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zs2022-01-06 22:27:28

時光飛逝,1903年12月17日美國萊特兄弟首飛命名為「飛行者一號」(Flyer-1) 的飛機,開創了人類的「飛行世紀」。回顧百餘年來因有了飛機,讓人類的活動擴展 到立體的三度空間,也促進了交通、經濟、人文、軍事、科技的快速發展和長足進 步,使得這百年來的成就可說是超越以往十餘世紀的總和。
我國航空工業發展歷史說來起步也算早,但因大環境艱難,無足夠的配套工業, 以致發展規模及成效並不十分理想。但航空工業在戰亂中成立,在艱苦中成長,能有 今天的成果,著實不易。
民國成立至抗戰前
馮如先生於1909年9月21日自製飛機並試飛成功,成為華人首飛飛機的第一人, 國父孫中山先生當年知悉後,大為高興並言:「吾國大有人矣。」接著中華民國成 立,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隨著民智漸開,以及赴國外學習航空的學人返國後加入飛機 研製,使航空工業邁入另一紀元。繼馮如之後,就有多位先進研製飛機並且非常成功。
國父有鑒於航空在國防上的重要性,首先提倡「航空救國」,號召國內外青年學 習航空。
先總統蔣中正先生繼承國父遺志,在國家財政極度困難之下,購買飛機、訓練 人才,銳意建設空軍,並昭示國人「無空防即無國防」,鼓勵青年以參與航空為榮。 他在1925年撰成軍政意見書,建議中央採行,其中一再強調發展航空並創辦飛機製造 廠,成立飛機製造學校或相關科系;在軍費支配方面,把飛機製造廠的建設經費列為 第一優先。

北伐前已有數省發展航空並具有修理飛 機的能力,據筆者整理就有北京、東三省、 江蘇、浙江、雲南、山西、山東、福建、廣 東、湖南、四川、廣西、新疆等。上述各地區 的飛機修理單位,雖然已逐漸提升到具有「研 製」、「併裝」、「仿造」的能力,但都只能 製作一架或數架飛機,未能有「量產」規模。 但許多航空前輩已能學以致用、研究發展,雖 數量不多,但在提升國家及民眾對航空的認識 與熱愛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些前輩包括了 潘世忠、厲汝燕、饒國璋、田培業、潘鼎新、 毛克生、朱家仁等。
可惜當時大環境戰亂頻仍,飛機以外購為 主,間接扼殺了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但這些 航空科技及工業專才並不氣餒,利用外購飛機 的機會,研究這些新機並伺機研製,除可節省 成本不受制於外人外,更可增加國人的自信、 尊嚴和士氣。
抗戰期間
抗戰軍興,為了配合時局,成立了幾所飛 機修理機構,規模較小的稱為「修理所」,共 有5個,而規模較大的稱為「修理廠」,在全 國各地共有11個。這些修理機構在空軍新勤務 單位機構成立後,先後被編併、撤銷,而這些 廠、所在當時圓滿達成了階段性任務。抗戰勝 利後配合國家任務需要,也曾在短期間內另成 立了上海、北平、南京、濟南這幾個飛機修理 工廠,以及專業的儀器修造廠、電器修造廠、 電信器材修造廠等。
此外,在有識之士的努力及政府的大力支 持下,成立了數個與先進國家同步的航空工業 機構,包括:
海軍飛機製造處(在福建馬尾成立後遷上 海)—1918年海軍船政局成立了該處,製造各 式水上飛機及陸上飛機十餘架,並都冠予中國 的甲、乙、丙、丁等代號,成就非凡。抗戰期間,該處奉命內遷四川,先搬到湖南衡陽,由 航委會接收,並改編成為第八修理工廠,後搬 到成都。
第一飛機製造廠(在廣州成立,後遷韶 關、貴陽、昆明、宜蘭)—1920年於廣州成 立,1923年完成中國名機「樂士文」號。1928 年起飛機製造小具規模,產品一律冠予「羊 城」號名稱。1936年遷韶關,抗戰期間遭日機 轟炸,損失慘重,航委會選定昆明廠址,隨 後搬遷,後在貴陽成立該廠分部,同步製造飛 機。勝利後,組織重整改隸航空工業局並於 1949年遷往台灣宜蘭,1954年改組為以修護為 主的「第一供應處」,該廠功成身退。
第二飛機製造廠(在南昌成立,後遷南 川,再返南昌)—1934年,我國與義大利合 作在南昌成立該廠。抗戰爆發,義大利人被 召回,為恐該廠遭日機攻擊,乃遷赴四川南川 的海孔洞,產品並由義製飛機改為俄製飛機 為主。勝利後,遷回南昌,後遭大局及環境衝 擊,於1948年底撤銷。
中央杭州飛機製造廠(在杭州成立,後遷 雲南壘允)—1934年與美國合作成立該廠。抗 日戰爭起,於1937年先遷武昌,後遷漢口、昆 明,1939年遷到雲南壘允。1941年日機偷襲珍 珠港,美國參戰,該廠改組,改為全由國人主 導,產品具量產規模,成果斐然。1942年因日 本陸軍攻入該廠而正式撤銷。

