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岩2018-03-10 16:03:06

修木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历史的车轮有时似乎转得很慢,有时却突然加速。在朝韩借平昌冬奥会走近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又接下了朝鲜抛出的橄榄枝,同意双方在“5月前”会面

特朗普,这位“标新立异”的总统,走得比他的前任更远吗?朝鲜半岛的局势,是在酝酿质变,还是“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或许,从历史资料中我们能够得到答案。

本文系香港中文大学修木博士参考已故著名记者唐•奥伯道夫 ( Don Oberdorfer )所著《两个朝鲜》;时任美国官员杰尔·斯威特(Joel S.Wit)丹·佩尔蒙(Dan Poneman)和罗伯特·加卢奇(Robert Gallucci)等合著《焦点展望:第一次朝鲜核危机》(The first North Korean nuclear crisis);当时常驻北京的CNN资深国际新闻记者齐麦可(Mike Chinoy)所著《熔毁》(Meltdown);《纽约时报》驻白宫记者贝克(Peter Baker)著《荣火时代:布什与切尼在白宫的日子》(In Days of Fire:Bush and Cheney in the White House)等历史资料,分析梳理25年来美国方面对于朝鲜拥核历史责任系列文章的第二篇。

上文讲到90年代初克林顿总统时期,美国虽然挟冷战胜者的余威,却仍被朝鲜的强硬核立场逼上谈判桌,差点下不来台,关键时刻卡特以前总统的微妙身份访问朝鲜,以“自作主张,公之于众”的方式为双方找到了台阶,终于促成《朝美核框架协议》于1994年10月21日在日内瓦签署。

本文接上一篇,讲述上世纪90年代下半叶到本世纪初“9·11”事件之后,小布什将朝鲜列入“邪恶轴心”的这一段历史:

朝鲜拥核谁之过(之二):从克林顿的交往到小布什的对抗

核心提示:与美国签下协议,执行的情况却还要看美国内部的政治形势。朝美之间的框架协议一开始就在美国国内遭遇阻力,克林顿要到快离任时才真正注意朝鲜。只是他离任之后,小布什对朝鲜又完全是另一种态度,框架协议最终无法框住朝美之间的分歧。

对朝外交吃力不讨好

在美国,外交属于总统的职权范围,只是做外交却时常不讨好。朝美框架协议就是一例,虽然化解了朝核危机,克林顿赢得的却不是赞誉,而是批评。以能源援助换取朝鲜冻结核设施,看在国会与舆论眼里却是在核讹诈之下做出让步。批评者觉得苏东都垮了,朝鲜又能支持多久。还有,朝鲜的人权记录很坏,与独裁者做交易在道义上说不过去,尽管朴正熙、全斗焕统治下的韩国人权记录一样的糟糕,却一直是美国大力支持的盟友。国会与舆论不用面对具体问题,从大原则出发,动不动就贴上绥靖政策、接受讹诈,忽视人权等等标签。更不凑巧的是协议签字后刚过两周就是94年的国会中期选举,民主党出人预料输掉参众两院的多数,控制国会的共和党借朝核问题修理行政当局。

此时的朝鲜正在经历一段极为困难的经济衰退时期,还真有点要跨的迹象。苏东巨变之后,朝鲜失去的不只是苏联的援助,更有它在苏东经济体系之中的位置,对外贸易急剧倒退,连基本的石油供应都成问题。1995年朝鲜遭遇特大洪水,粮食歉收导致饥荒,不久前还在与美国叫板的平壤,破天荒向国际社会寻求粮食援助。再加上金正日刚刚接班,能否坐稳也不无疑问。连国务院内部都有官员觉得朝鲜会步东欧国家的后尘,在两三年之内倒掉。而政府之外,更有人觉得此时执行框架协议,反倒延长平壤的政治生命,实在没有必要。

也难怪协议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按照一位曾被派往宁边执行检查任务的前国务院官员的评价[ PBS Frontline: Kim's Nuclear Gamble]:朝鲜的确是执行协议,宁边的反应堆已经停下,核废料也冻结在原能机构可以监查的地方;美国的表现却是差强人意,交给朝鲜的重油时常拖延,轻水反应堆的建设进度更是滞后。协议签字危机过去,朝美双边的关系却停滞不前,朝鲜又被人遗忘。

