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老兵2012-05-19 00:25:24

ZT: 也说几句秦叔宝(一)

梅姐 转自“海魄冰情”网站

为寻找电视剧下载,偶尔链到这里,一直潜水,不好意思。我已不是追星的年纪了,很麻木,所以很羡慕在梦境和热情里生活的所有人。

看到大家的言论,挺有意思,所以想说几句关于秦叔宝的话。 

 网上议论最多的是,黄海冰的形象不是五大三粗,不像秦叔宝,可是,秦叔宝并非五大三粗啊!他遗留人世的唯一画像就是凌烟阁功臣像,大家看过了吗?在那里,秦叔宝身穿宽袖长袍的朝服,头戴朝冠,手执笏板,细长的双眉斜向上倾,同样细长的双目是那样的平和温顺,面目俊朗,长髯飘洒,浑身散发着儒雅的气息。 

 这是中年以后的秦叔宝。同样的形象在年画里也看得到。我们很难找到秦叔宝的生卒年表,但是,据史料记载,秦叔宝是自幼从军,很年轻就当了军官,和他同在张须陀旗下效力,官阶相同,名气一样大,并始终一同作战的另一位隋朝名将罗士信(罗成的原型),死时才二十多岁,由此我们可以想见秦叔宝的年纪也不会大,所以,当时驰骋沙场的,就是这样一个风度翩翩的清秀可人的少将军,可以说,黄海冰高挑的身材和漂亮的面孔,正好演秦叔宝。 

 秦叔宝现在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主要来自小说,因为他是初唐著名的猛将,所以很容易赢得五大三粗的容貌定式,这是可以理解的。关于秦叔宝年纪的推断也来自小说(秦彝之子),所以也是错误的。在开国元勋中,秦叔宝是死得很早的,盖棺定论——古人也这样,所以,这个没有受到后来政治风云的影响的人物就成了大唐很多纪念活动的主角,史料记载,在他死后过很久,朝廷还用他在平定叛乱中缴获的巨大铁枪来炫耀武力,缅怀先人的功绩,他的故事也早在唐代就走进了民间的说书坊。 
 

评论:
森林游荡:楼主这篇是经过调查研究的,我钦佩的态度,送花一朵

冰山孤女:对对对没错!

意大利馅饼:终于有人为秦琼平反啦!我一直以为体弱多病的秦琼不可能会像书中描写的那样五大三粗、鼻直口宽的。说书人的口里通常都是这样形容武将英雄的,好像能打能杀的人一定是力拔千斤的猛汉,舞文弄墨的就非得是小白脸了,什么结论???

美目如画:非常同意楼主的分析!有点“拨乱反正”的味道。

 Fredy:"凌烟阁功臣像"? 光听名字就让人向往,不知道在哪里能看到?

秦正:我有一本<秦琼演义>里面真实的介绍了秦琼的一生,我读完以后发现评书的人有很多的错误.
蕾儿:谢谢楼主,又让我长见识了。我只听过评书,看来要好好学习才是啊。


也说几句秦叔宝(二)
 
 有的网友提到,后二十集的故事里秦叔宝太少作为,还缠绵病榻,其实,历史上的秦叔宝真的长期缠绵病榻,他的早逝与此有关。《唐书》记载过这个事实,而且还记录了秦叔宝的一段话,他说,我生长在军中,身经数百仗,流的血有好几斗,这么会不生病? 

 在历史演义《说唐》中,秦叔宝的多病直接造成两个大家最喜爱的小将的死,那就是裴元庆和罗成。 

 先说裴元庆。他没有死在李元霸手下,因为李很佩服他的武艺,惺惺相惜放他走了。瓦岗攻打临阳关,与隋朝大将尚师徒鏖战,秦叔宝在交战中跨越溪涧,战马绊在礁石上扎死,枪也折断了,虽然后来缴获了尚师徒的长枪宝马,但是由于疲劳过度和落水受寒,回来之后“发寒发热,病倒营中”,因此 “徐茂公吩咐诸将紧闭营门,将养叔宝”,瓦岗军队高挂免战牌。几天后,裴元庆押运粮草回来,他不顾大家的阻拦冲出去战斗,被尚师徒和红泥关总兵新文礼诱进火雷阵炸死。瓦岗的兄弟倾巢出动,为他报仇。 