第三飛機製造廠(在成都成立後遷台中)— 1942年4月在成都成立,除自製飛機外,並與隔鄰 的航空研究院合作,把該院的研發成果應用在飛機 製造上。抗戰勝利後,該廠奉命來台接收日本航空 物資,1946年復奉命遷到台中,1954年改組成為專 責修護單位「第二供應區部」而正式撤銷。
第四飛機製造廠(在桂林成立)—1942年在 桂林成立,主要是製造國人設計的竹木飛機及滑翔 機,可惜後來因物料籌補困難,難以為繼,遂於 1944年撤銷。
發動機製造廠(在貴州大定成立後遷廣州、 台中清水)—1941年元旦在貴州大定羊場壩烏鴉洞 正式成立。勝利後奉命另覓廠址,後擇定於廣州, 1949年遷到台中清水,1954年改制為「第三供應 處」而撤銷。
降落傘製造廠(在杭州成立,後遷長沙、樂 山,回杭州,再遷台中清水)—1934年成立,抗戰 時期內遷,勝利後遷回杭州,1949年遷清水,1954 年與發動製造廠合併改制為「第三供應處」而撤 銷。
除上述工業單位外,另有航空氣體製造廠, 航空研究院等,勝利後短期內因任務需要成立的尚 有配件製造廠、鍛鑄廠,東北工業管理處、器材庫等。 不屬於中央政府但在各不同政權下成立的航
空單位,例如汪精衛政府的中央空軍軍官學校的機 務部門等,雖然為數不多,但仍具製造能力。另 外,如滿州國轄下有「滿州航空株式會社」及「滿 州飛機製造株式會社」,也有良好的製造能力。在 日本占據下的台灣,位於高雄岡山的日本海軍第61 航空工廠是日本中島飛機製造廠的分廠、在台中水 湳的日本陸軍第五野戰航空修護廠,則具備了非常 高水準的飛機製造能力。
上述是我國在早期航空能量的介紹。政府於 播遷來台後,因美援、美機湧至而重整空軍組織, 使得航空工業一度停頓,只剩航空研究院於1960年 代研製火箭,並成功完成心戰、探空及凌霄三式火 箭各多枚,成就非凡。
先總統有鑑於美援即將結束,特別指示應即 早恢復我國飛機自製能力,在大家精誠團結之下, 於1968年PL-1介壽號全金屬初級教練機研製成功, 並在1969年3月成立了「航空工業發展中心」,使 得我航空工業進入了復興期及發展期。
該中心在從業前輩的努力下,研究發展、合作生產雙軌並行,成果輝煌,成品包括T-CH-1中 興號中級教練機、XC中型運輸機、AT-3自強號噴射教練機、XA-3雷鳴號攻擊機、IDF經國號戰機、 UH-1H直升機、F-5E/F中正號戰鬥轟炸機等共 七百餘架投入陸、空軍的行列,至今仍有許多在軍 方服役中。
航發中心在我航空工業從業前輩、先賢擘劃 下,它的下屬單位也經多年多次的組織重整,可概 分為:
航空研究院—該院原在1939年於成都成立, 後遷南昌,再遷台中,是我國航空工業機構中唯一 未曾中斷的機構。多年來研製抗戰時期的XT-1(研 教一型)、XT-2(研教二型)、XT-3(研教三型)、 XGC-1(研滑運一型)、XB-3(研轟三型)等自力 研發機型,播遷來台後改為研製火箭。航發中心成 立後,該院隸屬之,研發產品有PL-1介壽號機、 T-CH-1中興號機,以及目前仍服役的IDF經國號戰機等;組織也由空軍改隸到中山科學研究院,成就優良,現正朝UAV無人載具發展。
飛機製造廠—該廠於1969年11月在台中成立, 配合航空研究院航空科技人員的設計構想研製及生 產,是航發中心主要成果的催生者,成果豐碩。在 軍用航空因外購到F-16、M-2000等二代戰機,而 暫無迫切需求下,已把生產轉型到民用航空方面, 目前已和多個國家的廠家合作而跨入國際。

發動機製造廠—於1973年9月在岡山成立,與 國際廠家合作生產T53、TFE731、TFE1042等軍用 發動機,供應我軍用飛機使用。近日也轉型與國際 大公司合作進行民用航空發動機的零組件製造、組 裝等,成為國際上非常重要的發動機製造廠。
航電製造廠—1980年4月於台中成立。多年來 我航空工業發展多偏重在飛機結構方面,但因近代 先進飛機航電地位日趨重要,遂成立該廠來配合國 內重要電子能量共同發展,成為飛機達到自製目標 非常重要的能力。
前述我國航空工業發展可謂永不止息,配合 國家各階段需求,兢兢業業、奮力不懈。一旦國家 有第三代戰機,或新的初、高級教練機的需求時, 相信這些「航空工業人」必可迎接挑戰,再次達成 國機國造、國機國修的神聖使命。
上述是我國航空工業百年來的發展歷程,在 大家了解後,相信對未來願景一定充滿著希望和信 心,也讓我們共同來歡慶建國100年。

李適彰
漢翔航空工業公司

原载于科學發展 2011年1月,457期

PDF版本:https://ejournal.stpi.narl.org.tw/sd/download?source=10001/10001-11.pdf&vlId=03E9BF2C-4DDE-4038-96DA-889AB2C11C44&nd=0&ds=0

 

 

 

音乐色彩2022-01-07 06:39:03
有四处提到成都,四川人民为早期【我國航空工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的成飞更是汇聚了中国航空航天的精英!
hkzs2022-01-07 09:16:26
分别总是在九月 回忆是思念的愁
hkzs2022-01-07 09:20:14
别老想着给我乱贴标签。
thrawn2022-01-10 02:36:38
呵呵,这么久了还继续这一套说词。
thrawn2022-01-10 02:40:55
应该摆事实讲道理-很同意。其它么哪国都有这种人并不只是老共,台湾很多绿媒和觉青的反共也是如此,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