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与财富成反比2021-10-06 05:36:33

 

 

在外交战线上,了解对方的秘密,无疑会增加外交谈判桌上自身的砝码。同样,前苏联“克格勃”进行策反活动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美人计”,有论诈、行贿、窃听、威胁和施压,等等。他们用这种手段曾使一些西方和东方外交人员败下阵来,为他们服务。

一位中国青年外交官和他们不期而遇,无准备的人和有准备的人打了一场遭遇战。鹿死谁手,还得从这里说起。

1977年,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的外交使团爆出冷门:中国大使馆发现了“克格勃”安装的窃听器,这条新闻在使团间传得很快。

这条新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974年7月,苏联航空公司驻布拉柴维尔办事处来了一位新经理,名叫尼古拉·柯察洛夫。他当过飞行员,来刚果前,在苏联民航部工作。曾参加过向中国出售“伊尔”飞机的谈判。柯察洛夫虽已59岁,但工作热情极高。为了打开工作局面,他首先瞄准了几百名中国援助刚果的工作人员。他不管国家关系如何,不讲身份对等,不通过礼宾安排,自己开着车闯入中国驻布拉柴尔大使馆,指名拜会负责对外联系的青年外交官林冬雪。柯察洛夫态度热情诚恳,谈话开门见山,说明自己只谈业务,不管政治。

“中国同志为什么不乘坐苏航班机?”柯察洛夫说。

“法航票价优惠,携带行李可超重一倍,而且巴黎过境签证手续简单。”林冬雪回答道。

“苏航的票价折扣可由3%提高到15%;超重行李可在法航允许的重量基础上再增加10公斤;手提包尺码不受限制。”柯察洛夫还特别强调:“保证中国旅客进出莫斯科不会遇到任何麻烦。”

旅客喜欢优惠,优惠吸引旅客。苏航能给如此多的优惠,谁能不动心!

使馆经参处算了一笔账:乘坐法航经巴黎回国,一张机票26万非洲法郎,而经莫斯科回国,一张机票仅14万非洲法郎。到莫斯科后即可乘中国民航飞机,又可换乘中国火车。结论是:为了节约外汇,可以试一试。

第一批“探路者”很快有了回应:一切顺利。而且我国驻苏联使馆工作人员接待热情。还有一条也很重要,带上法郎可在莫斯科购买高压锅、电熨斗、缝纫机和黑白电视机。无论乘飞机还是换乘火车,都十分方便。

这封信使更多人动了心。1974年最后一个季度,我援刚果人员就有8批29人乘坐苏航班机经莫斯科回国。年底,双方经过谈判。票价折扣又提高到25%。这样,票价降至13万非洲法郎,比乘坐法航飞机便宜整整一倍。

路子走出来以后,苏航乘客统计表上的坐标值便直线上升。1975年乘坐苏航的中国人为17批110余人。生意越做越大,眼瞅着中国旅客由途经巴黎转到途经莫斯科回国。柯察洛夫乐不可支。林冬雪每次一到苏航办事处,办事处人员便一片欢乐,从上到下都跑过来握手。1975年国庆前夕,林冬雪到苏航办事处取票时,柯察洛夫热情地招呼他进入自己的办公室。他打开抽屉,取出一块崭新的手表递给林冬雪。向他祝贺节日,并感谢他对苏航的大力支持。林冬雪心里一惊,连忙摇手说:“份内工作,应该做的。如此厚礼断不能接受。”他回到使馆,立即向领导就此事作了汇报。

1976年,各个航空公司的票价都在上涨,而苏航给中国旅客的折扣反而更为优惠。双方的业务更加扩大。这一年,乘坐苏航的人增加到27批190人,比1975年增加近一倍。双方的联系大大增加了。

林冬雪的工作程序大致为:每走一批人,要去苏航订机座、购机票,去苏联驻布拉柴尔使馆领事部申办过境签证。由于布拉柴尔电话不畅,中国专家行期又常有变动。因此1976年林冬雪同苏航办事处的接触多达150次。

1976年五一节前夕,林冬雪来苏航取票时,柯察洛夫兴致很高,说了许多热情友好的话。他打开铁皮柜取出一大把圆珠笔和打火机,并且说:“这是送给旅客的。”林冬雪不便拒绝,遂接受礼物并代表旅客表示谢意。柯察洛夫喜形于色,顺手拿起办公桌上的一个卡片架,一起装入航空包递给林冬雪。林冬雪恪于职守,遵守纪律,他见包内多塞进了一样东西,便摇摇手说:“旅客的礼物我代收,这个卡片架请留下。”

柯察洛夫热情而诚恳地解释说:“这是法航送给我的,放在我这儿没用。你负责礼宾工作,拿回去,用得着。”林冬雪回到使馆,将笔和打火机分送给乘客和其他同事。卡片架没人要。林冬雪便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作为装请帖之用。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卡片架一直放在办公桌上。林冬雪一次又一次去苏航办事处购买机票,去苏联驻刚果使馆领事部申办签证,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中国专家。

