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城
- [military]
来自电影 "1944", Narva 战役中的 Battle of Tannenberg Line
似乎还是美国人的办法好,在FURY里美国兵挤在坦克后面一小块空间前进,到近处再散开,这样守方机枪很难打到。
到近处散开又可以掩护坦克不被敌反坦克手榴弹伤害。唯一缺点是要是对方有迫击炮,一炮打中坦克后面就死一片步兵。
象苏军这种冲法,被迫击炮虐待一大片的机会少了,步兵又容易成为机枪狙击手的靶子。
看来最佳的攻击阵型是美国式,但是一旦冲击过程中发现对方迫击炮厉害,就马上散开成苏式。呵呵。
如果是现代战争还得考虑守方步兵装备云爆弹的情况,一个云爆弹飞来美国式冲击更得死大片了。算了,还是坐步兵战车吧。
老兄对二战史如数家珍啊。可惜这里被搅和成了口水战场,没法子交流。
那是欺负对方没坦克. Fury毕竟是电影, 现实中Sherman坦克没电影中神勇, 没步兵掩护随时被德步兵的Panzerfaus
是滴, 以前还有喜欢二战史的Ouyanhui, Firefly网友, 现在他们都不来了.
Panzerfaus 射程很近,一般认为几十米内才有用。 美国攻击把步兵掩护到近处就散开,Panzerfaus 由步兵对付。
后期有一百米的. 坦步合作是很重要的, 步兵都缩在坦克后因为视野的限制坦克就危险了
美式攻击的目的是让步兵在500-100米范围内少受守方机枪的伤害。到百来米步兵就可以散开掩护坦克了。
越近双方的人数对比越重要,越远双方的火力密度和受火力面积越重要。
步兵冲锋都是老套路: 先炮轰/空炸试图摧毁工事和排雷, 然后有坦克上坦克, 没坦克上刺刀. 防守方还有反坦克炮
现在讨论的是在不同情况下,象苏联人列散兵线冲击有利,还是象美国人挤在坦克后面有利。
这既是是目前的战争都有意义,报道说中俄演习时俄方在一些情况下排成美警察那样的人挨人的队形前进,说中国坚持的散兵线过时了。
各种情形各种战术吧. 坦克在丛林, 山地的作用就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