 重病的秦叔宝听到外面杀声很不寻常,逼问详情,伤心得昏了过去。被手下救醒以后,命令手下给他披上铠甲,属下看他连站都站不稳,极力劝阻,他却强迫大家把他扶上战马,冲进敌阵。新文礼正在苦斗,突然看到秦叔宝冲进来,就有些慌乱,匆忙应战,结果“被叔宝纵马一锏,打倒在地。众将一齐上前,把他剁为肉酱。”秦叔宝对团团包围中的尚师徒说:“你关隘已失,何苦如此恋战?我劝你不如降了吧!”尚师徒看大势已去,拔剑自刎了。

 再说罗成。李世民蒙冤被关进天牢以后,他的部将被遣散,单单把秦叔宝留在朝中,秦叔宝借口回乡祭奠先人,也溜出长安,和罗成,程咬金一起回了山东老家。由于“少年积受风霜,吃尽劳苦,得了吐血的病症”,一路劳累,心情又不好,一到家秦叔宝就伤病发作,卧床不起。他十分挂念被关押的李世民,可自己又病重没法去探望,只好默默地流泪,罗成很感动,就自告奋勇,代替秦叔宝去长安探视,后来罗成被二王谋害的故事,电视剧里都演了。罗成死后,家人打捞了罗成的遗体运回山东,程咬金正操办罗成的后事,家将报告:“程爷不好了!秦爷闻罗爷消息,大哭一声,就死了。”程咬金急忙带人过去抢救,“叔宝方才醒来,口叫:‘罗贤弟,都是我害了你也!’便哭个不住。” 

  很有意思的是,秦叔宝做为一员著名的猛将,却挺爱流泪的,《说唐》、《隋唐演义》等书中,都有不少记载,而且,每次落泪都很感人的,有时间的话,我想聊聊这个话题。
 不过,从下一个帖子开始,我将说说真实的秦叔宝的故事。


评论:
Yinshenhui:对秦叔宝的认识只停留在电视剧里,本人不常阅读小说,也鲜听评书,接受秦叔宝完全始于海冰,可见他的成功。只是不习惯剧中的感情戏,尤其是叔宝闻知罗成之死后的落泪,总觉得可以再含蓄一些。从楼主的帖子中找到的答案来看,叔宝的儒雅形像以及男儿泪,还真确有出处。

美目如画:如此看来让海冰演叔宝是很正确的!

森林游荡:小时候,在开始看<红楼>之前,有几部钟爱,其中之一就是<说唐>,那套小人书,在一堆科学家传记中纯属异类,被我宝贝得什么似的,直接造成了后来对武侠的喜爱.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一部跟<说唐>故事基本吻合的电视剧拍出来,还人物那么出彩,呵呵,买一套,准备偷偷送给每晚只看央视一套的老爸----当年的隋唐英雄迷----日前跟老妈说起,才知道幼时对我们网开一面原来是因为这个心照不宣的秘密.

Fredy:我我我好恨!!这个该死的编剧,这么好的情节为什么不放在电视剧中?也不用我们的海冰同志白白落了个面无表情的评语,再说,大家又可以看英雄受苦了,痛啊!!

 

也说几句秦叔宝(三)

 看了大家的留言,我有些惊讶,我不知道这里喜欢秦叔宝的人还挺多,其实,当初我发帖时心里很忐忑,这里是黄海冰的论坛,不是秦叔宝的,而我很少看电视,不了解海冰,倒是了解秦叔宝,因为中国古代史和古典文学都是我的专业,有的姐妹因此献花,很过意不去。 

  既然大家不讨厌我在这里捣乱,那我就把自己知道的历史上真实的秦叔宝的事,多告诉大家一些吧。顺带说说罗成(罗士信),因为他俩是形影不离的,而且是同乡,都是齐州历城人(今山东历城),山东人乐坏了吧! 

 秦叔宝最初从军时年纪很小,是隋将来护儿的手下,但很受器重,他母亲去世时,特别派人去慰问,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来护儿说:“这个小伙子有才干,武功又高,而且人品气节没有丝毫缺陷,将来一定有出息。(史料原文:是子才而武,志节完整,岂久处卑贱邪?)”

