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sky2312018-10-27 09:13:01

1951年10月25日,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950年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今天,是第68个抗美援朝纪念日。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

谁是最可爱的人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段文字,摘自魏巍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朴实的文字,不禁勾起了对“抗美援朝”的回忆......

也许“抗美援朝”四个字,对于今日之年轻人已经感到些许陌生,毕竟提起这场战争,时光已经走过了68个春秋,近25000个日夜。曾经的热血儿郎,今日已变成耄耋老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对于这场载入史册的战争,今天我们再次提及,也许大家的脑海中浮现的也仅限于几个词汇和地名,比如上甘岭,比如长津湖,比如仁川登陆,比如立国之战……

虽然硝烟已经散去68年,我们依然要穿越历史的风尘,去探寻那场战争的意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韩国军队在朝鲜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韩国政府向美国等盟国求救。

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

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和集安等处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前线,拉开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序幕。

两年零九个月,18.3万名志愿军英勇捐躯,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书写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铮铮誓言。

 

最令人感到沮丧的是,红色中国人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

——[]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美国人至今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二百年来对外战争从无败绩的他们,怎么会在朝鲜战场签订唯一一个不是代表胜利的停战协议。他们时至今日还是搞不懂血肉之躯怎么能抵挡得住钢铁洪流,这似乎不是人力所能做得到的。

是怎样的一种悬殊,让美国人用了68年还未想通?

△志愿军追击敌人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有足够的理由自信,他们可以在战场上横扫中国军队。

1950年的朝鲜战场,刚经过二战洗礼的美军,在集团作战和联合作战方面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们不仅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健全的后勤保障系统,而且美国自建国以来,对外战争从未失败过,两次世界大战更是让美国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后勤补给问题制约志愿军的战斗力

 

而彼时中国,刚刚从百年战争动荡中安定下来,国内百废待兴,国外势力虎视眈眈。拿着各种杂牌步枪的陆军,靠着小木板船出海的海军,空军连开国大典上受阅飞机都要飞两遍来壮声势,在军队战斗力上,甚至都不知道何为联合作战。

所有的现实条件告诉我们,这是一场双方实力极不对等的战争。

下面这一组入朝作战初期的武器装备数据对比则更为直观:

坦克:美军一个军430辆、中国人民志愿军0辆;

火炮:美军师属炮兵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还可以得到非师属炮兵的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师的师属炮兵仅有一个山炮营,12门山炮;

电台: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无线电通信可以一直到达排和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电台仅有数十部,勉强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联络仍然主要靠徒步通信、军号、哨子及信号弹;

汽车:美军一个军拥有汽车约7000辆;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力之一的第38军入朝时只有运输车100辆,第27军入朝时则只有汽车45辆。

△志愿军战士追击敌人

 

还有一组数字,比以上更为冰冷: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联合国军”在仅4平方公里阵地上,先后倾泻190万发炮弹和5千枚航弹……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

志愿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上甘岭一战,打出了国威军威,据志愿军统计,我军1.15万人,歼灭敌军2.5万人。

△我军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面对如此悬殊的武器装备和艰苦的战场,志愿军战士是怎么想的呢?

报告文学写到,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的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跶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地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点苦又算什么哩!”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呀?”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辛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定恰当呀。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又说:“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志愿军就是在如此悬殊的武器装备差距下,以伟大的战斗精神和战略战术,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这才让美国的克拉克将军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毛主席精辟的总结,指出了我军赢得战争的根本所在。

3

打出新中国的志气

在过去,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已经看惯了中国东亚病夫般的孱弱。只要别人一瞪眼,腿肚子就哆嗦;别人一挥拳头,就脖子往后一缩、赶紧往后藏,这是当时中国人传统的形象。抗美援朝打出中国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

——金一南

1840年,英国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一条条的不平等条约开始向这个古老的民族诉说:落后就要挨打!

1842年8月29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1844年10月24日签订中法《黄浦条约》,1858年5月28日签订中俄《瑷珲条约》,1860年10月24日签订中英《北京条约》,1887年12月1日签订中葡《天津条约》,1895年4月17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9月7日签订《辛丑条约》

......

△落日余辉下的圆明园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落后的痛苦,体味最深的莫过于她的人民。

万园之园“圆明园”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成为国殇,邓世昌指挥致远号舰与敌同归于尽写满了悲凉,南京大屠杀三十万冤魂无助哭嚎时常在耳边萦绕,731部队的惨绝人寰给一个民族带来的是永久的伤害。

△英勇奋战的志愿军将士

 

一场场战争,在满目苍夷中,中国人明白了民族的自立自强,不是耍嘴皮子说说而已。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也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打出来的。

面对朝鲜的战火,我们这个全新的国家是输不起的,我们绝对不能回到近代的梦魇中,因为前线的战士们要为身后960万平方公里上的四亿对新中国满怀希望的人民负责。打败敌人,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不胜,毋宁死。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军人用完胜于敌人的血性,将不可能书写为可能。

△阵地上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将士

 

在某部军史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

在597.9高地9号阵地上,美军将阵地顶部的巨石掏空改建成了一个地堡,志愿军攻击受阻。

19岁的贵州苗族战士龙世昌,闷声不响地拎了根爆破筒冲了上去,敌人炮兵实施拦阻射击,一发炮弹将他左腿齐膝炸断。

目击者几十年后回忆道:“那个地堡就在我们主坑道口上面,隔出四五十公尺。高地上火光熊熊,从下往上看,透空,很清楚。看着龙世昌拖着腿拼命往上爬,把爆破筒从枪眼里杵进去。他刚要离开,爆破筒就被里面的人推出来,哧哧地冒烟。他捡起来又往里捅,捅进半截就捅不动了。龙世昌就用胸脯抵住往里压,压进去就炸了。他整个人被炸成碎片乱飞,我们什么也没找到。”