引人担忧的土堆与卫星

要到1998年8月发生两件事,朝鲜才又一次闯入人们的眼帘。第一件是美国挑起的,从朝鲜上空掠过的间谍卫星,拍到离宁边不远的金昌里军事基地周边有许多土堆,五角大楼下属的军情局依此判断当地正在修建地下核设施。尽管其它部门觉得这是过度解读,政府内部还是有人故意将情报捅给媒体,引起公从关注。第二件是朝鲜挑起的,8月31日朝鲜实验大浦洞火箭,对外声称是发射卫星。虽说火箭飞过日本之后堕入太平洋,卫星也没有进入轨道,却让美国担心不已。备有三级火箭的大浦洞其实就是洲际导弹,技术成熟之后可以打到美国本土。一时间,批评框架协议的声浪再起。

这一次克林顿当局应对主动。首先是向平壤提出检查金昌里的要求,朝鲜官员倒是胸有成竹,愿意接受检查,但是美国要有所付出。双方最后谈定,代价是美国提供朝鲜六十万吨粮食援助。1999年5月,十四名美国官员进入金昌里的隧道检查三天,得出根本就不可能是核设施的结论。美国政府灰头土脸,但是军情局却没有任何官员受到处罚。美国情报机构在其后几年还要继续提供夸大不实的情报,造成严重后果。

导弹的问题则更为复杂,框架协议只管宁边的核设施,不包含任何与导弹相关的条款,试射并没有违反协议。按照最糟的估计,宁边关闭之前朝鲜或许已经拥有足够的原料造几颗原子弹。如果配上长程导弹,问题可就大了,美国本土会落入朝鲜的核威慑范围。尽管在当时,朝鲜还没有掌握相关的技术,卫星发射以失败告终,克林顿当局却很有几分担心,下令组成专家小组进行评估,请前国防部长佩里主持。1994年的朝核危机时佩里正好在任上,而且本人也是颇受尊重的核军控专家。

相应的评估认为朝鲜的饥荒已经过去,一时半时不会垮。框架协议冻住宁边,应该坚持。从长计议,外交努力还应该加码,通过高层互访达成全面协议,促使朝鲜也停止导弹的发展。1999年5月佩里更是带队前往平壤,指出两条道路:一条是放弃核武导弹,走向与美国关系的全面正常化;另一条则是坚持发展导弹,造成对抗的不断升级。按照一位美国分析家的描述,“拿出一根更大的萝卜,展现一条更粗的大棒”。

朝美之间又热络起来

对美方的建议平壤反应积极,很快派人商谈细节,并且自愿暂停导弹实验。经历饥荒之后,金正日着手将工作重心从军事转向经济。与此同时,金大中在98年当选韩国总统,接替态度较为强硬的金泳三。金大中主张阳光政策,希望通过正面的交往促使朝鲜转变。2000年6月中旬,他更是对平壤进行历史性的访问,实现第一次南北峰会。其后金大中向美方通报,金正日一再表明朝鲜安全的关键在于与美国改善关系,若有美方的安全保证,将朝鲜纳入国际社会,平壤愿意放弃核武、导弹及一切大杀伤力武器。

南北峰会之后,朝美之间也开始安排高层互访。平壤派出拥有次帅军衔的人民军二号人物赵明禄,作为金正日的特使访问华盛顿。00年10月10日,赵明禄身着军服到白宫与克林顿会谈。朝美签下联合公报,将关系引向新的方向,让敌对成为过去。美国希望朝鲜停止发展中、长程导弹,朝鲜愿意考虑,并希望克林顿亲自访问朝鲜。在平壤眼里,结束朝鲜的外交孤立与朝美关系的正常化都要有美国总统的亲自到访才算得上正式。

朝鲜人民军次帅赵明禄访问白宫,与克林顿握手。

双方马上开始相应的规划,仅仅十一天之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又飞往平壤做进一步讨论。她是迄今为止到访朝鲜的美国在任最高级官员,不但到太阳宫致敬金日成的水晶棺,还跟金正日一起观看大型团体操表演。美国记者带着几分得意地注意到10月25日恰巧是志愿军赴朝参战五十周年纪念日,前来庆祝的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却被晾在一边,因为平壤要先招待奥尔布赖特。会谈之后,奥尔布赖特一改过去美国官方对金正日的刻板印象,觉得他实在,有决断力,不为意识形态所困。克林顿听过她的汇报之后也跃跃欲试,希望亲自去平壤,解开冷战留下的最后一道死结。

