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志愿军180师照片解密 回大陆去台湾命运迥异
2018-11-07 23:20责编:镜子浏览:1860
被俘志愿军180师老照片曝光,回大陆和去台湾命运迥异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期间,先后约有240万志愿军赴朝参战。一组鲜为人知的数字是,停战后,21000多名志愿军战俘,7000多人回了大陆,14000多人去了台湾,这是为什么?志愿军在战俘营里经历了怎样的生活,后来命运如何?
在东方传统文化中,投降即是不忠,被俘就是变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传统教育和作战纪律都有“决不当战俘”这一条。志愿军战士在被俘时甚至要求敌方士兵将自己打死而不愿意活命。志愿军在朝鲜共进行了五次战役。图为第三次战役巨林川战场一角。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被俘22000多人。伤病、冻饿和弹尽粮绝是被俘主要原因。其中近千人因各种原因死在战俘营。到停战后战俘遣返时,还有21000多人。图为1951年6月,朝鲜战场,被俘的志愿军。他们有的躺在地上睡觉,有的盯着看守他们的美国大兵。
1951年3月2日,韩国横城,两个志愿军被美国陆战一师的士兵俘获。横城反击战于1951年2月11日打响,志愿军取胜后撤回三八线。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两个志愿军被俘,他们神色哀伤。一个美国宪兵和一个韩国宪兵用吉普车押送他们去最近的战俘营地。
志愿军被俘后,在“前方战俘临时收容站”集中,然后押往水原战俘转运站进行初步审讯和组队,再运往釜山战俘收容所登记编号,最后大部分被送往巨济岛战俘营关押。图为1951年4月,釜山战俘营里的中朝战俘。
巨济岛是现在韩国的第二大岛。巨济岛战俘营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俘营,1951年11月建成,最多时关押15万朝鲜人民军战俘和2万多志愿军战俘。其中71、72、86和602战俘营为志愿军战俘营。图为巨济岛战俘营部分营房和帐篷,战俘们正在排队接受检查。
日内瓦战俘公约规定:交战停止后,战俘当毫无拖延地遣返。朝中方面提出双方无条件遣返全部战俘的建议,但美国反对,并提出“把那些原是国民党和那些害怕因投降而受共产党惩罚的中国战俘送到台湾去。”图为1953年9月,志愿军战俘在板门店控诉在战俘营里的遭遇。
志愿军战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誓死回大陆,一部分坚决回台湾。反共战俘发动刺臂运动,刺“反共抗俄”、“誓灭共匪”等字样,甚至写血书声明去台湾。反共战俘营里挂国民党旗,塑“自由女神像”,以各种手段迫害亲共战俘。图为被遣返回大陆的志愿军战俘讲述被迫刺字的情形。
1952年4月,美军开始对全体朝中战俘进行“志愿遣返甄别”,结果是中国大部分人选择去台湾,朝鲜大部分人要求去韩国。“坚持回国”的战俘认为战友受到威胁要求重新甄别。为达目的,1952年5月7日,在几名中国战俘协助下,朝鲜76号战俘营活捉了美军巨济岛总管杜德准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