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历史2021-10-19 15:02:51

(作者:龙德施泰特)

 

661)     上下求索

冯白驹等海南中共组织,从30年代起就接受周恩来领导。周的主要军事助手~李硕勋也牺牲在海口。因此南方工委致电海外工委,特地征求周恩来的意见。周复电同意并作出相应配合~与南洋华侨救国基金会打了招呼,协助接应冯白驹“南洋独立旅”和万余白沙县居民。他本能地认为这是一件有利各方的好事。

但李富春传达的消息,使他心情沉重。

周李两人在海滨咖啡座前,闷声不语。

党内,出现了不同意见。认为某种意义上,这次相当于一种“被招安”。中央批评了这项举措:“着什么急给老蒋腾地方嘛!”并在高层会议上严肃指出:南方工委在理解党的路线上,存在着右倾偏向。海外工委,也不应赞助非组织串连。

李富春说:中央调整了南方工委组成。将刘少奇调任华北区总工会主席,张闻天调任理论研究部主任;南方工委改由王若飞、陈云同志主持。对周恩来同志擅自同意琼纵撤离的“非组织活动”,给予党内警告。但考虑到海外工委在组织军备、筹措资金上成绩不斐,处分从轻,只在政治局内通报批评。

周恩来心情复杂地听完传达。一向高度服从组织、严格执行党内纪律的他一边考虑着检讨书,一边想起前不久福莱斯特部长那一通对美国政界发泄的牢骚不满,不禁脱口感叹:

“一家一本难念的经啊。”

许许多多历史问题在发生的当口,难以准确判断是非。是耶非耶?孰是孰非?何人裁决,据何裁决?

想起当年,中学老师的课堂考问:“诸君为何而读书?”同学纷纷回应~或为吃饭穿衣,或为光宗耀祖。时年13岁的周翔宇起而应答:“当为中华之崛起。”

中华崛起。那个少年理想,假以36年之奋斗,是否能说庶乎近焉?

中华崛起,路漫漫其修远!吾人仍须上下而求索。

 

662)     遗留公案

南洋。婆罗洲,斯里巴加湾港。

又一船成品油启航,开往广州。港外等候泊位的油轮,随即进入码头系靠。装运再次开始。

船上走下一群土头土脑的大陆妹。这是龙云司令长官的长远打算~为了稳住军心、长期割据一方,他还得给那“铁军”里数万名光棍小伙子们,解决讨老婆的难题。

“新殖民主义更甚于老牌殖民主义的一点是,他们在繁殖人口方面似乎格外卖力……”。这是后来西方某报刊对此作出的警惕性评论。

龙云现在的烦恼来自于内外交错的压力。“护侨铁军”倒是威震加里曼丹~无论英国、荷兰还是印度尼西亚,一时都无力发动反击改变局面。停火善后谈判已在新加坡和香港进行了两轮。对方立场明显松动~从一开始强烈谴责“新殖民主义、沙文主义”、威胁以舰队驱逐龙云势力;到逐渐承认现实,坐下来考虑划分方案。龙云热情款待了国民政府王世杰外长~他秉承委座旨意,在谈判中以香港为筹码,巧妙打压了对手中态度最强硬的英国代表~欧文爵士。

丘首相曾与蒋公达成共识:中国出动远征军巴尔干,为英国防范了苏联势力那时很可能实现的巴尔干扩张。英国则以政治上支持南京政府、军事上扶持中国,并建立一支中等规模的海军、且以10年为期归还香港等,作为远征军出兵的交换代价。

不料,这些共识没有写成协议条款而正式签约~只是领袖间的承诺与默契。由于双方各取所需,远征军很快就成行。中国也迅速得到了“西洋舰队”和英国力所能及的军需保障。

那一年多时间,是中英史上少有的“蜜月期”。

但随着战争在原子弹爆炸声中嘎然而止,仓促间丘首相也在失算的大选中成为一名在野人士。工党政府,不肯承认没有正式协议文本的所谓“领袖默契”。而蒋公,那个阶段又正在庐山处心积虑地策划北方的“一石三鸟”,也忘了催促英国首相交接时对香港地位再次予以确认。故而造成一桩遗留公案。

南洋护侨事发,双方各执一词。王世杰外长坚持:婆罗洲是英荷传统殖民地不假,但战争中日本曾给予过当地“独立”权、及战后兴起的独立运动已成当今历史潮流,这也是真。

而为南洋早期开发作出过重要贡献、眼下却在排华骚乱中身受其害的数百万华侨,迫切需要有一块安身立命、安居乐业之地,这更是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

但各方都明白:最关键、分量最重的砝码,还是龙云这支“护侨铁军”的存在。没有它就没人肯坐下来谈判。

 

663)     兰芳共和

既然龙云举足轻重,为何烦恼呢?