就差那么一小步

说起朝美关系,人们通常看到的是矛盾与对抗,朝鲜也让人觉得保守与僵化。其实朝鲜在对外关系上相当灵活,冷战时期游走于中苏之间,冷战之后也极力与美国修好,从金日成到金正日都曾为此付出努力。到克林顿任期的最后,朝美之间的冰雪已经开始消融,离关系正常化只差最后一小步。此时朝美关系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美国手里,端看白宫能不能体会其中的重要性。克林顿体会到了,平壤没有拒绝的道理。

只是克林顿未能如愿以偿,他开始关注朝鲜的时间来得太晚,10月下旬国务卿从平壤回来,11月7日就是00年总统大选投票,他的八年任期行将结束。投票的结果非常接近,论总票数民主党的戈尔以微弱多数赢过共和党的小布什。可是美国的总统选举采用选举人制度,按州点算,在关键的佛州票数极为接近,得用手工重点。两党都派出最强律师团,逐张争拗,闹了一个月没有结果,又把官司打到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紧急开会,以5对4的比数判决停止重新点票,等于宣布小布什夺得佛州,也就是夺得总统宝座。

克林顿还是想去平壤,却必须得到候任总统的首肯。他曾当面向小布什请求,得到的是一个不置可否的软钉子,只得知难而退。如果是戈尔赢得那年的大选,克林顿的访问应该可以成行,朝鲜与美国或许可以关系正常化,朝核问题会是另一个局面。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朝美关系到此时已经落在小布什的把握之中,就要转往另一个方向。

2000年美国大选,佛州一位法官人工点票,身后坐着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律师代表监督。

小布什带来新保守主义

2001年元月美国政府换届,由共和党替代民主党。上任的头几天,新总统小布什依照惯例与其它国家领导人通电话。韩国总统金大中来电,解释对朝鲜的“阳光政策”。听过几句之后,小布什手掩话筒转身询问身边的助手,“这是什么人呀?真无法相信他这么幼稚。”助手是来自国务院的外交官,无法相信的是小布什竟然如此幼稚。

小布什本人没有多少外交经验,手下却有一个外交团队,其中有好几位信奉的是新保守主义,以理想敢干著称。在外交政策上,共和党通常态度实际,不计较意识形态,需要维护美国利益时态度强硬,敢于出手。民主党喜欢讲大道理,举着民主自由的大旗,行事方式却较为柔软,讲究美国领导下的国际合作。新保守主义则是杂交品种,态度上像民主党,热衷民主自由与独裁专治的对抗,行事方式却像共和党,倾向使用强硬手段来。

以武力维护大原则的事情美国在六十年代干过一回,为的是不让南越落入社会主义阵营,尽管其战略价值算不上太大。卷入越战之后美国投下大量人力物力,结果却败在一个小小的北越手中。那一场失利让一代美国人刻骨铭心,知道武力有其限度,对卷入战争很是小心。九十年代初结束的冷战算是美国赢在最后,但是经历过越战的官员,不论在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对军事行动还是相当谨慎。老布什教训伊拉克,战争还没打响就已经定下见好就收,大获全胜却不肯乘胜追击,没有推翻萨达姆。克林顿上任之初,对外用兵很是犹豫,招来许多批评。

只是形势比人强,毕竟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高科技武器比别人领先一大截,动武的诱惑摆在那里。老布什在伊拉克很顺手,克林顿在前南斯拉夫两次教训塞尔维亚也没有碰到什么麻烦,越战的阴影渐渐淡薄,对外强硬的倾向增加。2000年大选,共和党内的新保守主义者批评克林顿的外交政策不够果断坚定,没有充分利用优势推动美国的政治价值与模式。小布什当选,让新保守主义得到一次实践的机会。

朝美外交停摆

照常规,新政府上任对前政府的政策要重新评估一番,小布什当局检讨对朝政策时出现严重争执。负责东亚与朝鲜事物的国务院官员对半岛局势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知道框架协议来之不易,克林顿加强交往有他的道理,解决朝核问题还是外交途径更为可取。他们多半是职业外交官,不分党派,曾经服务于老布什与克林顿政府,形成朝鲜问题的温和派。

