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活潑的經節看到保羅的逆轉力
作者:唐米勒
保羅的逆轉力
沒有實際圖表也沒有曲線圖,聖經卻大賣,真是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也許是那些動人的彩色地圖讓我迷惑,可這些地圖還不是當代地圖啊!
但是我喜歡聖經。當我不再將聖經當作心靈自助書籍,它便生出無窮價值。我想你可以這樣說,聖經有靈魂。我偏好某些聖經作者,最喜歡保羅,因為他對參與服事的女士和同性戀說話相當嚴格。你會覺得他挺嚴厲的,然後,突然間,他開始覺得軟弱,他似乎感到孤單,需要與人分享他的個人事物。看到這裡,我覺得他是在深夜時分寫這些話,而且可能已經非常疲累,住在某個焦慮不安的陌生人家裡,因為這個人飽聞他的聲名,剛剛才認識他。如果你家裡住了一個人,這人經常因著信仰受擊打,下監獄,遭遇各樣事情,你會因此感到焦慮不安和神經緊張。這會讓你重新思想,到底你委身的深度如何。然而,我打賭保羅一點也不在乎。他看來不像是好論斷的人,但你知道,人們還是會因為他在身邊而焦慮不安。
他超級聰明。來到新城鎮的前幾天,保羅可能覺得自己只是孤單一人。當他說到他多想回天家,卻得留在塵世寫信和講道時,我能體會他的感受。我看到他在陌生的桌上點著燭光寫信,他說他身上有根刺,陡嫒?吻笾髋踩ィ??駞s對他說:「我的恩典夠你用。」這類書寫讓我喜歡聖經這本書。如果作者坐下來大發豪語,想要激發我對某些事情的反應,我就沒有繼續閱讀的意願,因為那讓我感到厭煩,似乎生命只關乎做好一堆事情。保羅從來不這樣做,他分享個人感受。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這本書讓你覺得你和某人在一塊,你和某個軟弱的人共度時光,他告訴你他自己的事。我喜歡這樣的保羅。另外,這個傢伙熱情激昂,好像他真相信這些事真實不假,總是偏愛談到天堂和地獄,因為他知道生命有極限。
前一分鐘他談到罪有多令人憎惡,有多麼傷神的心,下一分鐘他說,如果能夠,他願意替人下地獄。他願意為他們受死,代替他們下地獄,只要他們願意相信基督。閱讀這樣的文字倍感艱難,因為你覺得自己不夠愛人,因而心生愧疚。接著,你為著世上有保羅這樣的人而感恩,因為那表示如果一個人認識基督,他們的口訴說令人難以接納的真理,卻用心去感受事物,願意四處行走替人受死。很美,不是嗎?
約翰的逆轉力
我還喜歡佈道家約翰,當時的人這樣稱呼他。我喜歡約翰,因為他撰寫耶穌傳記時,不斷在故事中提到自己,只是他不叫自己約翰,他稱呼自己那個耶穌所愛的。你猜想,如果有個傢伙受盡折磨,被鞭打,還下過監牢,他可能開始懷疑神是否不再愛他,但是約翰毫無疑惑。約翰撰寫這本經書時,他的目光對焦在被拋棄的人身上,在邊緣人身上,說明耶穌不偏待人。他訴說猶太領袖如何奚落基督時,他更是毫無懼怕,揭露偽善者如何用腦袋領導,不是用他們的心靈領導。經書末了,他記錄一段耶穌和彼得的對話,耶穌不斷問彼得:「你愛我嗎?」而彼得不斷回答:「是的,我愛你。你知道的。」但是耶穌不相信彼得,繼續不斷問同樣的問題。很戲劇化,不是嗎?
