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选师资这是熊庆来办学、治学中,一贯重视的重要举措。他一向认为,“学校成绩之良窳,过半由教授负责,”特别强调优秀教师对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因此,他总是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聘请学术地位高、影响大的知名教授、专家任教。对一些在教学科研方面,确有突出成绩,或为知名学者、教授推荐的青年专家,他也破格聘用,不拘一格地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他在东南大学、西北大学创办算学系如此,在清华大学算学系也如此。他不仅发现、培养、使用自己的人才,如广为称颂的“慧眼识罗庚”则是一较为典型例子。他还到国外聘请了法国著名数学家哈达玛,并和顾毓秀先生一同,聘请了美国教学家维纳到清华讲学,这成为当时轰动中国数学界的一件大事。为了办好云南大学,他履行此用人方针,在抗战时期更为突出。他根据云南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情况,从教学需要出发,聘请了近百名优秀教师。
自北平出发准备返滇时,他就开始聘任教师的工作。他用争取到的“中英庚款”五席讲座费,首先在清华聘任;接着,又到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的南开、中南、中央等大学和研究所采取借聘、兼任、设讲座等方式,聘请了全国知名的数理专家、采矿专家、冶金专家、经济学家、土木建设专家,加强云大数理、矿冶、经济方面的教学。抗日战争时期,云南成为抗战“大后方”,除清华、北大、南开3校在昆明成立西南联大外,战区许多大学,如中法、浙江、华东、同济、中山等校,和国民政府所属的一些科研院所,也西迁来昆。熊庆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除继续聘请以上专家留校外,还向这些学校和科研单位,借聘了不少著名教授、学者充实云大的教师队伍。如:闻在宥、施蜇存、陶音、吴晗、楚图南、白寿彝、尚钺、胡小石、华岗、闻家驷、刘文瑞、吴文藻、费孝通、潘光旦、陶天南、周新民、王伯琦、沈来秋、朱炳南、潘大逵、林同济、萧蘧、王赣愚、朱驭欧、赵忠尧、华罗庚、冯景兰、崔之兰、庄圻泰、陈省身、何鲁、霍秉权、张为伸、严楚江、李季伟、王士魁、顾宜荪、丘勤宝、殷之润、高琪、邹思泳、张正平、蒋导江、朱熙人、陶桂芬、石充、卢焕云、李清全、李吟秋、马光辰、范秉哲、杜棻、李枢、姚碧澄、戴练江、赵明德、刘学敏、汤惠荪、张福廷、诸宝楚、段永嘉……此外还有请来协助科研的知名学者,如边疆教育方面有:薛观涛、丁道衡、张维华、江应梁、宓贤璋等。同时聘请其中一些有办学经验的人,任学校的主要职员和新建院系的筹建人,如:聘请何鲁任教务长兼数理学系主任,聘请林同济任文法学院院长兼政治经济学系主任,聘请张正平任矿治工程学系系主任,聘闻在宥任文史学系主任。请范秉哲筹建医学院,严楚江筹建植物学系,聘请长期在北方从事中学教育的杨春洲,任云大附中主任(后称校长)。还聘来一批数理方面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如朱德祥、胡维青等,生物方面如吴征缢、潘清华等,农林方面如徐永椿、曹诚一等,文史方面如张友铭、陶光、李文衡等。对云大原有教师根据水平与外来新聘专家同等待遇。这样,抗日战争时期的云南大学名师济济。教师数量从1937年的49人,增加到1946年的23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由38人增至126人)。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