与他们对立的强硬派多半是随小布什上任的政治官员。在他们眼中朝鲜是流氓国家,严重违反人权,经济上失败,饿死人还搞核武器。上升到道德的高度,也就没有了朝美外交的空间:框架协议根本就是绥靖妥协,让平壤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得以苟延残喘;奥尔布赖特访问平壤丢人现眼,竟然与金正日一起登主席台观看团体操,成为别人的宣传工具;新政府应该硬起来,抛弃克林顿的外交,孤立朝鲜,使它变得更穷更不稳定,把平壤搞垮才是朝核问题彻底的解决办法。

两派讨论起来很是辛苦,时常吵得面红耳赤。任何事情只要与克林顿沾上边,在强硬派看来就应该反对,甚至连“和平谈判”都不能提,因为那是民主党喜欢使用的词汇。在前朝任职过的政务官还有克林顿人马的嫌疑,以至好几位朝鲜问题专家干脆打包走人。温和派只得到国务卿鲍威尔的支持,强硬派却有副总统切尼撑腰,而且更对小布什的口味。克林顿留下的与朝鲜交往的计划,到此时全部停摆。

一纸公报难以支持朝美外交

在这种气氛之下,小布什当局注意不到平壤的注意力转向经济,正在推动改革开放。金正日在2000年5月与01年元月,相隔不到一年时间两次访华,参观上海股票交易所与合资企业。受益于金大中的阳光政策,半岛上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往来也趋向活络。平壤还开始做出与日本改善关系的努力。

与美国的交往当然是朝鲜改革开放最为重要的部分,小布什当局的态度让平壤深感忧虑。与美方接触时,朝鲜外交官一再指出几个月前赵明禄访问华盛顿才签下一份联合公报。平壤观察过中美关系的发展,知道《上海公报》的重要,也希望美方坚守《朝美公报》。只是平壤的手中,除了核武与导弹之外,没有其它牌可打,仅凭一纸公报难以抵挡新保守主义的势头。

朝鲜被列入“邪恶轴心”

小布什上台不到九个月,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一时间,美国上下群情激愤,同仇敌忾,新保守主义的主张开始赢得民意的广泛支持,成为对外政策的主流。在反恐的旗帜下,美国要主导世界秩序,奉行单边主义,不惜先发制人,以武力推动民主与政权更替。

尽管朝鲜公开表示对美国的同情与对反恐的支持,小布什当局并不领情。在受到袭击后的恐慌气氛之中,有人担心朝鲜的核原料落入恐怖分子手中的可能性。但是总体来说当局的注意力并不在朝鲜,而在为盖达组织提供保护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一个月之内,入侵阿富汗的战争正式打响,其后也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喀布尔就被美军拿下。

接下来,美国要花上一年多的时间准备入侵伊拉克,尽管萨达姆与盖达组织没有联系。美国的理由是萨达姆在发展大伤杀力武器,可能用来支持恐怖袭击。另外两个国家,伊朗与朝鲜,也因为有发展核武的嫌疑被人提起。把这三个国家正式串在一起,却是经过一个很不正式的过程。

小布什在02年国情咨文中将朝鲜纳入“邪恶轴心”。

2002年一月底,小布什赴国会做911之后的第一个国情咨文,反恐占着很大的比重。盖达组织与塔利班已经被赶进阿富汗的大山沟之中,美国需要定出新的打击对象。中东是此时美国的战略重点,其中伊朗自七十年代末以来一直是美国的对头。伊拉克本来是受美国扶持对抗伊朗的势力,在两伊战争之中曾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可是后来伊拉克反过头来欺负科威特,这才与美国交恶,成为强硬派想要以反恐名义进行政权更换的下一个目标。伊拉克与伊朗因此都被定性为邪恶势力,只是起草报告时白宫幕僚又觉得以两个中东国家为目标会让人觉得是针对伊斯兰,这才顺手加上朝鲜,三个国家串在一起取名为“邪恶轴心”,尽管朝鲜不论在地理上还是意识形态上都离两伊差得大老远。

邪恶轴心的标签虽然在小布什演讲后广为人知,美国其实并没有入侵朝鲜或伊朗的计划。如此呈口舌之快,美国已经违反前任政府不以武力威胁朝鲜的承诺。平壤公开的反应强烈,朝通社的声明谴责邪恶轴心之说离宣战只差一小步。这倒不是平壤夸张,韩国上下也都担心美国下一步想在半岛上动武。正好小布什在二月份访问韩国,首尔费尽力气,终于迫使美方在布什的发言之中拿掉“邪恶轴心”一词,公开澄清美国无意攻击朝鲜。

