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发了两篇文章比较了永久中立和加入北约各自的得失,明显是永久中立合算而且更安全。永久中立只需要国会开会修改宪法就行了,不需要像申请加入北约那样要受制于人,你申请了就被俄当做敌人对待,而申请了又没有被接纳这个才是最危险的局面。现在我们再看看冷战时期的现实:当时大家都知道中欧民主德国(东德)和联邦德国(西德)在边界两侧北约华约各自陈兵百万紧张对峙,但是北欧和南欧却根本没有这种紧张局面,原因是都有永久中立国把双方武装力量隔开,南边是奥地利隔开了华约的匈牙利和北约的意大利,北边是瑞典和芬兰隔开了苏联和北约的挪威(虽然挪威最北端有狭窄领土和苏联直接接壤,但那是北极圈内的荒漠冰原,要打的话也是双方身披白色滑雪服的小分队拿着轻武器对射几下,最多是几辆摩托雪橇彼此纠缠一番,可能双方的将军们都觉得这样的战争有点像小孩子打雪仗没啥意思,所以那个方向双方也一直安然无事)既然大家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都口称尊重国际法,那么明目张胆践踏国际法原则侵略中立国的事谁也不好意思先开这个头,逞勇斗狠就只能在东西德这没有中立国隔开的一亩三分地上进行了。所以冷战时期德国人的心理压力也是最大的,北约东扩最大的推手实际上不是美国是德国,但经过下面的两个事情,我也深深理解了德国人的焦虑,不管东德西德这点应该是一样的。
在80年代的冷战岁月里,我有个姨夫在位于西柏林的自由柏林大学做访问学者,这个大学的前身是洪堡大学,在德国的地位相当于美国的哈佛或是英国的牛津,是一等一的名校,爱因斯坦,普朗克,黑格尔都曾经在这个学校执教,费尔巴哈,卑斯麦等是这个名校的高足,当然她也培养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周恩来这些共产主义明星。闲话少说,我姨夫去当地的政府机构办理居留手续时,官员给了他一本小册子,以德文英文和法文介绍如果遇到核战争如何幸存下来,那官员是个年轻小伙子人很热情,不像有些官员那样拒人千里之外的神态,说抱歉小册子没有中文版,如果需要我可以问问其他办事处找到后寄给你,姨夫说多谢但不麻烦了,我德语没有问题。因为后面没人等着两人就随便聊了一会,小伙子说他母亲是法国人,他大学学的是英文,所以精通三种语言,以前碰到的中国人多数跟他是用英文沟通,很少像姨夫那样讲流利的德语(姨夫大学学的是德语专业)姨夫问东德那边并没有核武器,为啥弄得这么紧张?小伙子说不是他们要用,是我们北约这边要用,这不是秘密。因为华约的常规部队太强大,对面五万辆坦克,整个北约才一万辆,而且法国还不一定参战(后来我查了一下,法国从戴高乐时代就强调独立性,就退出了北约军事指挥机制,只是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派了联络军官,北约无权指挥法军)除非战争打到法国边境。所以北约公开声明如果华约大规模入侵,北约将首先使用核武器,那核弹肯定是要落在西德国土上了,总不能等西德全被占领打到荷兰比利时法国再用吧?他叹了一口气说,我们用了他们也会用,这之后天知道德国还能不能住人了姨夫看他心情不好,只好赶快告辞。过了几个月,姨夫去首都波恩(没错,当时首都不是柏林,因为柏林当时是东德首都,两德统一后才搬到柏林)办事加旅游,到了当时的联邦议会大厦就想进去参观一下,发现只要经过安检就可以随便进去旁听,根本没人查证件或是问你是不是西德人,结果进去一看里面正在开会,国会议员对政府提出质询,被质询的是总理科尔,一个脸上总是带着和蔼笑容的大胖子,反对党议员问他为什么允许北约在德国领土上放置7300件战术核武器(其实没有那么夸张,7300件是北约全部战术核武器的总量,大部分在英法西班牙,只有少数近程的部署在德国)科尔向议员们解释说,联邦国防军的力量没有办法在边境附近阻止华约的进攻,不这样做的话,华约很快就会打到汉诺威,甚至更远,北约的援军甚至都来不及增援.....那个质询的议员伸手指着科尔的脸激动地说,你的意思是你要下令在联邦德国土地上使用核武器,污染我们的土地,河流和森林,让我们的子孙生活在辐射尘中吗?科尔无言以对,最后只能说一句,政府会尽一切努力避免战争。在姨夫回国探亲时听他聊起这件事,才深深理解了德国人对战争的恐惧,远超过英国人和美国人,因为毕竟英美离得远,除非到了核战后期丧失理智的阶段,大家都用上了战略核武,华盛顿和伦敦才有危险。冷战结束后,北约东扩到了波兰,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德国人的忧虑开始缓解了,但是换成那几个国家的人们开始忧虑了,那些国家现在拼命宣传俄的威胁,是为推动北约进一步东扩到乌克兰,最好能是白俄罗斯,让那些国家成为北约前线国家,这样他们就相对安全了。可以理解,也不能说他们自私,如果你是那个国家的领导人你也会这么做,这是为了你的人民。但是这么做,肯定威胁到俄,而且俄会越来越焦虑,从而研发部署威力更大更先进的武器,这就没个完了,要想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唯一的办法是在俄周围一圈都是中立国,双方武装力量不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