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发射成本巨大,能否重复利用以节省成本?据悉,我国正在研究火箭回收技术。
当地时间2016年4月8日,美国“龙”飞船发射升空后,“猎鹰9”火箭第一级垂直降落在大西洋中一艘无人船上,成功实现软着陆,这在火箭回收史上是第一次。今年3月30日,SpaceX(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将“回收”的猎鹰9号火箭再次送入太空。此后,这枚火箭在大西洋的无人船上成功回收,再次创造历史。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谭永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已开始探索火箭回收技术,而且也会参考SpaceX的方式考虑从陆地和海面回收火箭。“在内陆发射场发射肯定是从陆地上回收,而从海南文昌发射就需要考虑海面回收了。”
“不过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火箭回收技术都缺乏标准规范,这不利于未来可回收火箭的应用和推广。”谭永华以飞机举例说,飞机中的每个零件都有规格、使用寿命等设计规范,可回收火箭也是如此,回收五次、十次还是二十次,设计规范是不一样的。
谭永华认为,可回收火箭的设计,要考虑飞上天一次对运载能力会损失多少,重复利用几次更加经济。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火箭发动机在空中多次启动的规范,以及火箭回收后对其安全性进行各项检测的标准等等。“这些都需要航天产业在整体上进行统筹布局和设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刘志让告诉华商报记者,在火箭重复使用技术方面,我国相关研究课题已经启动。“这需要技术方面的突破,另外还需要全寿命周期火箭回收和重复使用以后的综合性能的评价。从趋势上来讲,火箭重复使用肯定是个方向。但火箭发射后再次使用前的检测,以及对动力系统可靠性的再确认等等,都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美国的航天飞机为什么现在不再用了?因为二次飞之前的检测所花费的时间和代价太大了。另外,二次使用存在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