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2022-01-15 02:57:18
一本被“下三路”耽误的好书,读李志绥《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

笔者向关心中国政治的朋友提起近日在读李志绥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友人回复曰:“仿佛重点是下三路啊。”诚然,此书出版三十年来,虽然在中国禁书榜上赫赫有名,但流传最广的评论还是书中描述了毛十分淫乱的私生活,以至于笔者曾误以为这是一本胡编乱造、以诋毁名人哗众取宠的劣质作品。李志绥在电视采访中也抱怨,BBC当年给他做的节目断章取义强调了书中的男女关系内容,忽略了他忠实记录历史的本意。李大夫写的算不算忠实或中立,笔者稍后再做评价,但细读这本书,确实亮点不少还颇具启发性,它被归为“下三路”作品,着实冤枉。

中国大陆对毛泽东的评论,笔者观察到一个现象,既胡温时代的知识分子贬毛或不那么尊敬毛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在那些年的许多学术演讲中可见一斑,这些大多数为13年之前的视频目前在中国大陆不是被下架就是鲜有人问津了,在YouTube上还有传播,让今天的观众能一窥当年“右派公知疯狂攻击毛主席”的盛况。另外,胡温时代还有“美分”与“毛左”在网上激烈争论的现象,且不论双方对错,光是这种政治讨论与思想交锋的热度就可见那个时代是相对自由开放的,一定程度上可与80年代媲美,与如今统一思想、万马齐喑的状况有天壤之别。我们也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领导人的派系渊源、政治信仰会引领历史评价的大方向,而这种引导往往是矫枉过正的,胡温时代对毛的贬低有多么过头,“新时代”对毛的推崇、对邓和改开的质疑就有多出格。从术的角度讲,这种矫枉过正是带领十几亿人民思想大转弯的必由之路,无可厚非,民众毕竟不是学者、高知,不能指望他们理性客观地分析问题。

因此,对毛的评价往往是两极分化的,他是一些人的天使,是另一些人的魔鬼,对毛的褒和贬都存在非理性发言,受个人的好恶和立场的分野影响。李志绥的这本书,至少从一个侧面,给读者带来了一个活生生的毛泽东,其中确实有事实性的错误和个人偏见,但更多的是值得记录和思考的珍贵史料。

 

毛的“冷酷无情”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此书最早是用英文写作,写给西方读者看的(虽然底本是中文的)。这和过去几十年中出版的许多给西方读者讲述中共相关故事的书籍类似,如张戎的毛传,明镜出的《中国权贵的死亡游戏》等,它们基于西方的价值观、知识架构和传播方式来写故事,便于西方读者理解和共情。

作者当初选择以英文出版此书,就是希望能在西方世界传播他的故事,出书的时间点,也正是六四之后中国国际形象急剧下跌,许多知识分子对中共彻底失望,远走海外的那几年。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了自己是被逼无奈侍奉毛的,并且在工作过程中了解了毛和中共的本质因而从对新中国充满期待而回国报效变成了对这个政权彻底失望和觉醒。作者将自己塑造成符合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形象。因此他虽然尽力忠于事实,然而偶尔出现的情绪和评价也还是能看出他的预设立场。

为了塑造毛“冷酷无情”、缺乏基本人性的形象,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毛有八位至亲家人在革命中死去,但作者“从未见他为失去这些亲人表示过任何感情”。他记述毛的原话是“为了革命理想,总有人得牺牲”。在笔者看来,作者以此为由批判毛未免小气了,这种为革命理想牺牲的思想无疑是真诚的,也是在那个特殊年代“正常而普遍”的思想,现在读来这种精神仍令人感动。

毛对江青的态度也非常有趣。作者在书中对江青的负面形象有大量详实的描写,尤其是她各种折腾身边人的“作”。拥有这样的一位妻子对普通人来说大概也不会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当作者向毛投诉江青时,毛的回复却是对江青表示理解,认为她的“病因”是担心她被毛抛弃,她本质上还是好的,多哄哄就好了,大家不要怕她,惹怒了她时避避风头,给她点面子,过了也就好了——这是非常真实的、颇具智慧的对付老婆的策略。作者曾经因为被江青烦的不行,而想请周恩来劝说江青,邓颖超却用一番冠冕堂皇的话——毛主席为了革命失去了八位亲人,现在只剩下江青一位夫人,你们要好好照顾她——把作者挡了回去,让作者大为不满,评论周是毛的“奴隶”,邓颖超是老于世故的“泥鳅”——不插手上级的家务事本属正常,此处周邓被作者批的冤枉。江青虽然日常品行堪忧,但对毛来说在关键时候是能发挥重要作用,为毛披甲上阵和别人战斗的,这是他们夫妻关系的关键。

 

毛的“委曲求全”

