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一辆卡车冲入人群,造成至少84人死亡、50余人受伤。它,发生在尼斯,那个有着明媚阳光的法国南部城市,因为“恐怖主义”四个字,流出汩汩鲜血。
(图:2016年7月14日,尼斯惨案事发现场。)
一年后,被称作恐怖主义“大本营”的ISIS,近日连遭两个重创:一是伊拉克政府武装经过半年多的鏖战,终于收复了被这个组织控制了数年之久的西部最大城市摩苏尔;另一个则是ISIS组织的头目巴格达迪,被ISIS宣布死亡。
ISIS羽翼被削,是否意味着全球恐怖主义要偃旗息鼓了?我们是应该“松一口气”,还是应该“保持紧张”?
今天,长安君(微信ID:changan-j)就谈谈ISIS的现在与可能的未来——
“有限的胜利”
摩苏尔与巴格达迪,这两件事情与ISIS的“剥离”,在全球恐怖主义持续蔓延的今天,不失为一则难得的好消息。
考虑到伊拉克的自然地理环境,摩苏尔的被收复,意味着ISIS组织丢失了其控制区内人口最多、资源最富庶的部分;而巴格达迪如果真的“毙命”,则意味着短时间内,在恐怖组织内部很难立即出现一个有足够权威继承他的“哈里发”地位。
可以预见,在未来,这个组织对于其他恐怖分子的号召力和自身协调力,可能被大大削弱。
(图:伊拉克民众庆祝摩苏尔全城解放。)
如果再乐观一些估计,在失去了摩苏尔“大本营”后,在叙利亚继续顽抗的ISIS组织,未来很可能因为资金不足而势力大减;因为指挥协调不灵,而在面对打击时候,应对效率降低。如果目前各方继续坚持以ISIS组织作为“共同打击目标”,则其作为一个拥有占领区的实体的覆灭,或许也为期不远了。
但,中东战场之外的形势,却让人无法乐观。难怪有人说,这是“有限的胜利”。
为什么?“阻力”首先来自伊拉克内部。
伊拉克战争之后,原本被居于少数逊尼派萨达姆政权压制的多数派什叶派和自成一体的库尔德人,依靠人数优势,最终在妥协的基础上,控制了中央政权。逊尼派成了最大的“不满者”,因此ISIS崛起时,许多逊尼派参与其中。目前,虽然在大国的强力整合之下,伊拉克政府重组新军的战斗力较强,还得到了有伊朗支援的什叶派民兵大力支援,库尔德自治区武装力量也做了有效配合,但是随着战事的结束,未来权力如何在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之间“分蛋糕”,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图:ISIS实际控制区与逊尼派的势力范围高度重合,其兴起的基础即在于利用伊拉克和叙利亚两国的逊尼派与政府的矛盾,获得大量逊尼派支持。)
恰似一个“火药桶”,处置稍有不当,就会火花四溅、战乱再起。
“难解的困局”
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来自大国博弈。
摩苏尔虽被收回,但ISIS在伊拉克境内“残兵尚存”,只是化整为零地散至乡村及沙漠地带,以地下组织、游击形式,展开负隅顽抗。他们仍有能力发起零星战斗和袭击,而且,更容易存活很长时间。
他们能否被彻底铲除?不仅取决于伊拉克、叙利亚,更取决于外部力量的决心。
(图:伊拉克摩苏尔所在地,被叙利亚、伊朗“合围”,地缘政治和人文宗教情势,错综复杂。)
抛开伊拉克不谈,在ISIS的另一“活跃地”叙利亚,形势更是异常复杂,一不小心就会被“绕晕”。
叙利亚从内战之初,就成了美俄的“角力场”。而周边的伊朗、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土耳其……小算盘打得啪啪响,各自站队,有的支持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有的支持反对派,有的支持其中的一个分支却对另一股力量“大打出手”,乱成一锅粥。
当然,俄美作为两个大国的博弈,其影响不是上述国家能比拟的。目前共同的敌人ISIS覆灭在即,未来的叙利亚版图,注定不可能回到战前,利益如何分割?恐怕会成为几方下一阶段争夺的焦点。仅从俄、美和土三国的军事行动,已能看出端倪:俄罗斯倾向于支持巴沙尔保住既有基本盘,美国试图支持库尔德人尽可能多的攻略ISIS控制区,土耳其则万万容不得库尔德势力进一步坐大。这种“大国博弈”下,想一鼓作气再狙ISIS,恐怕并不那么简单。
加上沙特等国近日与卡塔尔“闹翻”,给中东这一乱局再添变数。种种变数之下,ISIS不是没有可能借此回寰、“逃出生天”。
(图:满目疮痍的摩苏尔,曾是伊拉克第二大城市,被ISIS宣布为“首都”。)
“不确定的未来”
对全球反恐形势而言,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很遗憾地告诉你,这意味着我们距离“松一口气”还有很远,甚至对一些国家来说,反恐形势会更加严峻。
第一,ISIS组织其实早早就在世界各地“谋局投子”,最近的菲律宾南部战乱,就是一个不小的警告。
ISIS表面看只在中东一带活动,但它的“魔爪”早已渗透全球。就在5月底,菲律宾南部大城马拉维市遭到亲极端武装组织“伊斯兰国”的叛乱组织“阿布沙耶夫”与“马巫德组织”攻击,一家医院及市政大楼、监狱遭到占领,并有多名人质遭到挟持。武装分子也烧毁多栋房屋、天主教堂,升起“伊斯兰国”的旗帜。
(图:外媒报道,菲律宾南部成为ISIS的新“前线”。)
这些菲律宾原本就存在的宗教极端武装,原本只能在丛林边缘搞搞“打家劫舍”和偶尔袭击的“小打小闹”,因为得到了ISIS组织的人员、资金和武器等援助,突然摇身一变,开始搞起攻城略地的“大生意”,并且让政府军与其激战月余,仍然不能奈何。
第二,如果ISIS失去了自己的控制区,其下属的数万武装人员很可能“化整为零”回国或流窜至全球各地,这给各国反恐都造成了新难题。
成立“伊斯兰国”之后,IS曾招募了许多来自海外的极端分子加入到“圣战”中。据一总部设在纽约的安全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这些外国武装分子来自世界各地,最多时有数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