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斗狼2022-04-13 03:11:08

【我在总场部安顿下来以后,便又开始进行创作。其时我已经陆续写出10万字,大小人物基本登场。接着便要进入路线斗争了,这既是重中之重,却也难上加难。国营农场类似于军队,上边一声令下,下边只管执行,哪里见过什么路线斗争?或许领导干部之间会有些勾心斗角,那也不会发展出两条路线来。我在作品里塑造了几个反派人物,尽管活灵活现,但没多少用武之地。他们摩拳擦掌等了十几章,尚未从我这里领到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大任务。

 

这个时候,有一本苏联小说《叶尔绍夫兄弟》不期而至,叫我大开眼界。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中苏关系变得越来越糟,不仅造成大量经援项目中止,还导致两党发生激烈论战。这种不合必然影响到文学领域,五十年代“言必称苏联”的盛景已经不再。过去几年里,我一直没见过什么有份量的苏联小说。《叶尔绍夫兄弟》此时出现,堪称一花独放,受到中国读者的热烈欢迎,不少书店很快抢购一空。我长期关注苏联文学,一年前便看过相关介绍,等中译本一出,马上叫三姐到王府井书店替我买下寄来,所以在整个867农场,我是第一个拥有此书的人。

 

《叶尔绍夫兄弟》的作者柯切托夫,是被中国出版界放行的少数苏联作家之一,因为他不赞成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个人迷信”的批判,这与中共的立场不谋而合。可以说,《叶尔绍夫兄弟》的翻译出版,正是为了配合愈演愈烈的中苏论战。在小说中,柯切托夫描写了叶尔绍夫这个“世袭的钢铁工人家族”,它代表着苏维埃最坚定的支持者,对“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无比忠诚——就算老三斯捷潘曾经在战争中被俘并当过伪军,他也用无尽的忏悔和与叛徒的斗争洗刷了自己的耻辱。

 

叶尔绍夫兄弟的对立面,则是从莫斯科过来的阿尔连采夫。此人原在部里任高官,后因男女作风问题被贬,跑到这个滨海城市的大型钢厂当工程师。他野心勃勃,企图篡夺工厂的领导权,再以此为跳板,重新回到部里去。阿尔连采夫对社会严重不满,借口官僚主义压制了人民的个性和创造力,到处散布离心思想,目的是扳倒工厂的关键负责人——叶家老大、高炉总工长普拉东。为此,他通过吃喝玩乐拉拢群众,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两名同伙:山寨发明家克鲁季里契,叛徒工程师沃罗别内。

 

不久,钢厂发生了一起严重事故。阿尔连采夫唆使省报记者写了一篇文章,将事故原因归结为厂方压制克鲁季里契的合理化建议,以此攻击普拉东不学无术,攻击厂长官僚主义。待舆论形成后,阿尔连采夫利用自己在莫斯科的关系,由部长直接下令,让普拉东提前退休。

 

利用这起事件,阿尔连采夫等人在钢厂获取了重要职位。但是他们并未就此罢休,反而变本加厉,把女工长卡扎柯娃的技术建议弄到手,然后通过伪造证据,倒打一耙,诬陷她剽窃了克鲁季里契的科研成果,搞得她几乎精神崩溃。坏人的活动能量相当惊人,连市委书记戈尔巴乔夫(!)都被克鲁季里契的一封诬告信搞得心脏病发作,没几天就咽了气。

 

眼看妖风越刮越大,大有翻天之势,市委和宣传部门觉察到这背后的阴谋,责令工厂迅速查明真相。恰在此时,市剧院著名演员古良也夫掌握了关键线索:厂长秘书卓娅因受阿尔连采夫的勾引和蛊惑,为克鲁季里契的“科研成果”出具了假收条,签字日期比卡扎柯娃的技术建议提早了几个月。之后卓娅却“忘了”报告厂长,导致克鲁季里契的科研成果一直被束之高阁,而卡扎柯娃的技术建议却后发先至。

