武装
    ,他被任命为临时负责人。在搞农运工作之前,李运昌先到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在这里,李运昌认识了毛泽东,并听毛泽东讲“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农会章程”等课程。讲习所学习完毕后,李运昌被派往由彭湃任主任的广东省农民协会潮梅海陆丰办事处工作,担任农军部主任,着手在潮汕地区组织农军,当时的李运昌年仅18岁。

      1927年,19岁的李运昌等人集结了一万多名农民武装,在广东普宁举行了暴动。普宁暴动在取得歼灭敌人一个团左右的胜利后,在敌人大军进逼下,部队从广东撤离到湘赣边境,这支农民武装被编为两个团,叫惠潮梅农工救党军,李运昌任二团党代表。

      “今年4月,我专门去了普宁暴动的旧址,看到了父亲当年指挥作战的指挥部,那
    是一个城隍庙的旧址。墙上挂着父亲的照片,上面落满灰尘,我把灰尘擦掉。回来以后我告诉父亲去了普宁,父亲听完就欣慰地笑了。”李惠仁有些感伤地说。

      冀东8年敌后游击艰苦卓绝

      1937年9月,时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的李运昌,受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派遣,来到冀
    东开展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开始了他8年曲折残酷,而又威武雄壮的敌后游击战
    争生活。

      1938年7月,李运昌发动和领导震惊中外的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暴动,参加暴动群
    众达20多万人,编成39个总队和开滦煤矿区工人4个抗日救国总队。李运昌担任冀东抗
    日联军副总司令兼第二路军总指挥,领导抗联队伍与八路军配合,进攻迁安等9座县城
    和开滦矿区,切断北宁线,摧毁冀东日伪反动组织,建立抗日政权。

      谈起那些战争岁月,李惠仁说:“现在,很多冀东子弟们仍说,不在冀东抗战,不知道这里有多么艰苦。因为,当年冀东的暴动和别的暴动不一样。这个地区,日伪已经统治了5年,他们建立了完备的伪组织,有数目众多的伪警察。”

      1939年6月起,李运昌先后担任八路军13支队司令员、冀东军分区司令员、中共冀
    热边特委书记兼冀热边行署主任、晋察冀军区第13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冀热辽区党委书记、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他领导创建了有600万人口、3万多军队和20万民兵的冀热辽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时期19个根据地之一。冀东暴动胜利后,华北的局势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支部队,长期活动在长城内外渤海沿岸、山海关附近。这支队伍牵制了东北日伪,也威慑日伪统治的重点都市———北平。

      挺进东北出关第一军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全国人民坚持八年的抗战取得了胜利。东北,这块被
    日本侵略者统治了14年的黑土地,在抗战胜利时,已没有国民党的部队。谁先进东北,谁就将在东北的土地上占据先机。处在东北南大门的李运昌部,在这一关键时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45年8月11日,延安八路军总部发出命令:“原河北、热河、辽宁边境李运昌部
    ,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并要求李运昌部配合苏军作战,收缴敌伪武器,接管东北城市,维持社会治安。接到命令后,李运昌率军挺进东北,是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出关的第一军。李运昌率部出关,为党中央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及时做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大战略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但是,从各解放区抽调的部队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到达东北,李运昌领导的先遣部队,一方面积极扩充武装力量,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仅冀热辽军区出关的部队就扩大发展到十余万人,组建了十二个旅。另一方面,肃清敌匪,抵抗住国民党部队进攻,为我党大部队进军东北创造良好条件。

      1945年10月27日,两艘美国军舰运送国民党军队抵达葫芦岛,想登陆进东北,受到了李运昌、沙克属下的三十一团的阻击,被迫退回秦皇岛。这是共产党部队和国民党部队在东北大地上的一次交锋。

      1945年10月31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1946年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总司令,吕正操任第一副总司令,李运昌任第二副总司令,周保忠任第三副总司令、肖劲光任副总司令员兼参谋长。至此,国、共两党角逐东北的历史正式拉开帷幕。李运昌领导的冀热辽军区抢先进关,为东北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主持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新中国成立后,李运昌任交通部党组书记兼副部长,参与创建交通部,是新中国交通事业发展壮大的开拓者之一。“我记得那时父亲每天工作非常忙,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波兰远洋轮船股份公司。”李惠仁提起父亲,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然而,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李运昌不断受到残酷迫害。从1968年到1975年,李运昌在秦城监狱被关押了7年,出狱后又被软禁山西长治。小儿子李志仁去看他时
    ,发现他住在简陋的平房里,和工友们住在一起。儿子很担心,李运昌却笑着说:“我最不怕的就是群众,我最不怕和群众打交道,在过去那么多年里,我天天都在和群众打交道。”事实证明,他的话是对的,在他被软禁的三年里,负责看管他的服务员小王成了他的知心朋友。“今年小王从新闻里知道父亲去世的消息,打来电话一再问"那么好
    的人,咋就走了?"”李志仁说。

      “文革”期间的李运昌不仅受到政治迫害,还遭受丧子之痛的煎熬。在唐山大地震中,李运昌的二儿子夫妇遇难。

      十年浩劫之后,李运昌再次走上领导岗位,成为司法部党组副书记、第一副部长,为司法行政系统恢复重建、为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贡献。

      1982年,李运昌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他不顾年事已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向党中央汇报和反映,并提出建议。

      关注两岸统一 宣扬李大钊革命精神

      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李大钊研究会名誉会长,这是李运昌晚年最“看重”的两个“头衔”。

      “父亲的晚年通常只做两件事:关注海峡两岸统一问题,宣扬李大钊革命精神。”李志仁一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最了解他晚年的活动。

      “父亲有时在家里接待一些台湾黄埔军校的校友,他们有些是台湾的一些重要官员。父亲向他们介绍大陆的发展情况和当前的政策,和他们探讨两岸关系,希望两岸能早日统一。因为父亲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资历深,来访的人都恭敬地倾听"老学长"的教导。”李志仁笑着说,父亲常把一些有关海峡两岸统一的资料给我看,同我谈论国家大事,要求我们为祖国统一大业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李大钊是李运昌革命的引路人,但是很长时间,国内对于李大钊思想的宣传并不多。晚年的李运昌致力于此,他积极宣扬李大钊革命思想,为筹建李大钊纪念馆而不辞奔波,并且他和一些老同志专门写信给中央,建议隆重纪念李大钊诞辰一百周年,中央采纳了这些老同志的建议。

      “父亲晚年的生活很规律,除了参加黄埔同学会和李大钊研究会的活动,他每天都在房间里看书、看报。父亲每天必看的是人民日报和法制日报,因为人民日报传递党的声音,而父亲是从司法部离休的,所以对法制日报很有感情。直到2004年父亲住院以后,仍然在坚持看报。”李志仁哽咽着说,有时,为了让父亲高兴,我们就逗他“您是百岁老人,您高寿啊”,但父亲幽默说,“我才58岁,我还年轻呢”。

      “我们多希望他永远年轻,永远长寿啊!”李志仁说着,流下了眼泪。

老生常谈122021-10-06 14:07:16
李运昌,程子华是可以评大将的。
Tiger6662021-10-06 15:36:22
+100 !
江上一郎2021-10-06 16:39:55
我老家是普宁人--你知道潮汕地区何时才有电灯吗?
znr05052021-10-06 18:17:33
"新兵新枪,老兵老枪“ 就是批评李运昌的吧?!李运昌不听林、彭、罗的指示,所以边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