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采菊人2021-12-07 21:45:36

经过1959-1961,农村基层以及县一级领导, 是个人就看得出形势的好坏,但凡有点良心和人性的, 都感觉到不采取点措施任随形势继续好下去, 人会饿死得更多。

瞒产私分就是基层干部的对策,生产队瞒大队, 大队瞒公社, 公社假装没看见, 县里耳朵打了折扣, 高征收被含含糊糊地修正了, 生产队不浮报而是尽可能往低了报,或者将那些可算可不算的, 前两年统统算了的比如红薯等, 现在都不报了,分给了社员,度过了饥荒。

同时, 政策上不一定允许, 实际上是在实行的, 让社员在房前屋后山坡路边开小片荒,中国农民的惊人毅力,立刻爆发出来了,我下乡的地方, 老乡们说起谁谁谁, 那段时候大清早起得贼早贼早, 先跑自留地或小片荒务弄自家的庄稼,到了正式出工的时候, 听着队里的钟声挣工分, 下工之后又是自家的活,还能抽空砍柴挑到县城卖, 时令合适烧炭,采草药打个野兔子,喂鸡养鸭,等等,统统主动地被动员起来各显神通,甚至会跳大仙做巫婆神汉,除了自家消费, 也拿到城里去卖, 这就是为什么那一阵, 城里人虽有吃不饱饿不死的定量,感觉上不如农民过得活泛。

到底那时有没有把生产队的地分给农民自己种, 我不知道, 但听老农民说起来, 似乎把自留地分得很多, 名义上还是集体经济,可是自留地一多, 自己可以种自己想种的东西, 收获也归自己处理了啊!

于是, 城里的有些工人, 觉得吃亏了,尤其是那些一头沉的家庭, 男人正当年二三十岁,进城当工人也没几年, 想想这三十几块四十浪荡的工资,回农村多种几垄大葱啥的就能挣到,于是就回了乡。

我插队的地方,有个农民,50年参军, 后去了朝鲜,入了党, 回国被安排在省城的工厂了,这老俵没给自己留后路, 自说自话跑回来家, 连党籍也不要了,他很会折腾, 什么都会干, 很快挣到了比当工人多的钱, 盖了幢很好的房子,但是, 政治上彻底完蛋了, 文革时被整了一通, 估计改开后, 又该是他的天下了。

我后来所在的黄泛区农场,也允许职工开小片荒,就有人把小片荒经营得有声有色, 除了自家享用, 还有剩余拿出去卖卖的, 所以, 既享受到国家职工的工资和粮食定量标准, 同时也能得到农民开小片荒的好处, 当然小片荒大概比农民的小些, 因此, 跑回家的基本没有。

tomcat8012021-12-07 22:07:41
当时工厂里 有个师傅 参加工作十几年了 ,是二级工 老婆孩子在老家, 整天念叨着 回老家下矿挖煤去 能挣四五十块呢。
BeagleDog2021-12-07 22:17:01
我家下乡的公社,有个副书记就是“三年困难时期”从城里跑回农村的。说是实在饿得不行,就辞职回家种地了。
华府采菊人2021-12-07 22:31:56
估计他不是自己跑的, 而是毛主席发出号召“大办农业”时,回乡支援农业第一线的
coach19602021-12-07 22:32:53
公社副书记是党的副科级干部,跑回农村咋算,农民plus盲流?
欲千北2021-12-08 13:49:48
是的,公社化之后,64年的农民日子很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