朝美重开会谈

朝鲜外交官与美方接触时有一肚子的疑问:为什么小布什与老布什这么不一样?为什么小布什这么恨克林顿?为什么小布什用这样的词句描绘我们?为什么总是怀疑我们所做的一切?为什么要这样恐嚇我们?即使到这一步,忧心重重的平壤仍然努力与美国交往,随时随地都愿意谈。1999年,朝美就导弹问题谈判之际,平壤主动暂停试射三年,正好在02年到期。尽管邪恶轴心闹得沸沸扬扬,平壤还是决定将暂停又延长三年。

小布什政府内部的温和派也想恢复与朝鲜的外交会谈。就核问题来说,朝美之间已经有一个框架协议,不能随手放弃。为了落实协议,韩国与日本已经投下纳税人的钱,帮助朝鲜兴建轻水反应堆。美国准备入侵伊拉克之际,也不希望为朝鲜分心。韩国上下一再表示反对美国对朝鲜强硬,处理不好会伤及韩美关系。连日本都在积极与朝鲜接触,首相小泉甚至在策划去平壤访问。

于此同时强硬派也没有闲着。2002年夏天,美国情报机关掌握证据,显示朝鲜可能有一个秘密的浓缩铀计划,技术来自巴基斯坦,所需要的机械材料则在国际市场上购买。框架协议涉及的是从核废料之中提取钚,浓缩铀却是直接从铀矿中分离可用于制造原子弹的有效同位素U235。就字面上来说,浓缩铀并不违反框架协议,却明显违反协议精神,走上另一条造原子弹的途径。

其实在克林顿时期,就有过朝鲜另起炉灶搞浓缩铀的风声。1997、1998年美国在提供重油与建设轻水堆两方面都拖拖拉拉,朝鲜另有想法并不出奇。到小布什上台后朝鲜加大采购规模,可能也是应付强硬派主政美国的新形势。但是另一方面,情报被夸大同样也有可能。克林顿时期,情报机关曾声称金昌里有地下秘密核设施,平壤让美国专家检查,却什么都没有查到。同样一份情报在美国政府内部形成两种不同看法:强硬派觉得抓到朝鲜违反协议,不值得信任的证据;温和派却觉得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也没有迫切的危险,只是需要提出来与平壤讨论,真有其事就要求他们停下来。

两派角力的最后结果还是接纳温和派的建议,恢复与朝鲜的会谈,派东亚事物助理国务卿凯利去平壤。但是,会谈的剧本却是由强硬派拟定,以浓缩铀问题为中心,朝鲜必须有一个清楚的交待。访问日期定在10月3日,平壤在安排上很配合,显然希望在停摆近两年之后朝美关系可以重上外交轨道。

一趟访问两个误会

凯利在平壤的访问以误会开始,也以误会结束。前一个误会令人哭笑不得,后一个误会却是后果严重。美国代表团到达平壤机场,一下飞机就觉得气氛不对。前来迎接的朝鲜官员抱怨美方无礼,连晚宴都不肯参加。原来代表团还在飞行的时候,华盛顿告知朝鲜驻联合国使团,凯利访问期间不会举行答谢晚宴。朝鲜方面理解出了差错,以为他们连朝方的欢迎晚宴都不参加。

相关的误解很快得到澄清,但是美方的安排依旧是失礼。外交官见面坐下来吃顿饭碰碰杯,本是最基本的礼节。出访前计划的行程之中,国务院预计朝方肯定有欢迎晚宴,也安排美方主办答谢晚宴。可是行程送到白宫,总统国安顾问赖斯看后竟然生气了:“我们要与在双边协议上玩诈的他们交锋,这不是举起香槟酒杯的时候。”国务院只好取消答谢晚宴,但是主人的晚宴还得硬着头皮出席,搞出一个让美方代表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也让平壤发生误会的安排。

到了谈判桌上,美方更是咄咄逼人。他们的讲稿由强硬派事先拟好,一上来就指控朝鲜违背框架协议,背地里在搞浓缩铀,如果不交待并停止相关项目,美朝对话无以为继。平壤等了快两年,等到的是来者不善,不但连起码的外交礼仪都不顾,还拿出下最后通牒的架势。

第二天朝鲜的回应也是来而不往非礼也,第一副外相姜锡柱念着准备好的讲稿,表情愤怒,口气带着嘲讽,历数小布什上台后的不是,竟然将朝鲜打成“邪恶轴心”。他没有直接提到浓缩铀,却气鼓鼓地说:为捍卫国家主权,面对美国不断增长的核威胁,朝鲜有权发展核武器,甚至发展更为强大的其它武器!