这几个月破天荒地有了一支来自祖国的军队护佑,南洋各地、尤其印尼各岛华侨,纷纷向北加里曼丹集中。原来人口不过万余的斯里巴加湾小城,短期增长10倍。沙巴地区的山打根、斗湖等战争期间发展起来的大小港城,也聚拢了一批批华侨。

在外敌虎视眈眈、声言驱逐的此刻,“护侨铁军”的任何撤离举动、甚至传言都可能造成灾难。

龙云本人也有心长据此地。因为云南,恐怕老蒋是不想让他带兵回去了。而不带兵马的迁移,就像兜里有钱却没有保镖的财主,除了给人敲诈,还有生命危险。

他决心把这块森林茂密、有山有水、有城市有码头、有石油有工厂、有锡矿有橡胶的方圆10万平方公里宝地,当成根据地来建设。除了面积小了60%,这里各方面都不亚于云南!即或计较面积,那也3倍于台湾。华人在这里已聚集了逾百万人口,还在逐月增加。当地侨领罗元叔,又用往事点醒了龙云:约200年前,南洋华人就在婆罗洲岛上建立过一个“兰芳大总制”的组织,等于是个“准共和国”。

乾隆年间,来南洋打工的华人被称为“天朝弃民”。为了生存繁衍,他们组织了不少同乡会。后来联合起来,成立了以东万律为首府的“兰芳共和”组织。当时第一任“大唐总长”就是今日罗元叔的5代叔祖、广东梅州石扇堡人罗芳伯。他有文化,有组织才能,在华人中享有威信,被各地同乡会推举为领袖。

“兰芳共和”于1776年建立。运作方式类似一间超大型土地开发公司。后人称这一年为兰芳元年~也正是这一年,美国才开始自己的独立战争。

罗芳伯参照西方制度,设置了“兰芳大总制”的管理条例。在位期间,带领人民改进农耕、扩大采矿,发展交通,创办学校,实行全民皆兵,保卫辖属安全。

“兰芳”欣欣向荣。罗芳伯临终时推荐江戊伯继任。“大总制”前后共选举过12位“大唐总长”~注意:是选举或禅让,而不是世袭~这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直到1884年,“兰芳”才被荷兰殖民者所吞并,共历时108年。龙云对此颇受启发,遂与罗元叔计议:仿效犹太建国协会,成立“南洋华人独立建国运动”组织。

 

 

664)     达成协议

旗号打出之后,各界反响不一。南京政府此时正同英国交涉香港问题,这个新动向改变了天平两端的平衡。

精于计算的英国人,反复权衡之后看明白:香港,一个成熟的远东物流和金融中心、大英帝国的东方明珠城市,对于现代不列颠的意义,远大于一片相对荒凉、前途未卜而且遥远的土地。于是提出了“保留香港”的动议。而农耕烙印未脱的中国,则陷入追求海外领地、垦殖沃土和油矿资源的老式套路,垂涎于实现“南洋华人自治领”。

争执和妥协的结果是:各取所需。

最终协议为:此时60万人口、总GDP3.5亿美元、人均186美元的香港,由英国续租50年。1996年到期。

而北加里曼丹原英国保护领地汶莱、沙巴地区10万平方公里~多为荒芜地区,则划给南洋华人开垦50年。行政区划名称为“兰芳自治领”。斯里巴加湾改名为中文习惯的“七洲洋市”,成为自治领首府。50年后,将根据上述两区域内居民愿望,投票表决归属~是留在英联邦内、并入中国、还是独立自治。

附带与荷兰女王政府的协议是:在中国承诺不侵犯巴厘巴板地区主权的前提下,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提供30年产量,以低于国际同期2%的价格优先供应中国。中国撤军,但保留在当地发生排华骚乱时的军事介入维护秩序等权力,每次介入期以180天为限。

对此,蒋委员长身边的恭维者,赞叹他在海南岛和婆罗洲问题上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主持后期谈判的老外交家顾维钧一再感慨:“曾几何时,我们都是无奈叹息:弱国无外交!这回感觉不同了,完全不同了……”

 

665)     龙云苦恼

可这样一来,龙云的处境却不妙了。

苦恼来自于:协议规定,他只能以“军方保护人”身份在任期内驻守沙巴,而不同意他成为一名他所期待的“开国元勋”。更不允许任何世袭、继承的情况出现。

“兰芳自治领”首任行政首脑已被各有关方锁定为罗元叔。之后继承者也必须从当地出生的人士中选举产生。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已成为20世纪40年代后公认的国际社会准则,也是历史潮流。

暂时的胜利和长远的惶惶之感,使龙云生了一场大病。病中再次遭受打击:竟发生了针对他的刺杀阴谋。

神灵护佑,他没按原定时间出现在遇刺地点,侍卫官却替他成为了冤鬼。事后追查,凶手是受过训练的一组马来人;但幕后指使者,却可能来自各个方面……

苦恼的龙云从此深居简出。一番创国壮志化为慨叹。从此专心关注龙氏家族的南洋企业~他明白,这些才能有所传承。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青松站2021-10-21 06:15:39
中英或是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