約翰記錄耶穌的方式讓你覺得,我們的整體信心是一種與耶穌之間的不斷對話,關於我們愛不愛祂的對話。成長過程中,我相信基督徒不需要愛神或愛其他任何人,他只需相信某些事,並且願意捍衛他所信之事。約翰似乎抓牢我們信仰內涵中與「關係」有關的部分。他訴說的方式諏崯o偽,沒有試圖誘導。他透露,沒有一個門徒真實地認識耶穌,也透露門徒們出哪些差錯。他也沒有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好,他只是據實以報。如果你問我,我說這就是膽識。然後,他和保羅相同,經書結尾時分享許多發自內心的感觸,一針見血但意味深長。末了,他告訴讀者他即將死去,當時在他身邊的人可能想知道約翰會不會死亡,因為他們聽過耶穌說約翰將永遠不死。而且,因為約翰曾經飽受折磨,要死應當早就死了,許多人認為耶穌說的是,約翰將永久活在地球上,永遠不死。
很美又饒富深意,因為約翰撰寫這本經書時,基督離世已久,約翰已經非常非常老了,也許將近九十歲。當時的社會喜歡年長者,他們不會把老人家留在家裡看電視,他們把老人家留在身邊,因為長者象徵某種溫和的美和智慧。那個年代,不需要年輕性感來彰顯你的價值。這讓你猜想,約翰坐下來書寫時是否已知道自己即將離世,所以在幾天、幾星期、一個月前先溫柔地道別。他即將回天家,離開所有朋友,他不要任何人受到驚嚇或害怕。
讀這本經書,你開始了解,約翰的好友讀到末了時開始哭泣,因為約翰告訴他們即將離開。我敢打賭,喪禮時,觀禮的人們心中想著,約翰知道自己將要離開,而且已經在經書裡告訴他們了。我敢打賭,當天在某人家中,他們圍坐地板及枕墊上,孩子們安靜不鬧,某人從頭到尾朗讀這本經書。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著耶穌,來到書的結尾,當約翰說他即將死去時,誦讀的人聲音哽咽哭泣。其他人,可能是約翰的妻子或其中一個女兒,得要接手讀完。讀畢,眾人圍坐許久,某些人可能留下來過夜,所以房子不顯得空洞。這讓你想要生活在這樣的共同體中,一個耶穌觸動人心而帶出來的生活方式。
這樣的共同體聽來遙不可及,但閱讀約翰的其他經書,較短的經書,他總是說如果你認識耶穌,你會愛你的弟兄姊妹。一個這麼常說愛你的弟兄姊妹的人,可能是這個群體最愛的人。他過世,許多人會痛苦很久,很久。
就算你才剛讀聖經不久,也很快就會發現這些作者相當特別,他們感受真理、理解真理的能力極大。
保羅和約翰肯定是我的最愛,接下來是摩西。摩西最有可能是《約伯記》的作者,之後他從《創世記》寫到《申命記》。
摩西的逆轉力
我修過一門賽爾哈默(John Sailhamer )講摩西的課程,那是我上過最棒的課。那時,我通常不修聖經相關課程,但我的朋友麥克理告訴我,賽爾哈默談論摩西時,真是全世界最聰明的傢伙。我告訴他我還是不想上他的課,我想看電視。但當時,我住在麥克理家,他告訴我,如果我要繼續住他們家就得去上課。所以我去了,大約五分鐘,我就知道這是我上過最棒的一門課。如果你有機會上賽爾哈默的課,一定別錯過。他的舊約知識實在嚇人。