 

卓娅因为“粗心大意”而被暴怒的厂长解职,回家后一病不起。古良也夫前去探望,逐渐了解到其中的名堂。他与叶家老三、剧院经理雅柯夫关系很好,与卡扎柯娃的丈夫、画家维塔里则是至交,而本人又一向富有正义感,于是动员卓娅到厂里去揭发阿尔连采夫。

 

经过一番较量,“三人帮”在职工大会上被剥去伪装,现了原形。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阿尔连采夫被开除出党,沃罗别内被撸了下来,克鲁季里契则选择了自我流放——“或许在垦荒区某国营农场”(这句话让我颇感不快)。普拉东又恢复了总工长的职务,而叶家老四、“杀不死的”季米特里,则成了厂党委委员。

 

这样一个剧情,在今天看起来相当“狗血”,但是柯切托夫技巧娴熟、笔法高超,把一个个人物塑造得十分生动。其中又穿插了几个爱情故事,有的美丽、有的哀伤,都能深深打动读者。柯切托夫的语言很有特色,大段戏剧式的对话和独白,隽永而流畅,令人回味无穷。精彩之处我都用红笔划了出来,竟而发现阿尔连采夫的“名句”最多,比如——

 

“领袖人物只能在历史的转折点或者是在国家和人民受到严重考验的年代才会出现。可是在我们的国家里,一切都是按照计划进行,我们的领袖就是计划。我们都成熟了,只要计划做得好,考虑得周到,就不需要任何领袖。”

 

“理想的人物是不存在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也必然有坏的一面。无怪乎批评家们批评某些作家总是把人物写得完美无缺,写成‘理想的英雄’。完美无缺——这是不真实的,就为了这个,为了不真实才批评他们。……所有的人都有两面,三面,五面,甚至于更多的面。这些面愈多,这个人的性格也就愈丰富,愈有趣,否则所有的人都是千篇一律,大家都像一个模子里套出来似的,那这个世界该多么无聊,多么苦闷呢?你还记不记得马雅可夫斯基怎么说的:‘宁可醉死,也不愿苦闷而死。’”

 

阿尔连采夫虽属反面角色,却是一个穿针引线的关键人物。若不是他兴趣广泛、能言善辩、八面玲珑、手眼通天,作者很难把三教九流的人物串到一起,让莫斯科的资产阶级思潮在这个滨海城市展现出来;钢厂的斗争也不会升级到市里、甚至部里去,斗争的级别和意义都会大打折扣。这部作品描写的是钢铁企业,却花了大量笔墨在演员、画家、大学生、记者和作家身上,甚至连工程师和钢铁工人也能说出富有哲理的长篇大论来,让人觉得苏联的劳动者已经高度知识化了。在这种氛围中,思想冲突和观点碰撞得以充分展开,并且达到相当的高度和深度。

 

有意思的是,柯切托夫尽管明确反对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却给了反派人物充分的话语权,让他们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得完整而丰富。哪怕像地沟里的老鼠一样过活的克鲁季里契,关键时刻也能闪现出一丝绅士的高贵:他拒绝按照阿尔连采夫的指示诬陷卡扎柯娃,而宁可宣称两人独立搞出了发明。至于阿尔连采夫本人,也不是只会偷奸耍滑,他在卫国战争中曾经有过英勇的表现:

 

“在跟着进攻部队前进的炮兵连里工作,是经常可能遭遇到不幸的。他负过两次伤,痊愈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团队。在一次战役中,他这个连击毁了敌人的两辆坦克。有一炮是阿尔连采夫自己发射的。用的是直接瞄准法,把炮身对准坦克就射中了。后来他这个事迹登上了报,奖给他红旗勋章并晋升为上尉,当了连长。当红军转入反攻,收复了失地,越过苏联国境线把战事推向国外时,阿尔连采夫已经是前线司令部里的一位胸前挂满勋章的中校了。”

 