也许在当时,一个澳大利亚留学、香港工作过的医生在中南海也是稀罕的人才,本书的作者有意无意在描绘着毛和江青多么赏识他,极力争取留他在身边,为他们所用。

如果我们要想象,毛主席需要一位普通医生为他服务时会怎么做,那大概是一种皇命难违、臣子莫敢不从的感觉。然而李医生给我们描绘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李志绥第一次见毛时,毛与他闲谈,赢得他的好感,打消他对自己出身背景的担忧。开始工作后,毛与他有很多保健问题之外的交流,与他朋友相待。后来,当李大夫厌倦了在服务毛的一组中工作,希望另寻高就时,毛挽留他的言辞读来姿态颇低:

“(你不在,我身体)不好了……”““你再坐一会。”“你想远走高飞了。”并表示,自己愿意亲自出钱给李大夫在中南海里弄一间实验室让其做研究以获得博士学位。

如果我们暂且相信作者不是在给自己脸上贴金,那这是一个令人诧异也值得深思的细节,以毛的地位,要求一位医生为他服务,根本无需多言,而他放下身段“恳求”和“讨好”的行为,反应了他做人处事的艺术,也给读者还原了一个权力顶端人物的真实日常——软硬结合,阴阳相济,总是能以最优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毕竟,对一个负责自己身体健康的人,赢得他的心非常重要。

江青对李大夫的执念则和她一贯的善于妒忌、骄纵霸道、蛮不讲理的作风符合。书中所述,江青一直想让李做自己的私人医生,不知是否是李大夫的过度反应,他认为江青对他的执念甚至在中南海里引发了流言蜚语。江青的行为像一个被惯坏了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手里有好玩具,便大吵大闹要抢。而她心理的扭曲和好妒忌的性情也在书中多有体现。《晚年周恩来》中还有描写江青对着一本周恩来题词的宋庆龄写的书大发脾气,仿佛是“国母”妒忌同行的表现。

 

毛的待人接物

抛却关于善恶的道德判断不谈,毛无疑是一位成就了“霸业”、创造了历史的“成功人士”。中国的许多企业家和官员热衷于研究毛的思想和行事方法,从中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书中作者对毛的言行的记述多少能让人们近距离观察这位“成功人士”,领悟一些他的秘诀。

“有什么新闻没有?”这是毛和身边人每天打招呼的习惯性问题,以此来收集各路信息。虽然这位领袖经常一整天穿着睡衣躺/靠在床上,并且厌恶参加需要着装整齐的会议和典礼,但作者却惊讶地发现他消息特别灵通,中南海和国家中的大事小情,他都有渠道获知,因而能运筹帷幄。收集和传递消息也是江青之于毛的重要作用之一。

至少在毛的时代,中南海里首长和工作人员的的关系还是轻松活泼的。“毛爱跟卫士们讨论他们的女友,面授机宜,还代为写情书。”并且,与我们对中南海内规矩森严、不可越雷池一步的想象不同,首长和工作人员也会吵架拌嘴。江青曾为了探戈是四步舞还是五步舞的问题,同卫士争执。还有毛的秘书叶子龙,竟然敢四处传播毛的桃色新闻,让刘少奇都震怒了扬言要枪毙他,最后却也不了了之。看来毛还是一位“亲民的帝王”。那些与毛发生关系的女孩子,有很多是真心崇拜敬仰毛而心甘情愿为伟人献身,并倍感荣幸,而毛挑选这类女人的品味也很实在,年轻漂亮身材好单纯没文化,这确实是既满足了享受的需要又比较省心的选择。

 

 

书中有趣的内容还有很多,笔者目前没有时间一一记录了。书中内容颇有一些被《晚年周恩来》引用的,虽然高文谦也指出了李志绥的记述中存在事实性错误,但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亲眼见证是宝贵的史料。这本书对于年纪长一些的关心政治的人来说大概不陌生,当年曾经在官场和民间都流传甚广。对于年轻的读者来说,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2021年10月8日)

 

补充,关于该书内容的可信度问题:

该书英文版出版后,在美国的李志绥曾被友人问及他对这个版本内容的评价,李医生说他对一些文字上的表达稍有些不满意,因为一些英文翻译还是无法特别准确地表达他中文的意思。——这样看来,李大夫并没有觉得出版编辑歪曲了他的内容,只是在细节上存在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隔阂而产生的表达问题。

 

(2021年11月15日)

tt102022-01-15 03:00:13
这个话题讨论多次了。烂了,,
kai20022022-01-15 05:36:17
写得不错。
nnndayd2022-01-15 08:21:06
按照其他当事人的回忆,李大夫到毛身边工作的时间都是错的
信笔由墨2022-01-15 20:32:55
李大夫有点冤,被当了枪。
ich2022-01-16 04:38:20
你写作方式,先表面中立去迷惑读者,然后再全面否定另一方。你又不是当事人,你知道比当时人还多?逻辑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