比如說,課堂中許多人感到疑惑,不知道他用的是哪一個版本的翻譯聖經,所以我們問他,結果,他用的是古希伯來聖經,在腦袋裡隨著進度,將古希伯來文翻譯成英文。你可能會以為像這樣的人喜歡四處說希伯來文,以博得眾人注目,但他沒有,只有朗讀摩西的優美詩作才用希伯來文。他的朗誦如此優美,讀完,雖然我們沒有人知道他說些什麼,但我們靜坐良久,因為耳中聽到的是摩西靜坐苦思一段長時間之後,才有的雋永深長的東西。古希伯來人可能也是這樣朗讀,停止,慢慢去感受它繁複的美,深刻的含義。
賽爾哈默讓我愛上摩西。上課前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思想過摩西,但是聽完賽爾哈默談摩西,摩西在我眼中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賽爾哈默說,摩西不同於聖經中的多數作者,他會暫停當前的敘述,嵌入某種他先前引述的詩句,某種對句法詩句,也就是你使用不同措辭,重複之前的闡述。他說摩西寫作的方式就像寫樂曲的人一樣,不時暫停故事敘述,嵌入音符。剛開始我以為這是賽爾哈默博士自行杜撰的,但是他指出幾處經文,作者顯然停止故事敘述,開始寫詩。根據賽爾哈默的說法,摩西這樣做是因為,人類生命感受到某種情感、情境和張力,卻無法完整表達。詩作的文體形式有種能力,讓人在情緒中不覺得孤單,雖然沒法用文字描述那種種感觸,但某些人就是能了解。
我無法形容這有多美麗,我總是懷疑語言的溝通能耐有限,無法表達精細複雜的真理奧祕。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得描述寂寞,女友多美麗,夏日暴風雨的味道,你可能得使用詩的文體,因為這些事不是技術性的,比較是浪漫的感受,卻又真實存在。我們經常就像與人共舞一般,與人互動交換這些感受。
這是種安慰,成長過程中,我認為我的信仰比較像是某種有系統的時尚。我說過,就是用格子和圖表列述,蠻令人挫折的。因為我從來就不認為,你能用圖表闡明真理,用格子顯示真理,或將真理分解為公式。我覺得真理是活生生、複雜、非常巨大、生氣盎然、栩栩如生的。簡單的字句、列表、公式,無法描述真理,或解釋生命複雜的本質。
賽爾哈默的話,意義非凡,因為那表示神不是透過冰冷的列表和僵化的公式與我們溝通。那表示,祂要說進我們心靈深處,就像跟真人說話。記不記得我們談過,話語的弦外之音如何關乎我們的心靈?似乎,聖經說的就是這弦外之音,既闡述著一套思維,也述說簡明的真理。
不僅如此,神也真的在聖經裡大量使用詩句。大衛是詩人,兒子所羅門王創作的音樂稱為「雅歌」(歌中之歌),關乎浪漫和性。連保羅都背誦希臘詩人的作品,在講道中引用。現在如果你在講道中引用詩句,有些人會覺得不夠勁。但是在那個時代,人們會覺得你切中信念核心,切中真實完整的真理。修過賽爾哈默的課,我開始思索,神要傳遞給人類的訊息,耶穌的福音,不僅向我們的腦袋傳講,也向我們的心傳講。也就是,傳遞的方式和訊息一樣重要,缺少鑲嵌著真理的情感,就無法正確呈現這些信念。
如果你仔細想想,是挺有道理的。如果神要對人類傳講關係的內涵,祂會使用真理與藝術之多層次做法。因為沒有人用列表和公式與另一個人交往。我們和另一個人的互動,有更多弦外之音。我開始思索,我們現在的傳遞方式,圖表、公式和列表,是否反而阻礙耶穌想要傳講的訊息?如果我們現代所用的方式,比融入音樂、戲劇、詩篇和散文的歷史陳述更棒,為什麼神不使用列表,而採用藝術呢?