可以说,柯切托夫正是按照阿尔连采夫的理念创造了这个大反派:“所有的人都有两面,三面,五面,甚至于更多的面。这些面愈多,这个人的性格也就愈丰富,愈有趣。”所以,在同类苏联小说中,阿尔连采夫是一个十分出彩的反面人物。】

 

由于老烟对《叶尔绍夫兄弟》推崇备至,我专门把此书找来看了一遍,发现阿尔连采夫确实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他对苏联社会弊端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他在文学创作上的不少观点也甚合吾意。若非作者给他添加了玩女人、耍阴谋的种种劣迹,他本来完全属于“先知先觉者”,他对斯大林统治的很多看法已被后来的历史证明是正确的。这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一些苏联知识分子,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官僚主义和强权专制已经有清醒的认识。

 

赫鲁晓夫清算斯大林本有合理之处,但是他过于鲁莽,搞得后院失火,不得不出兵镇压匈牙利的“反革命暴乱”,原本实行的一些宽松政策也只能中止。等勃列日涅夫通过政变上台以后,苏联则陷入了更加僵化的官僚统治,不仅极大压制了社会活力,而且使苏共上层蜕变成为新生贵族,逐渐丧失了自己的政治基础——以叶尔绍夫兄弟为代表的工人阶级。他们在柯切托夫写作的年代曾经是强大的社会柱石,坚信共产主义,坚信苏维埃政权,随时准备用生命来保卫这个国家。到了90年代初苏联解体的时候,他们却像冰山一样消融得无声无息。现在不少人认为是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解体,却忘了勃列日涅夫才是真正的掘墓人。他的18年统治像蟒蛇一样缠绕着苏联,最终将这个巨人窒息了。

 