 秦叔宝扬名的第一仗是跟随通守张须陀平定卢明月的战争,这也是罗士信扬名的第一仗。当时,隋军只有一万人,而敌军有十万,两军相距6、7里各安营寨,互相对峙。十多天后,隋军没有粮草了,准备撤退,张须陀说,我们撤退时,敌人一定出动大部分人马追杀,敌营就空虚了,如果有人趁机突入敌阵,一定会获胜。但将校们都不吭声,只有秦叔宝和罗士信自告奋勇,于是他们一人带一千士兵埋伏在草丛中,等敌军追兵出城后,他俩就发动突击,敌营的大门很坚固,攻不破,他俩只身翻越寨门,拔下旗帜,杀死数十名守军,从里面打开营门,带领隋军一连攻破、烧毁三十座大营,卢明月急忙回军救援,结果因受到两面夹击而大败,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只有卢明月和几百名轻骑兵得以逃脱。 

 这一仗发生在公元614年,因为罗士信有明确的死亡年纪和时间,可以推算出当时参战的年纪是十五岁,而从战场表现、官阶、相关记录及后来的年表反推,秦叔宝的年龄应当不超过十七八岁——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这一仗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破多的战例,也是一个奠基战,它奠定了秦叔宝、罗士信不可撼动的名将地位。
 随后,秦叔宝又参加了在海曲平定孙宣雅叛乱的战斗,在战斗中,他又是第一个登上敌人的城楼,因此又立大功,被授予建节尉的官职,这是秦叔宝有明确记录的第一个官职。

 

评论:
冰冰与玉:太好了,终于又等到了姐姐的知识文章,又是沙发,真是从里到外的舒服!我是爱屋及乌,喜欢海冰自然就喜欢上了秦叔宝,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海冰就是秦叔宝。多谢姐姐让我长了这么多知识,期待你的(四)!

小阿蕾:秦叔宝、罗士信,他两不是表兄弟吗?

森林游荡:看了太多的戏说少年英豪,楼主的平和风格和知识让人如沐春风
 
相识本无缘:楼主写的真不错,我很久前就喜欢《说唐》里的叔宝,海冰的叔宝更让我过足另类叔宝的瘾,楼主的美文使我了解了更多叔宝的事情,谢谢了!

Fredy:罗士信十五岁,秦叔宝十七八岁。。。我那般大的时候。。。。已经读过很多本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也为此挨了不少我妈的板子!这种为了理想作出的伟大牺牲,不知道能不能和英雄沾上一点小边。。。唉,开玩笑开玩笑,我怎么能跟他们比。少年英豪,果是令人神往。。。

 


也说几句秦叔宝(四)

 看到了对(三)的留言。看来真的有姐妹喜欢这些信息,我就心安理得地接续下去吧!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帖子(四)和前面的(一)、(三),采用的全部都是史料,没有文学内容,(二)采用的是元末明初的古典名著《说唐》,属于文学内容。 

 公元616年,张须陀带兵讨伐瓦岗军,在河南的大海寺中了埋伏,兵败被杀,秦叔宝和罗士信集合残兵,归附另一位大将裴仁基。公元617年四月,裴仁基投靠了瓦岗军,秦叔宝和罗士信也成了瓦岗义军的将领。这时他俩一个十八岁,一个二十来岁。 

 瓦岗军头领李密最喜欢的将军就是秦叔宝和程咬金(程咬金是自己成立乡勇民团,然后在秦叔宝和罗士信之前归附瓦岗的)。当时,李密挑选了8000名最勇猛的士兵作为“内军”,任命秦叔宝和程咬金为骠骑将军,分左右两军来统领,他常吹嘘说:“这8000人足以抵挡百万大军!”,当时的罗士信被授予总管的军职,这个职位也是很高的。
 历史证明李密没有看错人。公元618年七月,瓦岗军和宇文化及在河南黎阳展开大战,这就是载入史册的另一个反败为胜的战例——黎阳之战,鏖战一天之后,李密被箭射中,昏迷坠马,大家都以为李密死了,四散奔逃,瓦岗军大败,宇文化及趁势追杀,秦叔宝独自奋战,在万军之中拼命将李密救了出来,随后,他又集合溃败的兵将向敌军反攻,终于打败了宇文化及。

