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金门战役,解放军集中了第10兵团的精锐,组织了上万人的突击队,三个炮群的支援,渡海突击金门。有人说,解放军没做好充足船只的准备,不了解风向潮汐的情报,麻痹大意骄傲轻敌,这些理由都是涂脂抹粉的扯蛋。1)船多有用吗?金门适合登陆的地点仅有5000米的海岸线,解放军已经准备了400条船,还要更多的船往哪放?2)解放军潮汐的计算堪称精确,高潮的时间和登陆的时间误差仅仅15分钟,风向也没出大问题,风速3-4级,你还要什么样的风平浪静?主攻的部队244团加强2个营虽然偏离预设登陆点,但绝没有偏离预设登陆区;3)麻痹大意骄傲轻敌根本就不成立: 如果仅仅是轻敌的缘故而失败,那么过些日子准备充分一些,重视敌人,第二次再攻就是?为什么从此就罢手了呢?
大规模登陆作战,首先就是地域限制的问题,即便是美国这种具有现代化能力的国家也没有可能一次性输送10万人马到滩头,再说,即便输送10万人马到对方滩头,如果站不稳脚跟,没有战术空间也会被打进大海的。仁川登陆,美军第一批突击队仅仅是分属两个团的4个营而已,分为红滩和绿滩两个登陆点,兵力相对北韩军并不占优势。因此,对登陆部队最大的要求就是顽强的战斗力和以少胜多的信心。
那解放军为啥攻击金门失败了呢?很简单,登陆部队虽然是第10兵团的精锐主力团,但战斗力仍不够顽强,长期依靠人多制胜,缺乏以少胜多的信心。登陆金门作战,由于无法使用人海战术的法宝,只能与国军一对一作战,而一对一的作战,从解放军官兵的素质来说,根本不是国军的对手,何况当时国军还有垃圾堆里捡出来的坦克助战。有人不解,为什么解放军后期和抗美援朝期间拥有大批国军俘虏?道理其实很简单,丁秋生在他的《源泉》一书中说的也很明确:国军官兵的军事素质比解放军从根据里招来的兵素质高得多。据说陈毅也坦诚:一个国军班长的水平相当于我军一个营长。
事过一年后,第9兵团在长津湖以绝对优势的兵力(10:1)包围了美军海军陆战1师。毛泽东只知道陆战1师是美国的王牌,但却不知道该师自成立后打的都是没有退路的恶战,部队传承的就是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结果经过数天的战斗,包围圈里的陆战1师不但主力未受损失,不但一块阵地都没丢失(F连福克斯山都没丢),反而重创包围它的第9兵团十几万人马,几个主力师主力团打残不说,就连预备队26军都惨不忍睹,不仅师参谋长战死,团长战死,一大批各种英雄也都战死。。。开创了以一胜十的战例。要不是杜鲁门误判苏联,给前线美军戴上限制行动的紧箍咒,要不是陆1师主动撤离长津湖,第9兵团的覆灭应该仅仅是个时间问题。
通过这两场战斗,我们基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1)解放军对阵国军,1:1 兵力对比,国军胜。 2)解放军对阵美军,10:1兵力对比,美军胜。
这些数字不太好看,但是无法辨驳的事实。军队不是给自己的老百姓表演脱衣秀的,弄几个女人娇柔做作令人作呕,而是真正能打仗的,仅仅改名陆战旅,花拳绣腿,换汤不换药是没用的。记得闹拳匪之乱的年代,拳匪要攻打西什库教堂,成立了“虎神营”, 寓意猛虎扑羊(洋),大师兄们舞起青龙偃月刀,请来了张天师做法,刀枪不入,虎虎生风,煞是好看。但结果呢?一个月过去了,死了2万人,西什库教堂岿然不动。。呵呵 100多年过去了,希望小粉红老战狼们长点记性,学点教训。。。
原作者:长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