听在几位美国官员的耳朵里,这不就是承认朝鲜的确有浓缩铀的计划?来平壤之前,他们预估不管有没有平壤都会一口否认,姜锡柱竟然就这么认了,而且还有更强大的武器?震惊之余,姜锡柱还说到愿意就任何问题进行谈判,美方代表却已经听不进去。凯利甚至都没想到要追问一句,你这是承认有浓缩铀?或者,更强大的武器是什么意思?姜锡柱发言完毕,凯利合上笔记本起身离开会场,这一回轮到坐在他们对面的朝鲜官员大吃一惊。

几位代表团成员出来后商量了一下,很快达成一致看法:平壤没有想到美国已掌握浓缩铀的情报,凯利的摊牌让他们措手不及,一不做二不休就承认了。将情况整理成文之后,代表团用电报告知华盛顿,很快就在政府内部传开。

框架协议经不起一场误会

只是这一理解后来却成为说不清楚的乌龙,朝鲜坚决否认有浓缩铀,美方几位成员冷静下来,也意识到可能是理解过了头。凯利访问之前几个月,美国官员已经数次在公开场合指责朝鲜另有秘密核计划,平壤不至于猝不及防。为着推行改革开放,平壤其实一直表示愿意谈,对凯利一行很是期待。可是美方代表团的手脚被强硬派捆住,中心议题只有一个,停止浓缩铀之后谈判才能开始,否则连坐在一起吃饭都有问题。这在平壤看来是先逼人认错的高压手段,所以平壤也以硬对硬,先说我们有权发展核武器,而后跟上一句,如果想谈什么都可以谈。

美方代表事先估计朝鲜不会承认,听见前一句就以为朝鲜已经认了,大吃一惊。他们的注意力太集中在浓缩铀上,后一句的含义没听出来。白宫给代表团的指令也没有留下多少余地,就是要在浓缩铀问题上针锋相对,以至凯利都没想到向朝方澄清一句。甚至听到那句令人惊讶费解的“更为强大的其它武器”,也没有多问一句是什么意思。要到事情过后,才由中国外交官找机会询问朝鲜官员,更强大的到底是什么武器,得到的回答是“朝鲜人民的伟大力量”。也就是说,一句标准的咋呼。

去平壤访问的美国代表团官员多半属于温和派,带回来的却是朝鲜承认浓缩铀的消息。对那些一直想废除框架协议的强硬派来说,这样的结果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证明克林顿当局的外交根本行不通。11月14日,美国宣布将停止向朝鲜输送重油,尽管韩国与日本都不情愿。一个月过后朝鲜以牙还牙,宣布重启宁边核反应堆。02年底的最后一天,接到朝鲜驱逐令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监查员也登上飞往北京的班机。

从克林顿到小布什朝美关系从交往变成对抗,或许可以归因于政党与人事的不同。但是深层一些来说,反映的却是朝美关系的特别。美国在半岛上的战略利益完全通过与韩国的军事联盟得到满足,看不到与朝鲜发展关系有什么好处。朝鲜唯一能够引起美国关注的只有其发展核武与导弹的潜力,可以成为一个棘手的麻烦。解决这种问题需要长远打算,在美国注重捞选票的制度下并不讨好。克林顿当局签订框架协议,本来就是朝鲜用外交炸弹逼出来的,签好之后成为政治麻烦,被丢在一边不受重视。要到任期快结束的时候,受朝鲜试射卫星的刺激,才想起搞一个加强版。而一个人眼中的未雨绸缪,在另一个人眼中却是杞人忧天。连肚子都吃不饱的朝鲜,能有多大的能耐?框架协议象是在平壤的虚张声势面前软弱无能,推倒协议才显出果敢与正义。只是推倒协议不难,朝核问题却不会就此消失,小布什当局还得找出应对办法。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海边居2018-03-10 17:43:53
应该是朝鲜拥核是谁的历史功劳,哈,,。事实证明有核武的国家地区基本上就没有大规模战乱,基本和平有保障。核武万岁,笑
青松站2018-03-10 23:35:49
教条主义害死人:小布什,也真是"吃错药了"一一
muhan2018-03-11 05:56:08
朝鲜的外交能力也应该提高,缺乏忍辱负重的心态。没有实力,公平会变成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