 这时的罗士信在哪里?他已经归顺王世充了。原来在黎阳大战之前,瓦岗军还和王世充打了一仗,罗士信身中数箭,重伤被俘。王世充正缺少大将,抓到罗士信后如获至宝,把他接到王府里,和他同吃同住,照顾得无微不至,罗士信很感动,就投降了。 

  公元618年九月,王世充趁瓦岗军刚刚打败宇文化及,伤亡惨重未得休整之机,在通济渠上突然架起三座桥,带领精兵2万,骑兵2千对瓦岗军发起攻击。李密被刚到手的胜利冲昏头脑,不顾众将的反对坚持正面迎战,两军在河南邙山遭遇,这就是著名的邙山战役。战斗中,程咬金等十多员大将受重伤,单雄信投降,李密见大势已去,撇下瓦岗军去投奔大唐,瓦岗军群龙无首,士气极其低落,王世充趁机劝诱,结果,秦叔宝、程咬金等数十员将领全都归顺了王世充——真是白拣了个大便宜。 

 一下得了这么多的猛将,王世充高兴极了,他立刻封秦叔宝为龙镶大将军,程咬金为将军,其他众将也都得封赏,也因此不但不再把罗士信当宝贝,反而越来越冷落他了。罗士信有一匹宝马,王世充的侄子王道询很眼红,王世充就把马强夺过来送给王道询,罗士信非常气愤,对王世充的忠诚也动摇了。后来,王世充又重用曾经卖主求荣的邴元真等人,邴元真是个贪财的卑鄙小人,罗士信羞于与他为伍,就渐渐起了背叛的念头。 

  而面对王世充的高官厚禄,秦叔宝和程咬金则从一开始就根本不买帐。史书明确记载:程咬金对秦叔宝说,王世充器量狭窄,动不动就诅咒发誓,胡说八道,像个巫婆,又奸诈反复,决不是可以平定天下的明主,秦叔宝也有同感,两人就寻找机会离开。

 四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公元619年二月,王世充与唐军在河南九曲交战,秦叔宝和程咬金向唐军冲击,跑出一百多步时,突然下马,回头对王世充施礼说:多谢您的款待,我们也想报答,但您猜忌心太重,身边小人又多,实在不是我们能久留的地方,现在我们就向您辞行了。王世充和将士们都知道两人的厉害,谁也不敢追,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跑进唐营。 

 很快,罗士信的机会也来了。同年(619年)七月,王世充派罗士信去攻打唐军占据的河南谷州,罗士信就趁机归附了大唐。大唐可不嫌名将太多,唐王李渊派特使前去迎接,还赏给罗及部下彩帛5000匹。 

 从此,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开始为大唐打江山,踏上成为唐朝开国元勋的道路。此时秦叔宝二十刚出头,罗士信还不满二十岁。

 

评论:
冰冰与玉:好呀!看到(四了),原来历史上的秦琼也是那么的厉害!期待着~期待着~~ 

森林游荡:继续继续.搬个小板凳等着.....

Yinshenhui:过瘾,看来电视剧并没有毫无根据的一味拔高秦叔宝,在骁勇单战和道德品行上的完美有史可查,为电视剧中的秦叔宝极大地提高了可信度。不过,历史的记载总是有不同版本的,每一个记载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当时特定的社会氛围和自己主观意志的影响,而写出不同的事件。

稻香老农:楼主提供的资料非常好,统统抱走.谢谢!期待下次分解.
相识本无缘:谢谢楼主提供的资料,期待下一回,呵呵,先献花三束~

冰情海情:9494啊,楼主写的好好啊,连偶这个听过《隋唐》评书的人都不得不佩服。喜欢啊,期待5和6,快点啊,别让偶们等的着急呦。

Fredy:王世充其人,一方霸主,一代枭雄,但看过的书中倒还真的没有一个给他说好话的,难道真的是时也运也,即便那人的人格并无太多可取之处?

