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城
- [memory]
来源:养身馆

苏联在1991年解体之后,分成了15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之后的三十年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那么到今年已经31年,其中又是哪个国家发展最好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把这15个国家进行一个分类,大致上可以分成4类。第一类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这三个斯拉夫国家。作为前苏联的主体加盟国,他们继承了最多的苏联遗产,但是因为长期的经济动荡,还有寡头影响,他们发展都不尽如人意。像俄罗斯和乌克兰现在还深陷战争的阴云,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堪忧。
第二类是中亚的几个斯坦国,他们面积广袤,人口稀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都过上了卖矿为生的日子。但因为其他方面乏善可陈,所以发展成果非常有限,基本没有什么进步的空间。第三类是高加索地区的众多小国,特点是国土面积小,人口相对多,而且民族宗教矛盾尖锐,所以冲突不断,局势长期动荡,像是之前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战争,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最后一类就是波罗的海三国了,他们不但国土狭窄,而且人口稀少。三国加一起才17万多平方公里,还不如广东省大,人口则只有600万,更是只有广州市人口的三分之一。但就是这样人地双少的波罗的海三国,却成为了前苏联加盟国中,发展最好的地区。
其中尤以爱沙尼亚经济实力最强,从人均GDP来看,刚独立时爱沙尼亚还不到3000美元,如今却高达2万3000美元,可以说把前三类国家远远甩在了身后。那么,爱沙尼亚到底是凭借什么,能够成为15国里发展最好的国家呢?独立之路
从历史上看,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较晚,是在1940年完成的。在这之前,苏德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双方同意将三国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趁机控制了波罗的海三国。而在战后,爱沙尼亚在苏联工业化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按照苏联给加盟各国的分工,爱沙尼亚主要负责精密机床工业、化学工业、无线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产业,算是被安排在了工业生产的高端位置。这样就为爱沙尼亚的科学技术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从沙俄时代开始,波罗的海地区因为紧靠大海,沟通内陆,商业活动繁荣,所以一直比较富裕。在苏联时代,三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正好位列全国的前三名,爱沙尼亚人均GDP为苏联平均的140%,位列榜首。但是,这种经济上的领先,对爱沙尼亚的居民却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在二战之前,他们的差距并不大,可进入苏联之后,邻国的生活水平眼看着是一天好过一天,自己却是在原地踏步。因为这意味着爱沙尼亚为了照顾其他地方,被苏联中央拿走了更多的物资和产品,产出和收益明显不平衡。这就让爱沙尼亚人对苏联的不满与日俱增,越发认为爱沙尼亚是体制的牺牲者,而隔壁的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也是类似的心路历程。所以在苏联末期,正是这三国率先起来争取民族独立,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苏联在1991年解体。爱沙尼亚独立之后,提出一个口号,叫做“回归欧洲”。为了摆脱俄罗斯的影响,获取西方国家援助与支持,加入欧盟就成了爱沙尼亚的主要目标。而对于西方来说,这也是趁机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的天赐良机,所以也愿意花力气和花钞票,帮助爱沙尼亚等三国完成改革。大量的经济、技术援助涌入波罗的海地区,欧盟的援助成为了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外部力量。西方援助
虽然爱沙尼亚和欧盟是“郎有情妹有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直接确立关系,而是依然要走完固定的程序。想要加入欧盟,爱沙尼亚必须完成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私有化市场改革。
