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fgfff2009-03-04 16:28:29
在美国这些年,很少喝开水,大多数地方也找不到开水,公共场所的饮水机,流出来的也是凉水。所以日常生活中除了咖啡和汤是热的,平常喝凉水,吃沙拉,都是“冷”遇,但是从来没有拉过肚子。加州的水在全美不太好,但也没有喝出什么问题。在旧金山的一些旅馆,都有自己的过滤水系统,所以出差旅游也没有什么问题。在美国中部的一些地方,打开水龙头,那些水喝起来竟然有点甘甜的味道。其实水并不甜,只是在一些大城市里,水经过多次处理,没有了自然的味道,突然喝到接近自然状态的水,口舌敏感起来而已。

常听回国的人说起,回国头一两个星期要拉肚子。据说是水土不服,其实就是水污染。拉肚子的大多是家在国内的同胞,回国以后跟家人吃住。而到中国出差的外国人只要不去街边乱吃,一般很少有腹泻。仔细询问,外国人出差大多住在星级宾馆,宾馆里都有专门净化水。我住过国内的五星级宾馆,有的卫生间里就有专门的凉水饮用龙头。

想到这个话题,就上网搜索了一下,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国内能达到目前国家饮用水最低标准的三类标准的地区总数,大多数省份不到60%,长江几乎是长江中下游省份的唯一干净水来源,而长江水水质也每况愈下。据报道,北京上海的很多居民区打开龙头,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氨水气味。这些水倒是没有毒,但生水是不能喝的。从小学起,我们都被教育要讲卫生,不要喝生水,这么多年就没有人问问为什么不能护好环境,可以喝生水。

原因可以找出来很多,除了经济发展造成的污染以外,国家饮用水标准过宽,也是原因之一。对比一下2002年版国家标准地面水环境品质标准和德国污水排放标准,就会发现中国大多数人饮用水的质量刚好是德国污水厂处理的污水排放标准。

中国2002年版国家标准地面水环境品质标准:
一类水的水质最好,生物需氧量为十五毫克/升;
二类水的水质其次,生化需氧量为十五毫克/升;
三类水还能够作为饮用水源,生化需氧量为二十毫克/升;
四类水不能作为饮用水源,生化需氧量为三十毫克/升;
五类水都不能作为农业灌溉用水,生化需氧量为四十毫克/升。
德国污水厂处理的污水排放标准
一万至十万人口的污水污水处理设施的排放标准:生化需氧量为二十毫克/升;
大于十万人口的污水污水处理设施的排放标准:生化需氧量也为二十毫克/升。

德国的标准是,未受污染的河水中的生化需氧量为一至三毫克/升;河水中的生化需氧量为五毫克/升,则表明河水受到污染;河水中的生化需氧量超过十五毫克/升,则表明河水受到严重污染。而在中国,河水中的生化需氧量为十五毫克/升,还被认定是水质最好的一类水或者二类水。

中国水标准并不是一直这么低,三十年前中国标准与德国标准一样:

1988年版中国国家标准地面水环境品质标准:


一类水的水质最好,生化需氧量小于等于二毫克/升;
二类水的水质其次,生化需氧量大于二毫克/升,但小于等于五毫克/升;
三类水:生化需氧量大于五毫克/升,但小于等于八毫克/升;
四类水:生化需氧量大于八毫克/升,但小于等于十五毫克/升;另类水:生化需氧量大于十五毫克/升。

有理由怀疑,国家是否认为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人的体质已经具有了抗污染能力?



我居然是喝德国标准的污水长大的,难怪我这么傻笨傻笨。
Z.A2009-03-04 17:27:21
唉,中国那么多人,可居住的地方又不算大,有水喝就不错了.
全息摄影2009-03-04 17:36:25
没这么夸张吧,我看德国的河水不怎么干净,至少我不会去喝
fffgfff2009-03-04 17:51:23
长期持有水处理公司的股票会不会有前途呢
Z.A2009-03-04 18:40:34
我觉的会.我已经听到好几次美国的水处理公司到中国和
问斜阳2009-03-04 18:48:09
偶们这限制浇花.有一年州长带头祈雨,成了笑谈
Z.A2009-03-04 19:14:04
在德州的时候有限制,只有某些天可以浇
叶泥泥2009-03-04 19:31:14
中国这么缺水, 有的喝就念好吧....
金色的麦田2009-03-04 19:38:55
唉,想到中国的污染真是。。。
叶泥泥2009-03-04 19:44:22
美国的河水也没人敢直接喝的. 中国水质量的问题主要是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