 

也说几句秦叔宝(五)

 谢谢姐妹们的鲜花和礼物,我收下了。我经常在各个论坛闲逛,极少注册、留言,当时写(一),就已经大大突破我以往留言的长度了,能写到今天这么多,都是姐妹们的功劳。 

 有姐妹说到史料中常常会观点各异,这是不错的,但要看被记载的对象是谁。像秦叔宝、罗士信这样没有被卷入政治斗争的纯粹的战将,各种版本的记载比较一致,仅在细微的枝节处有出入,将它们互相印证补充,就比较容易得到相对完整准确的结论。不说闲话了,我们接着谈秦叔宝。 

 秦叔宝、程咬金降唐后,李渊把他俩派给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久闻两人的大名,十分器重,任命秦叔宝为马军总管,程咬金为左三军统军。就在他俩降唐的第二个月(公元619年三月),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刘武周发兵攻打大唐,从此拉开了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柏壁大战的序幕,在此战中,唐朝大将秦叔宝与刘武周大将尉迟敬德的数次交锋,也演变为著名的传奇故事“三鞭换两锏”。

 刘武周进犯时,负责防御的就是李元吉。李元吉一向只喜欢打猎游乐,把军务当儿戏。刘武周大军攻来,他强迫车骑将军张达只带100名步兵迎战,结果当然全军覆灭,张达一怒之下投降了刘武周,并反戈相击,带领军队攻克榆次。五月初,刘武周攻克石洲,五月十九日,又攻陷平遥,六月,在鼠雀谷打败唐朝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直接威胁太原。李渊派大将裴寂驰援,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率尉迟敬德等将领迎战,当裴寂行军到介休时,宋金刚军切断了唐军的水源,唐军不得不拔营寻找水源地,宋金刚大军趁机截杀,裴寂大败。李元吉一看援军无望,就于九月十六日放弃太原,逃回长安。 

 刘武周轻松拿下太原后,派主力宋金刚军继续前进,宋金刚军中尉迟敬德等大将骁勇善战,唐军不能抵挡,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连续攻克晋州、龙门、浍州,至此,大唐在黄河以东的领土几乎全部失陷,李渊被迫下诏,准备完全放弃河东领土,退守河西。李世民上书极力劝阻,他认为太原是“王业所基,国之根本”,不能放弃,恳求李渊准许自己带“精兵三万”,收复河东。李渊同意了。 

 同年十一月,李世民趁黄河冰冻之机,率部队从龙门渡过黄河,在柏壁安营扎寨,与刘武周主力宋金刚相对峙。众将要求出战,李世民却坚壁屯粮,只派小股人马袭击粮道,准备在宋金刚粮尽退兵时再进行主力决战。不过,主力对主力的交锋,却比李世民的预想来得早。 

 在李世民渡河之前,河东的夏县与蒲州的隋朝旧将起兵响应刘武周,李渊派永安王李孝基率唐俭等征剿。十二月,夏县守军抵挡不住了,请求宋金刚派兵增援。宋金刚派尉迟敬德率精兵悄悄离开大营,绕到进攻夏县的唐军的后方,突然发动猛攻,夏县的守军趁机出动,里应外合,唐军大败,永安王及所有大将全部被尉迟敬德抓获。 

 尉迟敬德大功告成,志得意满地返回浍州,他不知道,在得到夏县唐军溃败的消息后,李世民也派了一员大将领兵悄悄离开大营,在夏县与浍州之间的美良川埋伏,正等着他送上门来,这员大将就是秦叔宝。


评论:
 森林游荡:哈哈,吊胃口啊,MM这一番文字,实在不比那些传奇小说来得差啊,起伏,衔接,更兼这娓娓道来的功夫,....得,再送花 

 Yinshenhui:非常高兴读到这一段。说明历史记载没有太大的差异,我不喜欢让那些史学骗子愚弄,就象如今的清宫戏一样,说不清是真是假了,太多的戏说成分夹杂其中,有时真令人倒胃口。快点儿,等不及了。 

 太阳-阳光:继续呀!!!!!!!!!!! 

冰情海情:就是啊,吊人胃口。楼主写的太好了,精彩绝伦。赞一个,送花。

王娟:真是美文

Fredy:"这员大将就是秦叔宝。。。”哇,楼上的诸位姐妹,看到这里我好得意啊,就像买到了一整套好看的连续剧而不用每天晚上只追一集。。。给楼主献花!!幸好我看得比较晚,可以接着看第六,不然看到这里忽然断了,岂不要紧张得不行?!嘻嘻

石竹苑2012-05-19 01:58:13
送花,大鼎!喜欢隋唐英雄,特佩服叔宝
阁主2012-05-19 18:33:13
喜欢秦琼的朋友,送你一首旧作
阿方2012-05-20 16:40:07
王娟:真是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