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凭无据怎么知道不是你大伯吹牛呢? 18岁的孩子那个时代。。。能够有什么恋情?”--peacemind2
我写过好几篇家世的文章,如果读过脉络就会比较清晰。
抗战那八年,虽然昆明-宜宾李庄镇涌入大批知识分子,但是中学/大学圈子就那么大。
我大伯和父亲相差一岁,同年同校上学,性格迥异。大伯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父亲沉默寡言,稳重厚道。发小同学圈子里的人,特别是女同学记得父亲的不多,但几乎没人不知道我大伯。
那时候昆明,宜宾李庄的风气还是蛮开放的,附中预科/大学生谈恋爱也并不罕见。你要我描述大伯和林女士恋爱的细节,我怎么能做到?嘿嘿。
大概在1946年下半年我家也随同济大学迁回上海。林女士家也迁到了上海。大伯在上海上学的那些年和林女士还有来往。祖父觉得林女士配不上他儿子,不看好不支持他们的dating。
时间来到1979年,大伯平反出狱后回到了医学院工作。二女儿从太原考上了79级清华大学,那会儿我很反感堂姐堂妹文革时期对大伯的态度,迟迟没有去看望她。但是我隐隐约约知道有个大伯的“老同学”阿姨时不时去看堂妹。
大伯后来来清华看女儿,也去拜访了堂妹的那位“阿姨”。
父亲晚年和我谈起大伯,说到性格决定命运,如果大伯和这位林女士成为眷属,结局大概也好不到哪了去(家庭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