林冬雪和苏联驻刚果使馆三秘兼领事尤里是经常打交道的。尤里40岁左右,不爱讲话,办事准确而有礼貌。有一次,他悄悄对林冬雪说,他钦佩毛主席,希望能得到一枚毛主席像章。1975年7月,尤里离任回国时,特意送给林冬雪两枚列宁像章和两套有关列宁生平的明信片。

接替尤里工作的是契瓦尔丁。契瓦尔丁待人热情随和,说话也比较随便。曾几次邀请林冬雪到他住所吃饭,但林冬雪都借故推辞了。

1976年,中苏两国关系依然紧张。然而在布拉柴维尔中苏双方的合作却是有礼貌的。

1977年上半年,中国专家又有16批,100余人乘坐苏航经莫斯科回国。

苏联驻刚果使馆位于刚果河畔。使馆院子很大,围墙也很高;沿墙有一圈旅行家树,院内草坪如毯,中间是一条由芒果树组成的一条林荫道,整个使馆呈现出一派秀丽的热带风光。

苏联使馆有两道门。第一道可自由出入,但第二道门则严密把守,来使馆办事的人均事先约定,方能放行,否则,只有里边出来人领路,方可入内。对于林冬雪,当然例外。

1977年7月27日,林冬雪提着“皇冠”牌黑色公文包,大摇大摆地进入苏联大使馆第二道门。领事契瓦尔丁在内院正和一位刚果人说话,见林冬雪进来时,他连忙过来打招呼并陪着林冬雪一起进入会客室。会客室里的沙发横七竖八,地板上铺满报纸,像是要粉刷房子。“上次申办签证的照会,不慎被墨水污染了。很对不起,您能不能再打一份?”没有进入会客室,契瓦尔丁便表示了歉意。

“没关系。我回去重打一份,交驾驶员送来。”林冬雪说完便准备同契瓦尔丁握手告别。这时契瓦尔丁忙说:“这间会客室太乱,请到里面坐。”契瓦尔丁十分热情地请林冬雪往另一间会客室里入座。

林冬雪进门,吓了一跳,心想:“怎么是尤里?他不是两年前离任回国了吗?”尤里端坐在沙发上,面前的茶几上摆着啤酒、可口可乐和俄式点心。他见林冬雪进来,便赶紧起身打招呼,十分热情地拉林冬雪入座。

林冬雪疑疑惑惑,没有马上过去。契瓦尔丁看到这情况,忙问:“怎么,您忘了他?”

“是尤里副领事,您怎么又回来了?”

“我临时出差到这里,再次见到你很高兴。”

“谢谢,我也很高兴见到您。”

尤里热情地示意林冬雪坐下,这时,契瓦尔丁关好门出去了。尤里给林冬雪倒了一杯啤酒亲热地说:“我们过去有过很密切地合作。”

“是的,我同您的继任契瓦尔丁合作得也很好。”

尤里端起盘子请林冬雪品尝俄式糕点。两杯啤酒后,尤里按铃,命人送几碟小菜和一瓶伏特加。林冬雪感到有点不对头,尽管。但又想,使团间活动,也有略备水酒的。今日老朋友相见,尤里是不是特别表示一下?林冬雪想到这里,又觉得尤里将国家关系和外交人员个人关系处理得比较恰当,因此,很有礼貌地应酬着。

尤里喝伏特加就像喝啤酒一样,话随着醉意越讲越多。林冬雪几次起身告辞,都被尤里苦苦留住。突然,他凑到林冬雪耳边,小声说:“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谁也不会知道。我希望您能长期同我们合作。”

林冬雪见尤里心怀鬼胎,谈话诡秘,马上意识到了“合作”的含义。他大吃一惊,手也有些哆嗦。尤里已经离任回国,今又出现……,林冬雪的心跳得厉害万分,他再也不敢往下想了。

1974年1月15日北京郊区西坝河抓苏联特务的呐喊声曾在他的心中引起强烈震撼。万万没有想到,间谍就在自己面前,林冬雪有些紧张。他强令自己冷静下来,对尤里说:“你是‘克格勃’?”

尤里没有理会。他望着有些紧张的林冬雪平静地说:“林同志,别紧张。我没有任何反对您们的意思。”

“叫我做间谍还不是反对我们?”林冬雪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侵犯,人格受到了侮辱,情绪一时又难以控制,大声斥责道:“你们这是搞颠覆!你们这是……”

当林冬雪说出这句话后又马上意识到,这是外交场合,要理智,要沉着、要克制。他再次定了定神,又继续说:“叫我和你们合作,这是妄想!”