从1991年开始,爱沙尼亚开启了大型国企的私有化,不过因为国家小,企业少,这种私有化的精细程度就比俄罗斯和乌克兰好上不少。爱沙尼亚在资产拍卖中,除了出价多少外,还非常重视竞拍者到底有没有管理能力,能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未来管理计划,这就把那些玩股权游戏的“倒爷们”拒之门外。爱沙尼亚欢迎外国集团参与竞标,故意增加了竞争的激烈程度,所以有效避免了国有资产被低卖贱卖。同时这也让外国资本加快投资爱沙尼亚,2003年爱沙尼亚累计吸引外资近80亿美元,而爱沙尼亚总人口不到140万,等于人均被投资了5700美元。大量的外商投资,不但是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而且带来了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大提升了爱沙尼亚的经济活力。爱沙尼亚明确宣布,欧盟法律的原则应该被当作起草爱沙尼亚法律的原则。并且在宪法中规定,如果本国法律和接受的国际条约相冲突,那么国际条约要高于国内法。1992年,波罗的海三国被纳入法尔计划,大笔大笔的资金开始打进爱沙尼亚的户头。从1992年到1999年,欧共体/欧盟给爱沙尼亚提供了1亿8000万欧元,70%的企业扶持都从法尔计划中受益。同一时期,美国也鼓励自家企业去三国设厂,还通过基金会向爱沙尼亚提供了3000万援助,另外还有不可计数的食品、粮食援助。1992年刚刚独立的时候,爱沙尼亚全国企业才不过2000家,短短两年时间,就增加到70000家,整个社会变得欣欣向荣。而爱沙尼亚的发展不但优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甚至还要好过一些中东欧国家,因此它也被称为“波罗的海最亮眼的明星”。欧盟委员会在1997年,就认为爱沙尼亚达到了入盟标准,为此还打算让爱沙尼亚先于另外两国加入欧盟。不过这个想法让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大受刺激,想尽办法游说欧盟按照原来一块入盟的方案走,欧盟最后同意了这个意见,放宽了一些标准,所以在2004年三国是同时进入欧盟。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拉脱维亚和立陶宛都沾了爱沙尼亚的光。不过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同样是在90年代获得了大量西方援助,为什么爱沙尼亚要比这两个邻居发展得更快呢?要知道,当时援助是按人头安排的,人口最少的爱沙尼亚分到的钱其实是最少的。这就不得不提到爱沙尼亚的另外两项特色:金融改革,以及重视教育。大胆改革
在苏联解体的初期,因为经济一片混乱,原来的各个加盟国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爱沙尼亚也不例外,第一年的通胀率竟然高达953%。
为了解决通胀问题,各国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办法,而这里头,爱沙尼亚是最为激进的一个。首先爱沙尼亚认为,用行政命令限制市场涨价意义不大,反而是让黑市交易持续存在,索性放开了所有商品价格,相信市场力量会让物价回归合理位置。同时,爱沙尼亚是15个原苏联加盟国里,第一个弃用卢布、发行本国货币的国家。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举措,因为当时看起来,卢布虽然走弱,毕竟还是一套成熟的货币。反过来要从头建立一套货币,风险和不确定性都相当高。但在爱沙尼亚看来,卢布是自己完全无法控制的货币,而且还很容易受到俄罗斯等国的拖累,不如另起炉灶,来稳定物价。而且,爱沙尼亚发行的克朗,直接盯准了德国马克。并用本国的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保证汇率不会大起大落,也不限制居民兑换外汇。而且在这个时期严控政府预算,勒紧腰带过日子,集中资源保证货币改革平稳完成。稳定的货币提振了民众和市场的信心,熬过了一开始的挤兑危机后,第二年爱沙尼亚的通货膨胀率就锐减到了35%,货币改革大获成功。当时爱沙尼亚总理马尔塔认识到,作为一个小国,低税收环境是吸引外国投资最重要的武器,所以他开始推进单一税制改革,把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一般而言,中国的人民日报或环球时报从来不报道的国家过得最好。
最最重要的不说,二战爱沙尼亚人口巨减,前苏联为了填补人口短缺,将30万德军战俘安置在爱沙尼亚。高素质的德裔一方面创造了经
值得乌克兰学习,首先是要把国企给高效的私有化,同时大力整治贪腐,用欧盟的标准来治国
人种文化都不同, 乌克兰就是老毛子德性, 爱是北欧
要是中国允许公投独立,除了西藏新疆会首先响应,上海广东和江浙等富足地方大概也会响应,而北京会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