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2022-02-23 21:51:34
对印反击与对越还击,我军为何在大胜之后,会单方面撤军?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62年到1987年,中国边境和海上共发生过5次自卫反击战。

这5次作战分别是:1962年10月、11月对印,1969年3月珍宝岛,1974年1月西沙,1979年2月、3月对越,以及1987年3月南沙。

这5次作战,我军无一例外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结局还有所不同:

1969年捍卫了珍宝岛,西沙击沉越军护卫舰一艘并收回珊瑚、甘泉、金银三岛,南沙击沉击伤越军运输船各一艘重创登陆舰一艘。可以说,此三战基本完胜。

但是,两场规模更大、影响深远的对印和对越作战,我军作为胜利一方却在关键时刻都选择了单方面撤军,从而将胜利的果实“拱手相让”,多年以来让军迷意难平,这又是为何呢?



一、对印反击的两个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对印还是对越作战,我军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西方有一句谚语“上帝欲要其灭亡,一定先让其疯狂”,这话用在当年的“世界第三军事大国”印度和越南身上,也是恰如其分。我军在发起反击之前,都是大度隐忍多年,最终忍无可忍。

1962年10月20日晨,对印反击第一阶段在东西线全面打响。

按照整体部署,东线西藏军区张国华的任务,是以“藏字419”部队4个团为主,昌都、山南、林芝军分区配合,采取“两翼开刀、侧后迂回、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战法发起克节朗战役。3天占领达旺,歼敌第7旅,收复达旺河以北部分领土。

在西线,新疆军区何家产指挥1个团,负责逐一拔除侵入我班公洛和加勒万河谷的据点,第一阶段的9天主要是加勒万河谷、红头山、班公湖、巴里加斯的印军37个非法据点。

11月16日,我边防部队为了教训主动进攻的印军,发起第二阶段的反击,54军军长丁盛亲率董占林的130师成立“丁指”配合东线张国华作战,对印军11旅取得“小刀切黄油”的瓦弄大捷。

印军节节败退,我军趁势追击,前锋已进至印度恒河大平原的北端边缘。

印军资料图

二、得胜之师单方面宣布撤军

1962年11月18日,志大才疏的尼赫鲁终于挺不住了。

在向美苏多方求助无果后,尼赫鲁无奈之下,通过第三国“发声”向中国示好,第一次低头,希望和平谈判解决两国边境争端。但是,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一致认为,此时完全占据优势的中国军队一定会乘虚而入,兵锋直指印度首都新德里。

但是,让全世界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11月21日零点,北京发表声明,我边防部队主动停战,并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我军精准准备了一年的反击战,仅仅33天就胜利结束。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中国自古以来爱好和平,但是在条件艰苦的雪域高原一路高奏凯歌,却单方面宣布撤军,而且沿实控线后退20公里,很多指战员思想上想不通。

失败的印军还没做出任何的承诺,得胜的解放军就单方面宣布撤军,这一举动震惊了世界,就连美军小跟班的英国当家媒体BBC也评论说:与其说让全世界松了一口气,不如说让全世界目瞪口呆。

印军俘虏

三、对越还击,历时28天

17年后,野心膨胀的越军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当时越南的黎笋在军队一把手文进勇的支持下,不断在中越边境制造摩擦,导致我边防部队和群众大量死伤。1978年11月,越南与苏联签订《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有了一个强大的“保护伞”。

但是,邓公对“用兵越南”也做了精心准备,同时北部沈阳、北京、兰州、新疆四大军区也全部进入一级战备,开国少将李德生、上将韩先楚、上将陈锡联、中将吴克华在北疆严阵以待。

1979年2月17日,随着《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刊发,对越还击打响。这也是继1962年9月22日以后,第二次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

对越还击从爆发到结束,仅仅持续了28天,分三个阶段:

1979年2月17日到2月26日,我东西线部队在千里战线三路猛攻,许世友东线攻克高平、同登,歼敌第3师但346师逃脱。与此同时杨得志西线攻克老街、柑塘,东西线突进20~50公里。

2月27日~3月5日,我东线攻占谅山、广渊,歼灭越军308师大部。西线攻占沙巴、封土、铺楼。在柑塘一战歼灭越军345师、重创316A师。当初越军19天就占领了柬埔寨,而我军仅用17天就达成战略目的,用许世友上将的话说:“再给我2小时,拱一拱拿下河内。”

3月5日,越南进行全国总动员,而我军达到战术效果以后开始主动撤军。

万炮齐发

四、得胜之师主动撤军,是否有“难言之隐”?

从3月6日到16日的11天时间,进入对越还击的第三阶段:我军破坏越军基础设施、带走援建物资和武器,同时在后撤道路遍埋地雷阻敌追击,在远程火炮掩护下全部撤回国境以内。

与反击印度一样,我军在还击越南大获全胜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撤军!

对比对印反击,对越还击战我军主动回撤的节点选择,有颇多相似之处:

其一,无论在主席还是邓公,对这两场局部战争的定义都非常明确,那就是“自卫反击”。我军从战前准备、速战速决一直到胜利之后单方面宣布撤军,都没有逾越“自卫反击”这一底线。

其二,国内形势远比边境冲突更紧急:反击印度之前,困难三年刚刚过去,经济低迷,东南沿海还一直有人惦记着“反攻”;还击越南之前,我刚经历10年特殊时期,各项事业亟待重回正轨。

其三,印军和越军都有超级大国“撑腰”,印军虽然没能拉来苏美直接援助,但也争取了许多国家的“同情”和“支持”;而与越南有“盟约”的苏军在北方边境陈兵百万,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其四,后勤保障问题。反击印度我军筹备了一年,战时有3万翻身农奴数万头牲畜支前,一个达旺就提供了500万斤物资,而11月就进入半年降雪期;对越还击战没有那么困难,但后勤保障也是问题。

最后,我军已实现了预定战略目标,如果长时间消耗战难免会陷入美军在越南、苏军在阿富汗的尴尬境地。而我军在打击敌人的同时逆转了国际舆论,同时也赢得了几十年和平建设的有利环境。


 

当然,两次自卫反击战尤其是反击印度,也遗留下了领土争端问题。

但是任何事物都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在1962年和1979年,我军的整体实力受制于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阶段,还必须要实施“韬光养晦”的战略,还不能一味争强好胜、锋芒毕露。

hkzs2022-02-23 21:58:37
不撤军就会被对方打回原形。这是抗美援朝的教训。
Meiyangren2022-02-23 22:54:44
对越只是能说平手。如今两山又还给越南。对印补给太困难。不易坚持。达旺得而复失。
默沉2022-02-23 23:08:55
这里有一本对越参战者回忆录“生死二十八天”, 看完后再说是否大胜。
pangpangxiongxiong2022-02-23 23:40:39
蛋不是这么扯的,对印补给困难,对越守住没有问题,越南国力逊一个档次。问题只是战略上不划算而已
znr05052022-02-24 00:05:03
作者是抗战老兵,时任第四十一军政治部副主任
飯盛男2022-02-24 01:24:05
用現在的話説:用圧力(武力)改変現状。避免這種情況、撤了
走资派还在走2022-02-24 05:13:50
您那压力的压是日语的圧,没点儿
飯盛男2022-02-24 05:45:32
属日本圧力。等何時大政奉還了、点就回来了
信笔由墨2022-02-24 05:58:31
烟头掉裤子里,不扯蛋,鸟烧起来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