“你已经同我们合作了。”尤里肯定地说。

“造谣,诬蔑!”林冬雪又气又急,大声重复着这两个单词。尤里并不生气,好像胸有成竹。这时尤里伸手在茶几下按了一下开关,一台安装在茶几上的录音机立刻传出中国人的讲话声。林冬雪呼吸急促,脉搏加快,一时弄不清楚这些不甚清楚的讲话声尤里是从哪里录来的,心里怦怦直跳。

尤里关了开关,不慌不忙地说:“这是窃听来的。完成这一任务的窃听器,就是您替我们带进大使馆里的。”

这时,林冬雪全身的血液都已沸腾,仿佛五脉六腑都在燃烧。他“忽”地站起来,指着尤里的鼻子说:“你们设下圈套要我往里钻。现在又用它对我进行威胁,想在我身上打主意,但我可以告诉您:你们看错了对象!”

“克格勃”原想抓住林冬雪把窃听器带入大使馆的把柄,可使其就范,不愁他不为“克格勃”效力。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林冬雪立场如此坚定,反应如此强烈,而把尤里逼向角落,处于被动挨打地位。

尤里出了一身冷汗,定了定神。一招不灵,又使出第二招:他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照片递给林冬雪:“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些‘物证’都在我们手里。”

林冬雪瞥了一眼,照片上都是柯察洛夫和尤里与他往来的照片,以及他接受柯察洛夫送卡片架的照片。林冬雪怒不可遏。“唰”地一下把照片投到沙发上,大声说:“诬陷,可耻!”尤里老羞成怒,把脸一沉,威胁说:“窃听器一直由你使用,而且长达一年多。一旦揭露出来,后果如何,请你自己仔细考虑。”

“这个,我清楚。我知道如何处理。”林冬雪坚定地说。

“组织对您的问题能够饶恕吗?”

“这是我自己的事情,不用你操心。”林冬雪坚如磐石,正义凛然,提起提包就往外走。尤里心里发毛,手足无措,顿时乱了阵脚,态度立刻软了下来。他连忙站起来拦住林冬雪说:“林同志别生气,坐下来,慢慢谈。我们是为了两国人民的友谊。”

“搞颠覆!还谈什么友谊!”林冬雪斩钉截铁地说:“走开,让我出去!”

林冬雪提起皮包走到第二座大门口,怎么也拉不开。他回过头来对尤里郑重宣布:“放我出去,否则一切后果由你负责!”

尤里神色不安,带着乞求口吻说:“林同志,别着急,回来再坐一会儿。”

“我提醒副领事注意:扣押中国外交人员,后果由你负责!”

“林同志,别生气,让我再解释一下。”尤里眼巴巴望着林冬雪。

“我再重复一遍,立刻把门打开!”林冬雪坚定不移,尤里终于败下阵来。

“门是开着的,你出去吧。”他无可奈何地说。尤里受“克格勃”总部之命专程来布拉柴尔“出差”的任务就此彻底“完成”了。

门开了。林冬雪大步走出苏联使馆。

契瓦尔丁急匆匆地追了出来,手里拿着中国使馆那份申办过境签证的照会,边走边喊:“林同志,就是这份照会,上面洒了一片墨水。”

林冬雪头也不回,进入汽车,对驾驶员刘兆德说:“刘师傅,开车!”刘师傅踩了油门,车子像离了弦的箭,“刷”地一下开走了。契瓦尔丁一直望着车尾的排气管发呆。

林冬雪回到使馆,仿佛回了家,他立即向冯越参赞作了汇报。

使馆党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就保密问题重新作了安排。办公室副主任林钧乾拿起改锥在卡片架的底座上撬了几下,只听“喀嚓”一声,底座撬开了。线圈、接收机,发射机、电池都暴露了出来。

“克格勃”把这些精密仪器都装进了卡片架底座。整个底座长14公分,宽9.8公分,厚1.1公分;底座上方的铜杆架正好用作天线。

这是一组十分先进的微型无线电遥控窃听装置。“克格勃”接收点根据我使馆的活动规律随时指令它进行工作。这个小小的卡片架是极好的反面教材。这件事,不仅吓坏了林冬雪,也震动了整个使馆。

林冬雪心情十分沉重,几个晚上没有合眼。强烈的责任感使他陷入自责。他主动写了检讨。

然而使馆的领导没有责怪他,而是强调全馆同志要从这件事上吸取经验教训。李连璧大使在全馆大会上对林冬雪同志当场揭露特务阴谋、反击敌人斗争精神和及时向领导汇报,协助使馆破获“克格勃”安装窃听器的正确态度给予了肯定和鼓励。会上大家都表示,要吃一堑长一智,一定要从这件事件中吸取教训,提高革命警惕性。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事情。 ‘

林冬雪同“克格勃”的斗争,震动了布拉柴维尔外交界。西方外交官评论说:中国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培养出来的中国外交官,对祖国具有深厚的感情和责任感;是民族意识、民族文化的巨大力量赋予他伟大的气魄和智慧。

 

多哥2021-10-06 15:47:58
小林同志不简单,但最后还是回国工作了吧?
Uusequery2021-10-06 16:21:49
后来大概被冷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