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苑2011-04-25 19:54:05

京城往事(6)结婚和凑份子

 

七十年代,政府提倡晚婚晚育,计划生育, 由两个正好,转变成只生一个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好像是男二十二,女二十,(不确定,待考)。但各单位和街道的土政策是男二十五以上,女二十四。那会儿结婚要单位批准,街道证明盖几个大红公章才合法。具体程序不清楚,当时还是个小孩儿,只记得几次晚上家里来客人,是找我老妈帮忙想办法,(老妈当时是单位主管车间生产的头儿,不管计划生育,可这种事女人还是找女人商量)。有位女士陪着她女儿来商量,女儿挺漂亮,不到二十四,不够条件,可是已经做过二次人流, 又怀孕了,没办法,只好来请我老妈帮忙。后来她结婚时我妈送了一套床单做礼物。

 

还有一个回族女孩儿,和厂里一个小伙子恋爱。她家里反对,她父母想方设法要把他们分开,后来那个汉族小伙子无奈又找别人了,回族女孩却非要跟那个小伙子结婚,闹着要自杀,最终是悲剧收场。

 

说道结婚,自然要送礼,单位同事,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凑份子,合着买大件的,份子钱,五块,十块的。送的礼物大多是床单,被套,枕头,脸盆之类的。有这么一件好玩儿的事。同一个院子里有两家前后脚办喜事,这两家人曾经闹过别扭有矛盾,虽然关系不佳,但礼数不能少。婚礼前 东屋的给西屋送了一个脸盆。脸盆里图案是一对红色的大对虾。西屋的一对新人都带眼镜,因此怀疑东屋的有意讽刺他们是“对瞎”。西屋的回送给东屋新人的礼物是一只盘子里面盛着七个梨,寓意是“妻离”。

 

要是到了二十六,七岁,还没有对象的,家里人和单位的同事领导多会关心起来,帮忙介绍。记得小时候,家里经常来客人,我要烧开水,泡茶奉客,从大人们谈话中听到了不少新鲜事儿。 有的人第一次见面就是在我家。之后,父母去参加婚礼,我们小孩子留在家里,婚礼是什么样子的不知道,只记得准备送新人的礼物大多是色彩鲜亮的被面,床单之类的。

 

还有一件趣事,有一对经人介绍在我家见面的男女,见面了才发现俩人是小学同学还是同班的。结果还是吹了,没成。

 

八十年代开始婚礼越来越讲究,隆重其事。五块,十块的拿不出手,二十,三十的份子钱是起步。大多数人的工资还不过百。份子钱变成人际交往的负担,甚至害怕听到别人结婚的喜讯。万一在一个月内有四五个份子钱要出,这个月的日子就难过了。

 

送礼也升级了,床单,被面之类的过时了,送自行车,家具,或是电视那得关系很近还得有财力。也有送套西装,送个装饰品,摆设什么的。也有希的,结婚的时候送婴儿床,也太急了点吧。不过要是未婚先孕的,倒是正好。

 

大豆豆2011-04-26 00:42:21
额老家结婚都是老人说了算。
阿方2011-04-26 14:24:02
结果还是吹了,没成。哈哈~~~
tiantu2011-04-26 14:45:44
送婴儿床的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