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苑2011-10-02 18:19:59

京城往事(33)革命歌曲改编唱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一门音乐课,基本上就是学唱革命歌曲。为了参加本年级的和全校的歌咏比赛,每个班的学生都要练习大合唱。学校每年都组织文艺汇演,各班都要出节目,表演形式多种多样,独唱,小合唱,快板,三句半,乐器演奏,诗朗诵。有一阵儿流行学习西四北二小,小学生要写儿歌,好的儿歌也会被挑选到台上朗诵。

 

好像每个学校都有那么一两个才艺出众的学生。每次有上级领导来视察,外宾和兄弟学校来参观交流,这种时刻,才艺出众的学生作为本校全体学生的代表,肩负着本校领导的脸面,承载着本班班主任老师的骄傲,在客人面前展现新中国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记得有一个高年级的女生(五年级相对于一年级来讲是高年级)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演独唱《天安门前留个影》,然后还跳了一段新疆舞,让一年级的小豆包们大开眼界。

 

北京的小学生,主要是女生,还肩负着迎接外国贵宾的礼仪任务,画上红脸蛋儿,红嘴唇,穿上花裙子,手举一簇假花,在首都机场停机坪,在外国贵宾经过的大路旁,边舞边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这种任务多半需要大半天的时间,当天的课自然就不用上了。男学生只有老实呆在学校里郁闷地上课。

 

七十年代听到最多的外宾名字是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他老先生是常来常往,一年里来北京溜达好几趟,被戏称为“西哈旅客”。

 

学校里教唱的歌曲大都是歌颂革命,充满了战斗性,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一点都不好玩儿,不如改编的歌曲有意思,所以给歌曲改编新词成了有趣的一件事。

 

追求时尚的念头在任何年代任何环境下都有,即便是革命年代也有最流行的歌曲。有一首歌叫《打靶歌》,歌词大意是:

 

走向打靶场,高唱打靶歌,豪情壮志震山河,。。。

 

这首歌被改编了新词,取材自一部电影《青松岭》里面的故事,电影里有个赶大车的车把式名字叫钱广。新编的歌词是:

 

钱广赶大车,给我捎点货,榛子辣椒和蘑菇,。。。

 

有一首广为传唱的红歌——《大海航行靠舵手》,歌词是: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

 

对应改编的歌词是:大老爷们爱唱歌,唱起歌来乐呵呵,要问唱的什么歌,。。。

 

《志愿军进行曲》原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改编的歌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咸菜缸,吃窝头,就咸菜,越吃越叫香。。。

 

还有按照《义勇军进行曲》开头的前奏编的词:抖密搜的裤子,露脚丫的袜子。趿拉板儿的鞋,(解释一下,抖密搜的意思是形容裤子质地柔软轻薄,趿拉板儿就是拖鞋。)

 

《我是一个兵》的原词: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改编词是:我是一块冰,吃了肚子痛,。。。

 

还有很多类似的老歌新编,写这段往事的用意无关政治,没有不敬和嘲弄的念头,只是想说一说普通人的诙谐,生活需要轻松,缓解压力,青少年更愿意接受非正统的东西。改编歌词这种事和现今的恶搞性质相似。曲调只是被借用,新词是仿照原词的格式,其实无关原词曲的立意和内涵。

 

松风阁主2011-10-02 18:37:59
我们都是穷光蛋,兜里边没有一分钱
石竹苑2011-10-02 18:42:49
哈哈,阁主也唱过,《游击队员之歌》:)
把酒话桑麻2011-10-02 18:45:01
咱们偏远地区的孩子,很羡慕你们京城的孩子哦,觉得你们见大场面多,离中南海近~
勤快的猫2011-10-02 19:15:52
hahah
涯涯2011-10-03 02:41:54
皇城根出来的人地特别自信, 知道的特别多
阿方2011-10-03 19:18:07
好象还有个爱摇头的宾鲁亲王~~
石竹苑2011-10-03 21:14:03
钱广的名气大啊~~~
石竹苑2011-10-03 21:15:14
哎呀!你还记得这段哪~~~
石竹苑2011-10-03 21:17:19
胡同里能侃的人多,都是听来的~~~
石竹苑2011-10-03 21:19:19
对啦,那会儿不明白为什么叫“亲王”,跟那个王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