我開始思索,古時猶太人是否也了解其中的奧祕,所以圍坐觀賞戲劇和閱讀詩篇,認識真理就在其中。我們的世代,先受文藝復興,然後是工業革命、達爾文、科學至上的影響,是否遺漏對真理更完全的認識。如果你有女朋友,你在紙上列出她的特徵─她眼睛的顏色、頭髮的顏色、身高─然後在燭光晚餐中遞給她這張明細,她大概很難心醉神迷。但是,如果讓這些概念化為一首詩:
她身影優美
彷彿明朗閃亮星空
那般黑白分明
恰似面容襯托明眸
她會了解其中的含義,你對她外貌的評價盡在其中。同樣的道理,用詩來表達,含括一種全然不同的意涵。她會了解自己的樣子、雙眼、步姿和完美組合的輪廓,有種神祕力量吸引著你。我們先前列出的外貌表單雖然正確,卻毫無意義。
這讓你思索,會不會佈道家約翰、保羅和摩西,看著我們的系統神學圖表,我們的列表,我們的精確公式,搔搔頭說,嗯,製作精確,只是沒啥意義。
我要說的是,將真理和意義分開是個危險把戲。我認為背誦信念與人無益,除非他們已經了解這些信念的意涵。我認為信念必須潛入靈魂深處,進入他們的本我,才會有所改變。只靠列表很難潛入靈魂深處。
意義和事實很容易區別,真的,人人都理解,每日都在發生。舉個例子,幾年前我嚼煙草。我知道,我知道,我很糟糕,會引發口腔癌,有害心臟及呼吸道。如果你嚼這些東西,沒有女孩要親你。這些我都知道,幾年來都戒不掉,主要是因為我不想戒。煙草帶來些許愉悅的陶醉,幫我放鬆,但我試過戒癮。我上網找到煙草有害身體健康的數據,列出數據,放在書桌上,以便受誘時閱讀,但不見功效。每隔些時候上加油站,我還是會買罐煙草。這樣持續一年之久,直到有天下午,一面編輯我前一本書,一面聽廣播,有個聲音進來,有異樣,很憂慮。這人的聲音聽來像是臉部有缺陷的人,低沈、悶悶地、流著口水。歌曲間,電台插播廣告,一則有關使用口嚼煙草會產生危險的宣導廣播。廣告的人說他的下顎割掉一半,已經沒有下嘴唇。他臉部變形的原因是使用無煙煙草。他沒有列出任何論據,沒有論及任何有害物質,他沒有說他將因癌症病亡。但是,我腦中出現一個沒有下巴的人在麥克風前說話,足夠叫我戒掉煙草。我不再嚼煙草,就是不想要。
修過賽爾哈默的課,讓我用嚼煙草的經驗,聯想到意義與事實的區別。我在想,當我們把經文斷章取義,整理成基督教神學,當我們漠視詩句,把它化為公式,幫助我們完成美國夢,我們就全然錯失其中的意義。這些思維塞滿腦袋,對我們的生活方式或者我們對神的認識,毫無影響。也許,這就是人們敵視宗教的原因。
最近和朋友共進晚餐,他認為當今基督徒應當關注的重點是,將經文整理成戒律,迎合後現代群眾需求。我不知道後現代是什麼意思,但是我不同意她的看法。這些群眾喜歡簡化現實,喜歡以背誦列表的方式了解神,替這群後現代群眾整理聖經的想法,實在難以苟同。也許我們應當停止這些作為,不再為了個人成長而將經文縮減為公式。我們需要直接閱讀,當它是一個不完全的人和完全的神建立關係的故事,進而了解神要向人類傳講的顯明訊息。
某天我讀到妮瑞絲(Kathleen Norris )的《漫步修院迴廊》(The Cloister Walk),她談到本篤會僧侶會在深夜靜坐,就著燭光研讀聖經。我在想,閱讀列表、圖表和公式,會污染你,讓你想要找尋不一定存在於經文的觀點,推敲其中的意思,以致錯過詩句,錯過故事中的血與淚,錯過神傳講祂真理的深刻情感。純然閱讀聖經是什麼景況?我想這樣閱讀聖經,一定有種美麗。老實說─深夜,感受這些文字,檢視其中所含的堅毅和美善。不看圖表和列表,只是讀聖經,一點都不困擾我。因為可以不必為了想變聰明而讀聖經,而是想感受到自己不孤單,有人了解,有人愛,願意對他說話─用心地─讓人覺得自己像個人。
妮瑞絲這樣描述那些僧侶:
雖然,相較於當今可用的學術資源,他們的讀經工具顯得原始。然而,他們詮釋聖經的方式,就某方面來說,更臻精緻,心靈肯定更機敏,更能摸著錯綜複雜、整體、變化的啟示特質。相較於現今的趨勢,他們的方式比較不那麼自我陶醉。他們閱讀經文時,心中的目標是在每個經節裡看到基督,不是看到鏡中自己的倒影。
(本文摘自《擁抱神的愛》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