2021-3-16

chufang2022-04-13 04:27:13
《叶尔绍夫兄弟》之前还有一本《茹尔宾一家人》,同作者,同背景。
烟斗狼2022-04-13 04:32:26
听说过,没看过。感觉作者有意把社会矛盾浓缩在一个家庭的内部和周围。这种紧密的时空环境很适合舞台剧表演。
公鲨2022-04-13 04:35:55
柯切托夫后来好像还写过一部《你到底要什么》,中译本是内部读物,72年前后读过
烟斗狼2022-04-13 04:43:12
他的思想是相当人性化自由化的,只是他站在了批判赫鲁晓夫的阵营,才为中共暂时接纳。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毒素,不可能为文革所容。
烟斗狼2022-04-13 04:48:36
这种写法类似于《雷雨》。现实中不大可能出现如此多的巧合,但从戏剧的角度来看是成立的。关键这是一本政治小说,主题先行,场景
烟斗狼2022-04-13 04:52:32
我甚至觉得他有些挂羊头卖狗肉。《叶》里的不少内容,其实是相当犯忌的,与中国当时的文学创作理念格格不入。
烟斗狼2022-04-13 04:56:38
中国读者如此欢迎这部书,是因为它提供了国内小说无法提供的精神自由,这种愉悦近乎于饥渴。中共引入《叶》,实际上是走眼了。
烟斗狼2022-04-13 04:59:53
柯花了如此多的笔墨描写反面人物,而且写得如此栩栩如生,在很大程度上让反面人物成了主角,这完全不符合“三突出”的原则。
公鲨2022-04-13 05:04:42
1969年读过《叶尔绍夫兄弟》;不是柯切托夫多么人性化,而是中共那时多么没人性!如再读一遍估计会觉得惨不忍睹了
多哥2022-04-13 05:05:47
难道专场描写白骨洞也要符合你所理解的 “三突出” 原则?白骨洞里头妖精的功夫越深,越是栩栩如生,就
烟斗狼2022-04-13 05:05:59
我读了以后,最强烈的感觉是:这是一部很奇怪的小说,作者的真实动机被包藏在大量戏剧化的冲突之中,让人看得光怪陆离,难以捉摸
烟斗狼2022-04-13 05:06:47
呵呵,多哥你大概没看过这部小说。
多哥2022-04-13 05:07:50
就越能显示英雄人物的伟大,比如孙悟空的顽强。。。呵呵
多哥2022-04-13 05:08:39
我看的小说很少;坦率地讲,基本不看。
烟斗狼2022-04-13 05:09:34
我就是现在读的,没感到惨不忍睹。我从不把自己摆在一个终极裁判的神圣位置,来阅读那个时代的作品。
烟斗狼2022-04-13 05:11:39
呵呵,我能掂量出来。空对空容易,要谈作品,你得先看过才行。
烟斗狼2022-04-13 05:16:18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要始终保持一份谦恭。我们裁判前人的时候,也要想想后人怎么裁判我们。我并没有无比的自信:我们是绝对正确的
公鲨2022-04-13 05:56:37
初读和再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特别是隔了50年后再读
烟斗狼2022-04-13 06:00:53
呵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欲知后事如何?活久见。
pvct2022-04-13 06:08:37
这本和多雪的冬天都写的好。同样写钢厂,鲁迅的朋友草明写的乘风破浪简直就是浪费纸张油墨。
公鲨2022-04-13 06:38:18
草明资格那么老?难怪好像没什么作品还能在作协。除了揪斗老舍外,2000年左右还帮着上海一位法语翻译家解决住房问题
多哥2022-04-13 07:07:31
小说看多不能自拔,谈说评论风花雪夜的固然不错但以此评史论理的,就不可避免地贻笑大方了。
多哥2022-04-13 07:11:42
要论小说,我看本坛网友对历史以及吾党历来内部斗争史,以风花雪夜的头脑描绘论述,就能掂量出没多少读过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卷。
多哥2022-04-13 07:14:25
就算读过也可能只是着眼于其它或图个热闹而已,根本领会不了诸如毛泽东为何对此推崇的其主题思想背景之一、二。
多哥2022-04-13 07:15:39
同意但我没有跟你在谈作品啊。。。
多哥2022-04-13 07:32:34
更可笑的是不少网友搬运工地干活,引用道听途说什么得罪啊报复啊记恨啊栩栩如生地对此不亦乐乎啊。。。呵呵
烟斗狼2022-04-13 07:33:13
我的意思是,你不明白我说的重点。正面人物需要反面人物烘托,这个道理我岂不知?老烟自己都说过:座山雕有多高,杨子荣才有多高
烟斗狼2022-04-13 07:34:24
但柯切托夫的手法是不同的。他给了反面人物极大的空间来表现自己,而且目的已经不是用来反衬正面人物。
多哥2022-04-13 07:36:39
你是认真的,我明白。。。
烟斗狼2022-04-13 08:01:46
俄国人描写雪,那是得天独厚的。
走资派还在走2022-04-13 13:55:55
我看过,茹尔宾一家都是工厂的优秀工人。最小的茹尔宾找对象,是工厂的一个年轻的技术员。后来
走资派还在走2022-04-13 13:57:13
我记得叫《茹尔宾一家》,没人
pvct2022-04-13 14:39:51
鲁迅:“兄欧阳山,嫂草明”
信笔由墨2022-04-13 15:29:02
是这个书名,作者:柯切托夫。《州委书记》……
信笔由墨2022-04-13 15:30:35
无巧不成书,是文学写作的基本技巧。
信笔由墨2022-04-13 15:32:05
《多雪的冬天》是伊凡·沙米亚金的作品。
chufang2022-04-13 16:14:42
那时候这几本书都很红。苏联式的工业典范。不过后来在苏联还是走入了死胡同,而在中国开始的文革统统都被扫入了垃圾桶。
chufang2022-04-13 16:20:28
在《州委书记》中,只记得那个书记还把一个批评他的记者拉上他那艘破船吃一下苦。
公鲨2022-04-14 05:29:55
那柯切托夫写的就是《你到底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