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世界2014-01-04 11:01:08
所谓'布罗代尔式',是法国一帮叫做'年鉴学派'的历史学家的治史观。按他们的说法,这历史研究不能是简单罗列事件,而是融合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等等各门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的一门杂家学问。这明摆着是成心要难为人的意思,特别的法国!因为谁也成不了这么多门学问的'家'。我虽然自以为学问比较杂,杂得有点像炒杂碎什么都有点,但绝对还杂得不到'家',所以加个'伪'字。好在炒肝儿这东西本不配登大雅之堂,来个伪布罗代尔式已经够待见它啦。

炒肝儿历史不算长,也就一百年出点头。这里头其实有它经济学的缘由。

咱就打1900年说起吧。那一年,八国联军进京剿拳匪打得老佛爷挟着皇上西窜陕西。大清帝国风雨飘摇正在倒最后一口气,往下这十年活得真是特别累。王公大臣还能吃香喝辣,剩下的北京人连同一般旗人可就都不行了。旗人生活的来源全靠朝廷发饷银。可这时候关下来的那点钱粮,简直的都不够喝凉水的,哪还能大块儿吃肉?前门鲜鱼口那儿有个会仙居试着山寨老北京的羊杂汤,把猪的心肝肠子肺咕嘟成一锅。可猪下水这玩意毕竟秽气重,卖得并不好。这个熬下水嘛,就是炒肝儿的前身。然后要靠一位京城报业人士杨曼青先生的指点调理,才创制出炒肝儿这款北京小吃。这故事是我早先从一本野史书上看来的。可惜当下我那些宝贝书都在美国我人却在北京,没法翻查。只好将就着上网翻拣翻拣,网上的东西,倒是不敢全信的。
阿方2014-01-04 15:06:03
"炒"在这里好像是从满语化来的,煮的意思