△旗帜引领方向

 

此间种种,由云山开始,在长津湖,在龙源里,在松骨峰,在大同江,在上甘岭,志愿军战士用他们的小米步枪,打出了新中国的志气,更打出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

4

中国让世界刮目相看

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

——[]沃尔特·G·赫姆斯:《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第一卷)停战谈判的帐笼和战斗前线》

西方人的标准是:要想成为强国,你必须击败过另一个强国的军队。

21世纪的今天,中华民族可以昂首挺胸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击退联合国军特别是美军的进攻密不可分。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纷纷对中国刮目相看。其中,最值得玩味的是日本人的态度。

日本侵华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在骨子里却瞧不起战胜国中国。

战败国瞧不起战胜国,在以前也许是怪事,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不是怪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看上去赢了,作为战胜国,有资格“分享战果”,但可惜,中国连青岛都不能从战败国德国手里收回来,反而被国际会议转手送给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又是战胜国。然而,美国和苏联却都认为是自己帮中国打赢了日本,日本人也认为自己不是被中国打败的。

中国在世界大战中的两次“大胜”,在国际上一直被人看轻。只有抗美援朝真正打出了强国威风,一刀一枪拼出了强国地位。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军队的对手不是日军,却间接把日本人打服了。在日本人眼里,美国是世界最强,却被中国打败,日本自然把中国也视为强者。

世界政治游戏并不复杂,发言的声音大小往往是由大炮决定。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家园,几乎和所有的强国都交过手,而且再没有输过。中国人今天和美、英、法、俄并排坐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位置不会有丝毫的不安。相反我们的腰板最直,因为我们是胜利者,西方人是认可“胜利者不受谴责的”这样的道理,只有强者才会受到西方人的尊重。

现如今回想,那些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一把炒面一把雪都吃不上却依然冲锋的铁血战士,那些在零下40摄氏度中单衣单裤作战冻死在长津湖畔的民族英雄,用惊人的牺牲为我们这些后来者赢得了今日的地位。

5

敢叫日月换新天

可以理解,中国军队是不能容忍敌对的部队靠近鸭绿江(中国和北朝鲜的边界)的,正如美国不会容忍在它与墨西哥边界的格兰德河上出现敌对的军队一样。

——[]斯蒂芬·豪沃斯:《美国海军史》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王树增在《远东朝鲜战争》重点写了一个名叫邢玉堂的中国士兵:“他被美军的凝固汽油弹击中,浑身燃起大火,他带着呼呼作响的火苗扑向美军,美军在一团大火中只能看见那把尖头带血的刺刀。”

△松骨峰战斗

 

这是抗美援朝最惨烈的战斗之一——松骨峰战斗。

在炼狱般的战斗中,松骨峰阵地一直没有丢掉。“火人”一般的邢玉堂连续刺倒几个敌人后,紧紧抱住一个美国兵,咬住这个美国兵的耳朵,两条胳膊像铁钳一样箍住敌人的肉体,直到两个人都烧成焦炭。在著名的战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是这样报道这场战斗的。“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得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抗美援朝战争中,在力量对比的巨大反差下,志愿者的英雄群体,如此伟岸。

如果说,科幻电影中的“美国队长”是由高科技赋予了其英雄之身,那么,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中国队长”,英雄本色,来自“精神”二字。在战争中,武器很重要,但精神同样甚至更重要。

毛主席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那种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宝贵精神,是新时代革命军人必须好好传承的无价之宝。

△沙场阅兵

 

我们的这支从井冈山走来,爬雪山,过草地,历十四年艰苦抗战,经三年解放战争又三年抗美援朝,赢得西——北——南三场边境战事的军队,他们保持不变的是,他们的血管中依然奔流着如同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一般的炙热血液;不同于的是,今天的他们已经操纵航母缓缓驶向波涛万顷的大洋,驾驶歼-20、运-20飞向更辽阔的天空,这支曾经所向披靡的军队,正在用有形无形的信号,向她的所有潜在对手宣示:犯中华者,虽远必诛!

△海上阅兵

 

抗美援朝的那一代军人,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打了一场立国之战。不管时世如何变迁,这场伟大的战争、这群伟大的战士、这次伟大的胜利,都将永垂不朽!新时代革命军人,必须传承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扛起强军重任,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朝着梦想的方向——

向前,向前,永远向前!

 

感谢作者亓创、郭良等充满正能量的好文,仅做了一点补充。

军事调色板2018-10-27 09:48:49
+1
zsdk2018-10-27 10:22:54
感谢我们的志愿军先辈们为积贫积弱的祖国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永远铭记志愿军的不朽功绩!
飞熊2018-10-27 10:50:51
+10正能量。五干年的民族不能没有脊梁。
天南地北2018-10-27 12:57:34
愿志愿军的精神永远保持
mingxiaot2018-10-27 13:39:58
抗美援朝也是造成个人崇拜的重要原因
notmypotus2018-10-27 14:13:26
感谢美国飞行员
panlm_2018-10-27 15:03:32
This war indicates that China has firmly stood up in the east!
lidongmei2018-10-27 16:20:44
恕我孤陋寡闻,除“毛太子”外,还有那些红二代上过抗美援朝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