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帮助侵略者朝鲜的朝鲜战争中,有一场战役被中共媒体一直大吹特吹,甚至还拍成了电影,它就是上甘岭战役。电影《上甘岭》不仅歪曲了事实,而且使无数中国人受蒙蔽,令人慨叹的是,其导演后来被打成了“右派”,也因为这个原因,文革时期,该电影被停放。最让人惊讶的是,在美国公开的档案中,竟然完全找不到中共如此吹嘘的上甘岭战役的名字。
根据大陆媒体,红色电影《上甘岭》的主要内容是:1952年秋,“美国侵略者”在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取上甘岭阵地,进而攻占五圣山,用武力获得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坚守”上甘岭阵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打退了“敌人”二十多次的疯狂进攻,并在缺水缺粮等困难条件下,坚守了24天,从而赢得了时间,使中朝军队取得了大进攻的胜利。“美国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来谈判,“无可奈何”地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朝鲜人民得到了和平。
大陆百度百科称:“上甘岭战役中,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并最终“迫使联合国军停止进攻”。
不过,上甘岭战役只是中共自吹自擂的又一个欺骗国人的谎言。该战役只是白马山战役的佯动。美军之所以发动上甘岭战役,就是为了减轻战略地位更为重要的白马山防御的压力。中共军队直到美军将上甘岭换防给韩军后,才彻底占领了上甘岭。
不过,在此期间,美军却达到了巩固战略要地白马山的目标。白马山阵地是1951年秋天联合国军发起秋季攻势后,韩军第9师从中共第42军手中夺去的,当时第42军曾反扑,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中共军队死亡423人,韩军伤亡仅为30多人。
1952年秋,韩军第9师再次击败了中共“王牌军”38军针对白马山的围攻,毙伤中共军人达1万5千多人,自身伤亡则不到4千人。韩军第9师战后被称为“白马部队”,该师参谋长朴正熙后来成为大韩民国总统。
据大陆门户网站网易军事栏目2015年1月的一篇文章披露,2014年12月,中共国防大学教授乔良撰文称,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几十年后,美国西点军校研究人员,试图用电脑模拟再现直接导致板门店停火协定的上甘岭战役,但却怎么也搞不明白。而且早在之前就有文章称,美军在上甘岭被打怕了,于是把上甘岭取名叫“伤心岭”。上甘岭战役因此被西点军校列为世界最著名的军事战例,成为唯一列入美国军事院校教科书的中国战例,又称上甘岭以其战争史上的许多奇迹而成为世界上许多军事学者研究的战例。
然而,事实真相是:在美军的战史中,关于上甘岭战役及“金化攻势”等名词完全没有,只在中国战史数据中出现,而且对于所谓“金化攻势”的目标、范围都模糊带过,所使用的兵力也语焉不详。中共所推崇的上甘岭战役,不过是“白马山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书面语或可这样表述:战术性出击或反击中的大型高强度战斗。此外,在美军公开的档案里,能够和上甘岭战役的时间相对应的,仅仅是一次代号“摊牌作战(1952年10月14日-24日)”的记录。
至于中共战史文章中,指上甘岭是美军的“伤心岭”和该战役被西点军校列入最著名战例更是无稽之谈。美军的“伤心岭”在朝鲜东部,战役发生在1951年9月,当时是一名记者目睹这个山峰战斗时喊出了Heart Break Ridge(伤心岭)这个名字,据披露美军此役损失一千多人,其对手主要是朝鲜军队,而上甘岭靠近朝鲜中部,两者距离约50公里,且上甘岭战役发生在1952年。
另外,对于这样一场美国档案都没有给出名称的战役,西点军校会列入其教科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